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洗牙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手段 關於洗牙的誤區有這些

洗牙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手段 關於洗牙的誤區有這些

洗牙的醫學專業術語叫口腔潔治術,根據潔治位置,分齦上潔治和齦下潔治。通常我們說的齦上潔治是指利用超聲波高頻率的震蕩來擊碎牙石,然後對牙面進行水霧沖洗;齦下潔治則主要是應用齦下刮治器對齦溝(牙齦與牙之間的部位)進行清潔和刮治。

我們為什麼要洗牙呢?這是因為,進食之後由於遺留的食物殘渣與口腔內的細菌相互作用,會形成牙菌斑,造成齲齒(通常人們所說的蛀牙)的發生。一般來說,正確的刷牙方式能夠清除牙齒和舌苔表面的食物殘渣與菌斑,但一些頑固性的牙菌斑與唾液中的礦物質協同,鈣化成為牙結石,對牙周組織造成威脅,容易出現牙齦出血等癥狀;而牙結石更容易吸收大量細菌毒素,最終引起牙周炎症、牙齦水腫出血,如果炎症不得到控制,時間久了還會引起牙齦萎縮、牙槽骨遭破壞、牙齒鬆動脫落等牙周病的發生。

洗牙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手段 關於洗牙的誤區有這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016年7月27日,醫護人員在為部隊官兵進行口腔牙齒義診。

(王繼林/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牙周病不僅直接危害口腔咀嚼效能,影響美觀和發音等,作為口腔內長期慢性、持續性的感染源,還可引發人體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應,對系統性全身健康會造成間接地損害。輕度牙周炎(假性牙周袋)只需要齦上潔治,嚴重的牙周炎就需要齦上與齦下潔治的「雙劍合璧」了。因此,為了避免牙結石堆積、牙齦出血、牙齒鬆動脫落,我們需要定期洗牙,維護牙周健康,預防牙周病。關於洗牙,有這些注意事項:

洗牙前,應關注患者個人情況,比如有無高血壓、心臟病等系統疾病(這些情況都不適宜洗牙),以及有無藥物過敏或者是正在服用的藥物等。口腔醫生會根據口腔檢查來判斷牙周情況,並進行治療。

洗牙時,由於物理機械作用,患者可能會出現牙齒敏感、酸痛、牙齦出血等,均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於擔心;若明顯的牙齒酸痛無法忍受時,可暫停操作,休息片刻。

洗牙後,要避免吸煙、喝酒(如紅酒),以及進食容易使牙齒著色的飲料(如咖啡、橙汁等)或過於辛辣、酸冷的食物,部分體質敏感者可能會出現牙齒短時間內對冷、熱、酸、甜等刺激過敏不適的現象,屬於正常的個體反應。

一般建議每半年定期洗牙,維護牙周健康。

此外,關於洗牙的誤區一般有以下幾種:

1.洗牙會對牙齒造成傷害,會磨耗牙齒。

牙齒的表面有一層高度鈣化的組織,被稱為牙釉質,如同自然界的鑽石般堅硬。洗牙是應用超聲波振動的原理震蕩牙齒表面的牙結石,使其脫落,正常的洗牙並不會對牙齒造成磨損和傷害。

2.洗牙後會出現牙齒變長和鬆動。

因為洗牙去除了牙結石,埋沒於牙結石的牙齒部分就顯現出來了,牙縫看上去也比洗牙前更大一些,而這主要是因為牙齦不再腫脹、牙周組織去除了炎症的刺激,恢復了健康。

3.洗牙對牙齒具有美白作用。

洗牙只能去除牙齒表面存在的牙漬、牙菌斑與牙結石,而牙齒的顏色取決於牙本質與牙釉質。因此洗牙並不能起到美白牙齒的作用,只是讓牙齒顯現出它本來的顏色。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顱頜面科護師王璧霞、胡祥瑩

「達醫曉護」供稿

洗牙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手段 關於洗牙的誤區有這些

(責編:張萌、姚欣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