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瓷器鑒定學習——從修胎痕迹判別瓷器年代

瓷器鑒定學習——從修胎痕迹判別瓷器年代

古時瓷窯工匠們製作瓷胚胎,在瓷器胚胎底部的「修胎」,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及不同窯口的修胎方式一般都有所不同。參考本文不同時期瓷器底部修胎的胎痕,綜合所鑒瓷器本身顯現的資料來評判瓷器的年代,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使用竹刀或線手工削刮

隋代洪州窯缽底部,施有化妝土

隋代洪州窯缽底部,施有化妝土(也有看北宋時期)

隋早期壽州窯青瓷有明顯線削刮痕迹

唐代晚期越窯碗底似玉璧,一般稱作「玉璧底」

唐代長沙窯水注底部,有明顯線削刮痕迹

唐代長沙窯執壺底部

唐代壽州窯底部,圓餅底(也有看宋代的)

二、宋代

宋代修胎方式是在旋轉的陶車上用鐵刀削刮

上圖為宋代瓷器燒造方式

宋代陝西耀州窯瓷片底部

北宋湖田窯底部,中間黑色部分為墊餅留下的痕迹

宋代吉州窯底部修胎

宋代景德鎮白瓷葵口高腳碗底部修胎

三、元代

元代樞府窯印花碗碗底修胎

金晚元初山東淄博窯盤底修胎

元代鈞窯天藍釉大盤底部修胎

元代鈞窯天藍釉碗底部修胎

元代晚龍泉窯印龍紋大盤底部

元代磁州窯底部修胎

四、明代

明代龍泉窯印花人物大碗底部,圈足厚實

明代龍泉窯印花洗底部

明代龍泉窯淺刻花缽底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制瓷巔峰在宋朝,大家都愛的「青花瓷」卻為何出現在元代?
經典?之蚰耳爐器型鑒賞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