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被紐約大學錄取的我,其實早就輸在了美國大學的起跑線上

被紐約大學錄取的我,其實早就輸在了美國大學的起跑線上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信號:EduKnow




從起點心態到終點心態




昨日打掃房間,無意間翻出了許久未動的文件夾,裡面裝著那份紐約大學錄取通知書。第一句話是: Congratulations! You made it! 這句話承載著一種我始料未及的衝擊,穿越厚重的時空向我襲來。




這衝擊包含著曾經的欣喜,也攜卷著這一年的酸甜苦辣,但更多地來自於此時的我與彼時的我一瞬間的對視,才驚覺自己的心態已是截然不同。

在許許多多的轉變之中,我最希望自己能更早懂得的,是一種「起點心態」。







曾經的我,在渾然不覺中過著一種「離散」式的生活。並非我不努力,

而是源於一種「終點心態」。

努力到了大學以後,我便在潛意識中將那當做一個終點。




在接到紐大錄取的那一瞬,我的那種「終點感」尤為強烈。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們新上任的系主任是金融界大名鼎鼎的Peter Carr,又處於全球金融中心紐約,所以非常欣喜;另一部分是因為自己全程DIY,拿到了有獎學金的offer,有一種卸下重擔的輕鬆成就感。




於是從那時起到出國三個多月的時間,

雖然我仍會經常去圖書館學習,但那個「終點」的錯覺,卻始終讓我無法真正靜下心來做事。








毫無準備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我拖著兩個行李箱走出機場,站在紐約街頭時,

我發現自己對即將到來的生活幾乎毫無準備。




由於不是第一次來美國,我並沒有太強烈的新鮮感。時間在置辦傢具、辦理電話卡和銀行卡等一系列的瑣事中消逝得格外快,在沒有時間想家的時候就開始了新學期,

並且在反應過來之前,我就像周圍的所有人一樣被席捲進了尋找暑期實習的激烈競爭。



面對Goldman Sachs, JP Morgan這樣的大投行,每個人都趨之若鶩,更不用說那些買方的大型Hedge Fund了,但名額卻少得可憐。我看著郵箱里累積了一封封來自不同公司的拒信,再看看我同一個項目的室友,面試不斷,在聖誕節前夕收到了JP Morgan的offer。

這個對比,讓我很快就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尋找原因。








發現自己真的已經輸在了起點





比如做同一個project,

我發現一些知識對於我是全新的,但對於我的同學們並不是,他們往往已經學習過並開始嘗試應用了。

所以我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顯得被動就是必然了,那種感覺非常不好。而這些同學中的大部分,

恰恰是在來美國之前的那幾個月抓緊時間做必要的知識儲備。




再比如我在錯過了幾次學校career center的各種面試輔導、職業規劃的活動之後,才開始真正關注這份資源。

而我的很多同學,在來美國之前就已經了解了開學伊始有哪些活動,並很早就註冊了。

不僅僅是career center,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源,這讓他們沒有錯失機會,能充分利用學校可以提供的幫助,適應生活、提升自己。




再比如,生活里,我常常被動的被同學帶著玩,因為我除了自由女神、帝國大廈和大都會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並沒有再認真地去了解紐約這座城市還有什麼值得探索的地方,也沒有按照校歷好好規劃自己的假期

,比如該去玩什麼、去哪裡旅遊、要完成什麼事情。畢竟這種學生時代無憂無慮的假期在工作後就十分難得了。我看著許多和我一樣初來紐約的同學常常在朋友圈曬出自己去了哪些我根本不知道名字卻相當有趣的地方,或者做了什麼有趣的事,便會驚覺自己的生活真的十分單調。




於是從學習、求職到生活,我都無一例外地措手不及。而我所說的那部分同學,之所以可以比我更早地意識到什麼才是重要的,如何才能讓生活井井有條又不乏驚喜,

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們比我更早地有意識去了解信息,去規劃準備。

而「起點心態」是真正做好準備必不可少的一點。








這是一個思維習慣的問題




後來我慢慢才意識到,我所擁有的那種思維,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

我們太習慣於「高考後就輕鬆了,大學就自由了」的謊言,這個謊言之可怕在於它在抹殺我們心中「終身學習」的意識

;也太習慣於應試教育下將考試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而不是探索興趣與解決問題;更習慣於在被動、灌輸式的學習中拋棄深度思考與質疑,而它們卻恰恰是獲取新知最可貴的品質。




思維的壞習慣往往比生活習慣更加根深蒂固而難以覺察,正因如此,要改變這種「終點心態」並不容易。

在我看來,磨礪與見識缺一不可。經磨礪讓我懂得了「終點心態」的害處之深,長見識讓我明白了「起點心態」的裨益之大。




磨礪包括著面對新環境的無措,見識則是看到身旁的確有人已在相同的時間內如魚得水; 又比如磨礪是自己在尋找暑期實習時拿面試都十分困難,而見識是身邊卻有人可以不停接到十分難進的投行與基金公司的面試; 再比如磨礪是自己習慣性地用期末考試來作為一門課學習的終點,也很難享受考前的複習時光,但見識就是看到那些已經在學術界與業界都已有很高成就的教授們,依然時刻展現著對學術與研究的熱情和嚴謹。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

但所幸,所有的磨礪與見識都幫助著我從「終點心態」逐漸轉變為「起點心態」。








背井離鄉還教會我這三件事




首先,我需要明確定義一下我所說的「背井離鄉」。它具備三個條件:所在地與家鄉有遙遠的地理距離;與從小適應的社會文化有巨大差異;無親無故。而大多數普通孩子的留學恰恰滿足了這三點,可謂正宗的「背井離鄉」。




我想「背井離鄉」教會我的第一件事,

就是珍惜、包容與感恩。具體到生活里,就是讓自己成為快樂的來源

(不論是自己獨處,還是與他人相處,這是珍惜對方、珍惜時間的最好方式);不要把任何人的陪伴與付出看作理所當然;不要任意苛求別人或放大別人的缺點。對待師長、朋友甚至陌生人,我們往往做得更好;但對待常伴身邊的親近之人,我們卻很容易變成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失去自控力,苛求別人的付出,無限放大對方的瑕疵。




其實不僅僅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很多的親密關係都是如此,夫妻、戀人、密友…

心理學家伊萊.芬克爾 (Eli Finkel) 在他的新書《非成即敗的婚姻》中提出應對婚姻滿意度下降問題的措施,我想其中的精髓對於經營親密關係,都有很大借鑒意義。




除了如何對待與他人的關係,如何處理與自己的關係也很重要。







「背井離鄉」教會我的

第二件事,是讓我更能了解自己真實的天性,打磨自己的價值體系。

出國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我像一條被席捲到另一片大洋的魚,只能一邊拚命地游,一邊熟悉新的生態環境與遊戲規則。




每段經歷結束,都需要坐下來看看自己過去相信的一切有沒有被打破,什麼需要堅守,什麼需要放棄。天性中的許多特點會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地顯露,比如說性格中倔強但也溫和的真實底色;比如說獨處更讓我放鬆,但社交更讓我興奮;比如面對挑戰與安逸,潛意識中更傾向於挑戰。




而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可能並不屬於天性的一些東西 (往往是一些觀點,對一些事的態度等),會慢慢淡化甚至脫落。比如不再認為一個人的能力 (表現在事業的成功) 與他的品行具有正相關性;比如不再對嘻哈文化有偏見,而是學會欣賞,並了解hiphop舞蹈與芭蕾舞的不同 (簡單來說,hiphop在於向下、隨性(down),而芭蕾在於向上、時刻保持優雅挺拔 (up) ) 與相通之處 (藝術無高低貴賤之分,舞蹈的靈魂在於舞者想要向觀眾展示什麼,並且觀眾能否被觸動)。







在紐約大學,我遇到了一些一直十分崇拜,卻從未想過可以聽他們授課甚至與他們討論的學者,而由於金融工程專業本身的關係,他們同時也是市場上傑出的實踐家。有發明了VIX的Peter Carr,有《黑天鵝》(Black Swan)、《反脆弱》(Antifragile)的作者Nassim N. Taleb,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obert F. Engle,還有很多其他非常優秀的教授。他們讓我認識到了,原來當一個人的價值體系與他所研究的學問相融自洽時,同時在學術和業界都取得傲人的成就是可能的。他們對於學術、工作的熱情、嚴謹以及對自己的每一個身份(老闆、員工、教授…)都盡職盡責的處事方式深深影響了我。尤其是Taleb教授,他讓我產生了工作幾年後繼續攻讀phd的想法,因為他研究的fat tail (長尾理論),extreme risk (極端風險),EVT (極值理論) 都讓我非常著迷。




所有的這一切,都修正、完善、驗證著我的價值體系,讓我抽離身外以旁觀者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同時也更接近真實的、更好的自己。







「背井離鄉」還教會我許多事,在

這裡簡單地說一下最後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人生之課,我想也是我們與這個社會互動的法則

,即沒有主觀能動性等於放棄。




沒有人再告訴你應該去做什麼,怎麼做。如果你想要得到意見,去爭取;想要得到資源,去爭取;甚至想要得到朋友,想得到關心,想滿足、想快樂,都去爭取。取的過程必有爭,這個爭未必是一個你有我便無的競爭,而更意味著自身踏踏實實的主動努力,與他人真誠盡責的主動合作、互相學習,最終通常會迎來共贏,各「取」所需。







現在的我,雖無法準確地預見今後的人生旅程,但在任何時刻都處於「起點」的心態讓我覺得充實快樂而無所畏懼。我也給自己設立了一個原則,今後敘述一件事、一段時間都不再用「結束」來描述,而是用「開始」來表達。比如,不再說「高考結束」,而是「大學伊始」;

不再說「學生生涯結束」,而是說「職場生涯開始」;不再說「學完了一門課」,而是說「更深入學習的開始」。




而我想除了學習求職,「起點心態」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必需的。比如一場旅行,不再說「這場旅行的結束」,而是說「期待下一場旅行的開始」;比如一段感情,不再說「舊關係的結束」,而是說「期待步入一段新的關係」;又比如逆境中的日子,不再說「我希望它快點結束」,而是「我相信順境即將開始」。




擁有「起點心態」,我相信無論身處何處,在做什麼,我們自己本身就會是一個永不停歇的新起點。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留學全知道,微信號:EduKnow,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台回復關鍵字【

回國

】,提取《回國後,我為什麼這麼害怕變成「社會底層」?》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

千萬!千萬!千萬!

記得【

星標

】或【

置頂

】INSIGHT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突發!奧巴馬希拉里被炸彈威脅?美帝網友的腦洞堪比美版甄嬛傳....
萬千妹子心水的LAMER被指欺詐!美國官網客觀描述,到中國就吹成了神....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