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父親的死,跟劉德華的冷漠是分不開的|再訪楊麗娟

父親的死,跟劉德華的冷漠是分不開的|再訪楊麗娟




作者

:

大將軍郭|心理諮詢師|性感長腿女青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Devil提供







說起追星界最有名的人物,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虹橋一姐」,那說明你還年輕,11年前的2007年,曾有女子追星導致父親跳海自殺,她的名字叫楊麗娟,80后里無人不曉,而彼時,她已經喜歡劉德華13年了。






11年後的現在,楊麗娟在家鄉做超市導購,業餘時間在教會的唱詩班參加合唱,40歲的她和母親相依為命,依舊單身。談起父親的死,她說並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父親的死,跟媒體的冷漠和劉德華的冷漠是分不開的。






追星追到父親自殺,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楊麗娟是70後,出生在甘肅的一個小鎮,初二時輟學,並非因家庭貧困,而是她跟同學關係相處不好,覺得同學都在「利用」她。




楊麗娟的父母離異,後來母親陶菊英對記者說當年為了分房子假離婚,但在離婚後的日子裡,母親確實有過幾個相好,常常是一半時間住在相好家,一半時間跟女兒和前夫同住,給他們洗衣做飯。



輟學後,大部分時間裡楊麗娟跟父親形影不離,父親楊勤冀非常溺愛她,對女兒有求必應,曾經有一次楊麗娟想喝紅牛飲料,沒有錢的父親竟肯為了女兒去偷。據說,

直到楊麗娟二十多歲的時候,洗澡還要爸爸給她擦身。







在如此密不透風的父女關係里,楊勤冀就連做夢都跟楊麗娟夢到一樣的。




這是楊麗娟自述迷上劉德華的開始,有一天她夢到牆上有一張人像畫,上面還寫著「你特別走近我,你與我真情相遇」,父親回復女兒,他也做了一模一樣的夢。




此後,楊麗娟反覆的夢到畫像上的人,她說,直到有天在海報上看到劉德華,才知道自己夢到的人竟然是大明星。



楊麗娟不僅是夢到劉德華,她一度相信,這些夢是一種徵兆,只要劉德華知道這樣的夢,他一定會有感應。




楊麗娟的痴狂像是走火入魔,而跟她一起墮入魔道的還有她的父親和母親。




2005年母親因腿受傷徹底搬回家裡,一家三口的目標整齊劃一的變成了「見劉德華」,父親楊勤冀說「我女兒為他(劉德華)付出了13年的青春,他一定要見」,而母親也頻繁「聲討」劉德華,她不認為女兒追星有什麼錯,相反她覺得錯的是劉德華,為什麼他不回信?



此後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了,一家三口人,沒有經濟來源,輾轉各地,父親楊勤冀甚至賣房賣腎四處借錢,為的就是讓楊麗娟實現願望。







內地媒體和香港媒體爭相報道所謂的獨家新聞,楊家上下口徑一致:只要見到劉德華,我們一家才能好好過日子。

劉德華自己也深陷議論之中,他曾公開對媒體表示:楊麗娟不忠不孝。

他並不同意單獨見面楊麗娟。




直到2007年3月35日,楊麗娟終於在歌迷會上第一次真正見到了劉德華,儘管有台上的合照和互動,但是沒有機會單獨相處,沒有親口講出她13年來的夢境,更沒有喚起劉德華的「感應」。




13年的盼望成了空,父親在第二天凌晨跳海身亡,只留下7頁遺書,據說在遺書里,他感到非常愧疚和難過,因為他未能幫助女兒實現夢想,他「無能」。




此外,他更多是在表達對劉德華的失望和憤怒,

在這位父親的眼裡,劉德華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他們的盛情,不是女兒無理取鬧,而是劉德華不通情達理。










這件事已經過去11年,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誰身邊沒有幾個痴情瘋狂的粉絲?買海報、買周邊,省吃儉用去看演唱會,每天追蹤偶像的消息,但像楊麗娟這樣搭上自己的人生、全家人的生活甚至是父親的性命,這樣的追星族有幾個?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麗娟並不是在追星,她對於自己和劉德華之間的關係認知,早就超越了粉絲和偶像之間的界限,不是崇拜和喜歡,而到了

一種偏執的迷戀,甚至有「關係妄想」的可能。




她把夢當成一種徵兆,「暗示」著她和劉德華的緣分是命中注定,而能真正跟劉德華建立關係,只需要見到他,跟他講這個夢,激起劉德華的感應,就一定能做到。




這種嚴重脫離實際的臆想,才是楊麗娟真正的夢,她一直沒有醒,一直把這種臆想當成真實,

當一個人的現實感被弱化,而情緒和感受來源更多依附於自己構建的「臆想」時,她無疑是真的病了。







更可怕的是,楊麗娟父母的表現,不管是一句叮嚀還是一記耳光,他們統統都沒有,他們不是冷漠的對女兒忽視,相反,他們愛的很熾熱,活的很絕望,正是這種愛和絕望,毀了楊麗娟,也毀了這一家人的生活。




從新聞報道來看,雖然楊麗娟的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但父親是「高級教師」,總不至於連基本的理性都沒有,還要跟女兒一起發瘋。




但追溯這一家三口的家庭生活,會發現父親其實是最沒有安全感的那一個,他三十多歲才娶妻,卻一直被妻子嫌棄又老又沒本事,不管離婚是真是假,但妻子陶菊英在離婚後相好不斷,後來還經常打罵他,他自尊心受挫,工作上一直沒有起色,可以說女兒是楊勤冀唯一的精神支撐。




所以,他不惜一切代價跟女兒「捆綁」在一起,給女兒洗澡沒有任何性意味,而是只有把女兒「孩童化」,才能讓他對女兒離不開他這件事產生確認感,他甚至謊稱跟女兒夢到一樣的事,

這樣的順從和迎合,不是怕戳破女兒的夢,而是怕戳破自己的夢,他怕的是自己清醒。




清醒的代價是什麼呢?可能意味著失去女兒對他的依賴,甚至父女之間反目成仇,與其支離破碎,不如一起造夢。父女的絕望生活中,見劉德華是唯一的希望,他們「相信」見到劉德華之後,生活一定會好起來,

「相信」,或者說「不得不信」,是他們最後的救贖。




至於母親陶菊英,她有太多不甘心,但腿壞後,她無人照料,也只能回到那個絕望的家中,與其一家人彆扭著過生活,不如也加入這場夢裡,若不然,她又能改變什麼呢?







為了實現「見到劉德華」這樣一個共同目標,三個人似乎顯得不那麼迷茫和絕望了。不管別人的眼光,他們只相信自己相信的,聽不進別人的議論,他們只堅持自己要堅持的,

像是患上了群體性癔症,易受暗示,又相互影響和傳遞,這一家人,真的是整整齊齊的都病了。







父親過世之後,楊麗娟在面對記者的時候曾自我懷疑過「如果我不見劉德華,父親是不是就不會死?」短暫的失神後,她還是毅然決然的把問題的矛頭指向劉德華。




一家人都是如此,13年間從未反思過在這樣一場鬧劇中,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而是把所有的錯誤都指向別人的冷漠和忽視。




父親過度溺愛女兒,又不想失去她,所以一味不分是非的縱容,用這種不合理的外歸因去拉近跟女兒的距離,但正是這種毫無理性的教育方式,讓楊麗娟越陷越深。




一個未成年人有多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呢?

父親的「支持」和放任,也強化了楊麗娟這種思維方式:凡事都是別人的錯。




直至今日,在這件事過去11年後,不惑之年的楊麗娟還是偏執的認為,父親的死,是因為媒體冷漠,劉德華冷漠,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




楊麗娟的瘋狂害了她父親,而他父親又何嘗不是在助長女兒的瘋狂呢?




我們常說,原生家庭的狀況影響孩子的成長,而我們也一次次看到了父母的冷漠和忽視給孩子帶來了多麼大的傷害,但傷害並不只是因為缺愛。




不得當的教育方式,父母過度的以子女為中心,甚至把孩子變成了生活的唯一寄託,這樣的愛同樣也是絕望和傷害。




楊麗娟的父親自殺後,劉德華曾在日記里寫「你不懂得我傷悲」,同樣不被懂得的也是楊麗娟一家人畸形的目標,和每個人亦夢亦幻的希望,如果子女和父母彼此間早一點、多一點「懂得」,或許這樣的悲劇本可以不發生。




——  END  ——




害怕與你擦肩而過,


請記得星標置頂我!








?? 向左滑再來幾篇

 

 

 

  


當前女友扒出了我現任女友的情史|將軍知道

 

 

 

 

 


戀愛十年為你花了十萬塊,分手了,錢得還我吧?

 

 

 


我想要報復第三者|將軍知道



新書《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


正在全網熱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心裡都有病 的精彩文章:

有人「嫁得好」,但咪蒙「離得好」
唐嫣曾為前任邱澤刷馬桶擦地,為了愛情,你付出過哪些代價?

TAG:我們心裡都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