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孩子性早熟,家長能做什麼?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孩子性早熟,家長能做什麼?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每年冬末春初,迎春花總會第一個躍上枝頭,引領百花齊放。

漫山遍野的鵝黃色花朵,是春天最迫不及待的使者,令人歡欣,但如果祖國的花朵——可愛的孩子們,早早性成熟,我們是否還能高興起來呢?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

「孩子長得太快也不好,可能是性早熟!」

如果不是今年年初同學群里有人說了這麼一句話,湖南長沙的儀琳不會突然關注「性早熟」這個醫學辭彙,更不會把它跟自己的女兒聯繫起來。

性早熟是一種性發育異常,一般來說,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特徵的發育,就要當心性早熟。

雖然知道這個概念時,女兒已經9歲多了,但記憶里的一些信號還是讓儀琳警覺起來:女兒8歲時乳房好像已經有點發育,外陰部位出現一些毛髮,個子也竄得很快。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儀琳帶孩子去了長沙某三甲醫院,測骨齡、做婦科B超、做核磁共振、促性腺激素激發試驗,一系列檢查結果最終確診女兒的確是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骨齡已經達到了12歲!

醫生還提示,如果不加干預,孩子半年以內,也就是10歲,可能就會開始月經!「孩子還在上小學,懵懵懂懂的,萬一突然來月經,在同學之中會很奇怪啊!」

儀琳的女兒並不是個案,一組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性早熟的患病率約為0.43%,而這個數據在單個地區的似乎更加嚴重,如《上海青少年性早熟調查報告》顯示,上海達到性早熟標準的孩子占青少年總人數的3%!

更可怕的是,性早熟患兒的數量不斷攀升。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雷培芸教授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享,醫院1990年內分泌科性早熟門診成立之初,每年收治性早熟患兒只有30例,1998年達到300例,2004年超過1000例,2010年前後每年約2000例,「按這種速度計算,性早熟患兒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孩子性早熟,家長能做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女孩發生特發性性早熟的概率可能是男孩的9倍。|圖:originoo.com

其實,性早熟一直存在,只是長久以來在人們的心中沒什麼存在感。

在廣州工作的佳宜有個小自己6歲的表妹,「她小學二年級時,8歲左右,就來了例假」。按照年齡特徵,這種情況要高度懷疑性早熟,但當時是1995年,「雖然大人知道這是不正常的,但沒有人會聯想到性早熟,也就沒做什麼特殊的干預。」

「這個表妹的身高現在只有149cm,可能跟性早熟有些關係吧?」佳宜問39深呼吸(ID:shenhuxi39)。

性早熟影響身高,更影響心理健康!

佳宜的推測並非沒有道理,性早熟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身高!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分泌科主任梁立陽表示,很多家長覺得女孩來月經之後才是青春發育的開始,實際上月經初潮已經是她身高發育的一個頂峰了。

「女孩從第一次來月經到18歲成年之間,身高大概只剩下5~7公分的增長空間,一個10歲就來月經的女孩和一個12歲來月經的相比,就等於少了兩年的生長期。」

換一個角度解釋,性早熟的孩子身體內的雌激素、雄激素水平會提前升高,這些激素會促進骨骼的骨骺生長板的閉合,一旦閉合,孩子便沒有長個子的空間了,很容易比其他同齡人矮小。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孩子性早熟,家長能做什麼?

男女孩身高標準表。|網路圖片

除了身高,目前還有一些觀點認為,性早熟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生育能力。

對此,梁立陽主任指出,目前國內還缺少這方面的研究來證明性早熟會嚴重影響生育,不過國外有一些觀察大樣本的追蹤或論文發現,「性早熟的女孩子成年後發生乳腺癌、卵巢早衰等問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性早熟對身體的影響很大,也最為中國家長所擔心,但心理層面的不良後果卻往往被忽視了。

「性早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是分離的」。梁立陽主任介紹,因為跟其他同齡人不一樣,他們往往面臨很大的心理困擾,比如一個女孩如果在小學三四年級就來了月經,她可能體育課不敢請假,沒辦法很自然地去衛生間更換衛生棉。

這些生理知識或許家長還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教會孩子,但性早熟還有另一個不得不說的影響:當激素水平升高,孩子會自然而然對異性產生興趣,此時就更容易出現讓中國家長撓頭的早戀問題,而且因為孩子不懂自我保護,甚至有被侵害的可能。

佳宜回憶,那個小學二年級就來例假的表妹,在六年級就開始和男生約會,「當時家裡人覺得她不好好讀書,不是好孩子,現在想來好像跟性早熟有一些關係。」

性早熟的孩子都是吃出來的?

在佳宜的表妹開始異常月經以後,佳宜的媽媽經常教育佳宜的一句話是:不要到處吃外面的食物,因為那個表妹就經常被大人帶著去吃當地特色的狗肉,裡面加了至少十幾種香料或藥材!

說到「性早熟」,很多中國父母聯想到的下個關鍵詞就是吃,梁立陽主任在門診中就經常聽到家長問一個問題:「我家孩子是不是吃錯什麼東西了?」

39健康網曾製作一期關於兒童性早熟的「名醫在線」欄目,父母的提問主要集中在食物,快餐里的雞肉、蜂蜜、大豆、轉基因食品、反季節蔬菜、骨頭湯,都在被懷疑的行列。

事實上,性早熟的發病機制並不明確,尤其是像儀琳的女兒那種非疾病導致的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環境污染、家庭關係、地域、遺傳因素、濫用補品、兩性文字或影視作品的刺激等都可能與之有關。

梁立陽主任介紹,導致性早熟的外界環境因素比較明確的是重金屬、農藥、塑化劑等環境類激素。至於哪些食物會導致性早熟,目前還沒有定論,醫生通常會根據患兒的生活環境進行判斷。

「曾經有一個患兒,家裡是開藥材店的,大人經常用一些藥材燉湯,孩子來就診後,了解到這個情況,就可能將誘因歸到這個上面。」梁立陽主任表示,食用雪蛤、海馬等含有雌性激素的特殊補品,的確可能導致性早熟,但偶爾一次問題應該不大,最怕長期反覆食用,達到一定的劑量。

39深呼吸(ID:shenhuxi39)採訪家長的過程中,還有家長懷疑長期開小夜燈和性早熟的關係。梁立陽主任回應,在理論上的確可以解釋得通,但沒有專門的觀察或研究來證明因果關係,所以也無法明確給家長回復。

雖然不該讓食物全部背性早熟的鍋,不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順葉提醒各位家長,還是要控制孩子的飲食!

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素之一,肥胖可能會誘發青春發育提早。反過來,性激素水平提升,孩子食慾也會增加,進而導致更加肥胖,陷入惡性循環。

也就是說,雖然沒有哪種常見食物一定會導致性早熟,但站在預防肥胖的角度,家長也應該管住孩子的嘴,保證營養的同時,也要遵守均衡、適當的原則,不要覺得某種食物特別好,就一直給孩子吃。

面對兒童性早熟,家長可以做什麼?

佳宜的表妹是80後,她成長的年代,人們對性早熟知之甚少,更不用談重視;如今隨著信息的發達,家長開始重視性早熟,但有時反而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在一些媽媽群里,一邊是擔心孩子長不高,另一邊是擔心孩子長太快性早熟。

每一種極端都源於對性早熟的不了解,梁立陽主任表示,身高並不是判斷孩子性早熟的最終標準,觀察孩子乳房、睾 丸等性器官更直接。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孩子性早熟,家長能做什麼?

性早熟兒童癥狀。|網路圖片

如果女孩在8歲以前就開始乳房發育,10歲前開始來月經;如果男孩9歲以前生殖器就開始明顯變長變粗,陰部明顯顏色變黑,並鬆弛下來,甚至出現鬍子等毛髮,就要考慮性早熟的可能了。

當然,到底是不是性早熟還是要結合各項檢查,由醫生判斷。

觀察孩子性特徵的時間也宜早不宜遲,朱順葉醫生提醒,目前孩子普遍地發育提早,家長千萬不要等孩子上了中學,到了十一二歲才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孩子很小的時候,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

前不久,梁立陽主任接診了一個5周歲的男孩,已經變聲並出現陰毛,經檢查發現松果體位置長了生殖細胞瘤,需要做放療。梁立陽主任強調,最可怕的不是發現孩子性腺軸過早啟動,而是發現某些器質性疾病導致了這種性早熟。

因此,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過早出現第二性特徵,就要去醫院,先排除掉疾病因素。如果確定是特發性中樞性的性早熟,綜合評估後,再選擇一個適合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特發性性早熟的患兒都要進行干預治療,如果醫生評估性早熟不會對孩子身高造成太大影響,就不一定需要干預。

當然,孩子的心理層面也是家長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如果孩子很懂事,能接受和同齡人的不同,家長覺得能和孩子溝通做好心理幫助,也可以選擇不治療,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早發育。

性早熟的孩子是那朵早開的花兒

儀琳的女兒被確診為性早熟後,長沙的醫生建議打針治療,每個月一針,持續兩年。

儀琳對39深呼吸(ID:shenhuxi39)說,如果孩子是8歲以前發現這個問題,她肯定毫不猶豫地接受治療方案,但超過8歲這個界限,一方面她懷疑治療的效果,會不會太晚了,另一方面注射的藥物主要是抑制孩子長高,擔心會不會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身體。

猶豫了一個月,家裡為此開了好幾次家庭會議,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治療。

事實上,儀琳和家人有些過度緊張了。梁立陽主任介紹,對於這種特發性中樞性的性早熟,注射的藥物是治療性早熟的特效藥,「藥物結構很清楚,臨床使用了30多年」,安全性比較有保證,「停葯3~6個月完全代謝掉後,自身內分泌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不過,放棄了醫院的治療,儀琳這個當媽的也沒閑著,天天帶著孩子做體育鍛煉,「在家跳繩,出去做戶外運動」,調整孩子的睡眠,飲食上也會特別注意一下。

「希望孩子在月經到來之前,在骨骺線閉合之前,多長1厘米是1厘米。」

半年過去了,儀琳的女兒長了六七厘米,身高還算可以,月經沒有如醫生所預測的到來,一顆懸著的心也稍稍放下了一點點。

3%的孩子達到性早熟標準:孩子性早熟,家長能做什麼?

家長可以通過製作身高曲線圖來監測孩子的生長。|圖:originoo.com

「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的孩子就像百花之中,其中有一朵早開了一會兒。」梁立陽主任向39深呼吸(ID:shenhuxi39)如此描述。

對於這種異常,梁立陽主任不建議家長過分緊張,但她也坦言,醫生其實更怕忽視這個問題的家長,每年寒假、暑假都有很多家長帶孩子來,但因為發現得太遲,導致孩子已經沒有長高的空間。

是的,一朵花早點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過了合適的干預時機。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除專家姓名外均為化名)

丨本文指導專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分泌科主任 梁立陽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朱順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愛吃這5種食物的人,都要承受「燒心」的結果!不是唬你
男人長期沒有「行事」,有5個壞處?都是假的,別再信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