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21秒有一人死於腦血管病!她從死神手裡搶生命

每21秒有一人死於腦血管病!她從死神手裡搶生命

本文專家

馬聯勝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神經內科神經重症組副主任醫師

「家裡有一個學醫的人,看病會方便一些,也不會在聽醫生講解病情時,像個文盲一樣一無所知。」

回想起初三畢業的那個暑假,馬聯勝的記憶有些恍惚。那段時間,她失去了最親愛的姥爺,醫院的藥水氣味和醫生口中完全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交織成了一面張牙舞爪的網,煩悶了整個夏天。

從那時起,母親就念叨著家裡應該有個醫生,這樣家裡再有人生病的時候,就不會那般無所適從。在三年後報考大學志願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了四所醫學類院校,立志成為一名醫生。

「破案偵探」樂趣與挑戰並存

大學畢業後,馬聯勝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但機緣巧合,她在2001年考取了山西醫科大學神經內科知名教授魏利華的碩士研究生。

「我本身並不是這個專業的,第一次見到魏老師時很忐忑。」了解馬聯勝的情況後,魏教授並沒有對她失望,反而鼓勵她,「神經科和精神科有互通的地方,而且比精神科更有趣。雖然可能會辛苦一些,但我相信你能學好。」導師的信任讓她有了更多的自信投入到神經內科的學習中。

?沒想到,這個偶然闖入的領域竟讓她越來越著迷。

「神經科的醫生診斷疾病的過程就像偵探在破案」,馬聯勝感嘆,「神經科和其他專業不一樣,神經分布是從頭到腳、貫穿在身體各個系統,對於疾病的診斷從定位到定性,需要抽絲剝繭,一層一層的進行分析判斷,一點點小的線索都可能有很重要的作用,當一個疑難病例診斷明確時的心情是無比的喜悅。」她經常會自嘲道:「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全國從事專職神經重症領域的醫務人員並不多,要綜合重症醫學和神經病學。」馬聯勝介紹,對於神經重症病人應該更加系統、全面的治療及護理,減少併發症,提高生存率;重症腦血管病是神經重症病房中佔據比例最大的病種,包括大面積腦梗死和大量腦出血,患者多數為高齡老人,合併症和併發症較多,大部分意識狀態差,住院時間長,後遺症重,對於重症腦血管病患者,如何提高生存率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每12秒就有一個人患腦血管病;每21秒就有一個人死於腦血管病」,馬聯勝談到,腦血管疾病在我國發病率很高,這其中,腦卒中患者的殘疾率約70%,「腦卒中患者可能會遺留肢體運動、吞咽、語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有經驗的護理人員陪侍,也需要家人的細心守護。」

讓馬聯勝印象很深的一位患者,90歲高齡的老人,平素需要戴助聽器才能和家人交流,在卒中發作之前,老人原本還能走路、基本自理,病發後肢體活動、語言和吞咽功能嚴重受損,嚴重時意識不清,生命體征不穩定,經治療後仍留下嚴重殘疾,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在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後,老人可以認識家人了,重新佩戴助聽器可以和她70歲的兒子簡單交流,平安出院了。

雖然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但也有年輕的患者。「我們救治過的一個26歲的在讀研究生。」馬聯勝回憶,「當時,他和同學在回學校的路上突然癱瘓,把身邊的同學都嚇壞了。」緊急送醫後,診斷腦出血,且短時間內血腫進行性擴大,危在旦夕,緊急手術開顱血腫清除,在重症監護室治療近10天,26歲的學生逐漸清醒,被轉入了普通病房。「剛醒來的時候,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癱瘓的事實,情緒不穩定,經過心理輔導和康復治療,他逐漸恢復肢體活動並進入康復醫院進行更系統的康復治療了。」這讓馬聯勝略感欣慰,「從死神手裡搶回來的年輕生命,自然是越有活力越好。」

血管「堵了」和「裂了」 都很危

馬聯勝主任提到的兩個例子,其實就相當於血管「堵了」和「裂了」。

簡單來說,腦血管就像水管,而老年人群的血管更像是寒冷地區冬天的水管:要麼堵了,要麼裂了。

「堵了」是缺血性腦卒中(腦梗)!「裂了」是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

當本就脆弱的血管發生「交通」意外(腦血管意外),「豬撞樹、人撞豬」的連環車禍導致「耗氧大戶」大腦的血氧供應被切斷,嬌氣的腦細胞紛紛餓死,而由這部分腦細胞控制的機體因此發生故障,表現為口角歪斜、言語不清、表達困難等。

其實,中風就是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血液無法流入大腦,導致腦組織受損的急性腦血管疾病。

此時若未能引起患者或家屬的足夠重視,使病情進一步惡化,或由於交通堵塞、對治療決策猶豫等等原因造成治療延誤、腦細胞大量死亡,那麼中風後遺症的發生在所難免。所以,預防中風後遺症的關鍵,在於及時止損:對於缺血性卒中來說,及時的溶栓治療非常重要!

溶栓治療顧名思義,即把堵在腦血管里的栓子溶解掉,相當於處理交通事故的拖車,清理「路段」、開通血管、恢復「車流」(血流),減少缺血腦組織的壞死,儘可能挽救更多一息尚存的腦細胞。靜脈溶栓治療被認為是時間窗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

一般認為,溶栓的最佳時間為發病後3小時內,最長不超過4.5小時。所以你的時間非常寶貴,一旦錯過靜脈溶栓治療的時間窗,醫療手段受限,預後也相應越來越差。

馬聯勝主任在臨床上遇到的與死神搶生命的案例,其實在腦中風救治的中是常態。腦梗死後每分鐘大腦損失190萬個神經細胞,每耽誤1 h損失的神經細胞數量相當於人正常老化3.6年

如何與死神搶時間,除了像馬主任這樣的專業醫生的努力以外,需要整個醫療系統乃至全社會的努力。

2017年,太原市在全國省會城市首家規劃建設並對外發布急性腦卒中溶栓地圖,15家醫療機構被確定為首批「溶栓醫院」,與「120」急救院前救治體系結合,形成覆蓋全市430萬人口的腦血管病快速救治網路,助推腦血管疾病「精準高效救治」。截至10月31日,全市已通過急性腦卒中綠色通道救治1338人,接受靜脈溶栓治療778人,腦卒中急性期救治DNT時間縮短了17分鐘,有效提高了腦卒中的就診效率,減少了致殘致死率。

而在今年的11月5日,太原市衛生計生委召開太原市腦卒中「黃金3小時急救總動員」暨卒中中心建設推進工作會議。希望能夠全面減少卒中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為總目標,繼續推動太原市卒中救治中心建設,構建太原市3小時卒中急救圈。同時,會上更新太原市急性腦卒中溶栓地圖,進一步提升全市腦卒中救治能力。

正如馬聯勝主任所說,「如何提高生存率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希望有更多的「黃金3小時急救總動員」出現,幫助這些為生命奔跑的醫生,在拯救卒中患者的時候有多一些時間。

END

一個致力於中風領域的科普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總過敏可能是體質原因,一表自測你是不是「特稟體質」
25歲脊柱就開始鬆動!現在修復「承重牆」還不算晚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