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江蘇南京顏之推:家訓之祖 金聲玉振

江蘇南京顏之推:家訓之祖 金聲玉振


江蘇南京顏之推:家訓之祖 金聲玉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顏之推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生於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一個以儒學傳家的士族家庭,系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冤魂志》《集靈記》《觀我生賦》等。

顏之推的祖父為南齊治書御史顏見遠,父親為南梁咨議參軍顏協。顏之推從小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很早就進入仕途,但後期經歷坎坷,他一生經歷了南梁、西魏、北齊、北周、隋五個王朝,三次被俘,「三為亡國之人」,親眼目睹了侯景之亂、西魏軍攻陷江陵、隋滅陳等重大事件,多次險遭殺身之禍。他在《觀我生賦》中說:「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


江蘇南京顏之推:家訓之祖 金聲玉振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顏之推的代表作,是一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並以之告誡子孫的經典家訓,也是一部涉及語言學、文學、音韻、訓詁、民俗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術著作,被奉為我國最早的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專著。

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卷一:《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卷二:《風操》、《慕賢》;卷三:《勉學》、《文章》、《名實》、《涉務》;卷五:《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卷六:《書證》;卷七:《音辭》、《雜藝》、《終制》。該書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旁涉道、佛,涵蓋了從飲食起居、修身養性到為人處事、求仕致學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凝聚了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對人生的深切體驗,也體現了一位仁慈睿智的長者對子孫的舐犢之情。

《顏氏家訓》在傳統中國的家庭教育史上影響巨大,得到世人的高度評價。宋代著名藏書家陳振孫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明朝袁衷在其家訓專著《庭幃雜錄》中贊道:「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清代學者王鉞在《讀書叢殘》中認為它「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當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


江蘇南京顏之推:家訓之祖 金聲玉振


顏之推後人顏真卿像

●《顏氏家訓》(節選)

教子:威嚴而有慈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①,恣②其所欲,宜誡翻③獎,應訶④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⑤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也。

——摘自《顏氏家訓·教子第二》

【注釋】

①運為:行為。

②恣:放縱。

③翻:反而。

④訶:同「呵」。訓斥、呵斥。

⑤逮:等到。

【譯文】

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就會有敬畏心理,言行謹慎,從而產生孝心。我見世上有些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愛,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對子女的飲食言行,總是放縱,任其所為,該告誡的卻誇獎,該斥責的卻欣喜,等孩子長大明白事理以後,就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等到孩子驕橫傲慢成為習慣時,才想到去管束制約他們,就算把他們用棍打死,也很難再樹立父母的威信了。父母的憤怒導致子女的怨恨之情與日俱增,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終究會成為道德敗壞之人。孔子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①。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摘自《顏氏家訓·教子第二》

【注釋】

①矜憐:憐憫,同情。

【譯文】

人們都喜愛自己的孩子,卻少有能夠一視同仁的;從古至今,這造成的弊病太多了。那聰慧俊秀的孩子當然值得賞識喜愛,那愚蠢遲鈍的孩子也應該喜愛憐惜才是。那些偏寵孩子的人,雖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愛厚待他,反而會以此害了他。

治家:儉而不吝

孔子曰:「奢則不孫①,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②。」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摘自《顏氏家訓·治家第五》

【注釋】

①孫:同「遜」,恭順。

②固:鄙陋。

【譯文】

孔子說:「奢侈了就不會恭順,節儉了就會鄙陋。與其不恭順,寧可鄙陋。」又說:「如果有人具有周公那樣的才、那樣的美,但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那麼餘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這樣說來,那就是可以節儉而不可以吝嗇了。節儉,是指合乎禮數的節省。吝嗇,是指對處於窮困急難之中的人也不加救助。現在捨得施捨的人就奢侈無度,節儉的人又吝嗇小氣;假如能做到既施捨於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勤儉節約又不吝嗇,那就好了。

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寵婿,則兄弟之怨生焉;虐婦,則姊妹之讒行焉。然則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云:「落索①阿姑②餐。」此其相報也。家之常弊,可不誡哉!

——摘自《顏氏家訓·治家第五》

【注釋】

①落索:冷落蕭索。

②阿姑:婆婆。

【譯文】

婦人的秉性,大都寵愛女婿而虐待兒媳。寵愛女婿,則兒子的不滿就由此產生;虐待兒媳,則女兒的讒言就隨之而至。那麼女兒不論是出嫁還是待嫁在家,都要得罪家人,這實在是當母親的造成的。以至有諺語說:「婆婆吃飯好冷清。」這是對她的報應啊。這種家庭中經常出現的弊端,不能不警戒啊!

慕賢:與善人居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①,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②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③,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遊焉。

——《顏氏家訓·慕賢第七》

【注釋】

①款狎:款洽狎昵,交往親密。

②操履:操守,品行。

③肆:店鋪。

【譯文】

人在年輕時候,精神性情都還沒有定型,和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處,受到他們的熏漬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雖然沒有存心去學,但是潛移默化之中,自然跟他們相似。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技能,都是比較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此,與善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勉學:無過讀書也

夫明《六經》①之指②,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③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④。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⑤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⑥,欲暖而惰裁衣也。

——摘自《顏氏家訓·勉學第八》

【注釋】

①《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②指:通「旨」,意圖。

③敦厲:敦厚勸勵。

④資:依靠。

⑤伎:技藝,才能。

⑥饌:食物。

【譯文】

通曉六經要旨,涉獵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加個人的道德操行,勸勉世風習俗,也不失為一種才藝,能夠用來自謀生計。俗話說:「積有千萬資財,也不如身懷小技。」各種技藝中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沒有超過讀書的。世人不管是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廣交朋友,見多識廣,但又不肯讀書,這就好比想要吃飽卻懶得做飯,想要身體暖和卻又懶於裁衣一樣。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①,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摘自《顏氏家訓·勉學第八》

【注釋】

①專利:精神專註集中。

【譯文】

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註敏銳,長大成人以後,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對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機。

名實:實至名歸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①周厚②,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③妍影於鏡也。

——摘自《顏氏家訓·名實第十》

【注釋】

①德藝:德行才藝。

②周厚:周洽篤厚。

③責:索取、求取。

【譯文】

名與實的關係,就好比形體和影子的關係一樣。道德高尚、才藝深厚的人,其名聲一定是好的;姿容秀美的人,其影像也一定是美的。如今有一些不修身養性,卻希望在世上得到好名聲的人,就像容貌醜陋卻想要在鏡子中映出美麗影像一樣。

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

——摘自《顏氏家訓·名實第十》

【譯文】

每個人心裡的虛實真偽,都會在他的言行里表現出來,只是別人觀察得不仔細罷了。一旦被別人看出了真相,再巧妙的偽裝也比不上拙劣的真誠,蒙受的羞辱太大了。

省事:有所不為

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①待時,爵祿不登②,信由天命。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攻伐③,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喧聒④時人視聽,求見發遣⑤;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摘自《顏氏家訓·省事第十二》

【注釋】

①蓄價:蓄養名譽和身價。

②登:升任,加封,增加。

③功伐:功勞,功勛。

④喧聒:喧囂刺耳。

⑤發遣:派遣,差遣。

【譯文】

君子應當堅守正道、增強修養,同時還要蓄養身價、名望以等待時機,就算得不到高官厚祿,也要處之泰然。要是不顧羞恥、四處求官,和別人比較才能,論說功績,吆三喝五,怨天尤人;或嘩眾取寵、擾亂視聽,來獲取官位。就算通過這些手段最終得到了官職,自認為有能力,但是,這跟偷食物來填飽肚皮、竊衣服來保暖有什麼區別呢?

王子晉①云:「佐饔得嘗,佐斗得傷。」此言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凡損於物,皆無與焉。親友之迫危難也,家財己力,當無所吝;若橫生圖計,無理請謁,非吾教也。

——摘自《顏氏家訓·省事第十二》

【注釋】

①王子晉:東周人,周靈王的兒子。

【譯文】

王子晉說:「協助別人做菜可以吃到佳肴,幫人打架會受到傷害。」這話是說別人做好事都要參與,別人做壞事都要避開,不要和人結夥做不正當的事。凡是損害別人利益的事都不參與。親友處在窘迫危難的時候,自己的財力和才力應當好不吝惜;要是有人圖謀不軌,提出一些無理的請託,那不是我教你們憐憫的人。

「中央紀委監督部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弘一法師:藥師如來法門功德
經典古詩中的恩師情意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