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巴新,而600年前「天堂鳥之國」就有了華人足跡

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巴新,而600年前「天堂鳥之國」就有了華人足跡

編輯:向光

巴布亞紐幾內亞風光。(圖片來自Travel + Leisure)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5日乘專機抵達莫爾茲比港,開始對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進行國事訪問、同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並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這將是我首次到訪巴新,也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巴新進行國事訪問。我對此充滿期待。」對於此行首站,習近平訪前在巴新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寫下期待。

有「天堂鳥之國」之稱的巴新,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太平洋島國。巴新是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巴新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

「你好,中國!」「歡迎你,中國朋友!」「中國,我愛你!」從英文到中文,無論有聲的表達還是無言的傳遞,這個南太最大島國的首都正洋溢著對中國的期待。而歷史上,一代代華人踏浪而來,融入這片土地,在這裡撐開一片天地。

阿譚、阿昆、阿梁……中國人都姓「阿」

巴布亞紐幾內亞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與印度尼西亞接壤,南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在中國古代屬於廣義的「南洋」概念。

美國太平洋群島史學家奧利弗·道格拉斯推斷,在地域上靠近東南亞的巴新諸島很早就有中國人的足跡了,因為早在15世紀,中國商人就廣泛活躍於南洋一帶。澳大利亞學者羅利·鄧福德則考證到,中國人比德國人更早到達新幾內亞島的塞皮克河谷一帶。只是,在19世紀末以前,沒有文獻有名有姓地提及客居巴新的中國人。

1870年至1880年間的某一天,一艘德國人的船開到了位於今天巴布亞紐幾內亞中東部的新不列顛島。一個中國小夥子下了船,第一次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島後,他在部落土著間採風問俗,了解當地營生。幾年後,他開了幾家店鋪和一家造船廠。當地人後來知道了這個小夥子的名字,叫他「阿譚」。

阿譚本名李譚德。這是一個連互聯網搜索引擎都難以檢索到的名字。但是在巴新華人圈,在西方文獻中,甚至在土著部落里,李譚德就是傳奇。

初到他鄉的阿譚,人生地不熟。憑藉踏實與真誠,他逐漸積攢起一些小產業。19世紀末,越來越多中國人前往新幾內亞島、新不列顛島、俾斯麥群島,阿譚把他們收留下來安排生計。歷史文獻中,許多中國人沒有留下本名,但當地土著親切地稱呼他們為「阿昆」「阿梁」「阿盛」……一些土著人甚至認為,中國人都姓「阿」。

調查統計顯示,巴新第一代華人姓氏有50多個,主要來自廣東開平、台山、新會、恩平四邑,三大姓分別是司徒、陳、周。

進入20世紀,殖民新不列顛島的德國人想把拉包爾(巴新的一個城市)打造成德屬首府,於是找到阿譚,請他主持建設工程。1907年,阿譚租下城內17畝地,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今天拉包爾城裡的唐人街。從此,中國人在拉包爾有了聚居地,主要從事水手、機械師、農場主、交易商、廚師等職業。

一戰中,澳軍佔領德國屬地。初到拉包爾的澳陸軍中尉詹姆斯·林在日記中寫道:「這是一座被魔法移植到新不列顛島上的東亞小城,有餐館、裁縫店、洗衣店,有做靴子的、賣肉的、烤麵包的,有木匠、機械師等。店鋪門臉都不大……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是如此,但每個人都有到那兒去的理由。中國人早起晚睡,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台山後裔曾任巴新總理

1980年,華裔陳仲民在競選中獲勝,擔任巴新總理,這是巴新歷史上首位華裔總理。1994年,陳仲民獲得連任。他曾被譽為巴新的「政治明星」,受到大家愛戴。

陳仲民(圖片來自央視網)

陳仲民祖籍廣東台山。他的父親陳柏早年隨同契約華工來巴新謀生,靠零售生意成為富商,並娶了一位當地姑娘。1939年陳仲民出生。

陳仲民天資聰穎,在澳大利亞求學歸國後,他懷抱一腔政治理想,進入巴新政府機構中工作,並逐漸嶄露頭角。1970年,他成立全國性政黨——人民進步黨,並擔任主席。此後,陳仲民出任過財政部長、農業部長等職務。

1980年至1997年,陳仲民就職巴新總理。在任期間,他重視文化教育,並主張與各國和平相處,推動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在此期間,他曾多次到中國訪問,加深兩國在多領域合作交流。

(圖片來自中國僑網)

2001年4月,陳仲民一行回廣東台山探親。在親友的帶領下,他瞻仰祖居,又來到祖父等親人的墓地祭奠。腳踩在祖先的土地上,陳仲民熱淚盈眶,連聲說:「我回來了,爸爸,您的願望我實現了!」

(圖片來自中國僑網)

從Boss到Brother,巴新人看到的中國改變

「以前,中國人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依法經營,通過自身努力創造積累財富。當地人看到中國人,總稱他們為Boss。這些年,到巴新投資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他們修路、架橋,給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現在,他們見到中國人包括我,都稱呼Brother。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及世界帶來的改變。」在莫爾斯比港,巴新中華總會、中華商會副會長陳炳文告訴中新社記者。

2010年7月,陳炳文第一次到巴新,代表中石油勘探部門參加一個項目的競標。中石油的品質名聲,以及他自己多年的海外從業經驗,讓他對這個項目的中標信心滿滿。事實果然如此。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立刻想到一定是由他來執行這個項目。事實又一次證明了他的預測。

2018年11月13日,一名巴布亞婦女走在莫爾茲比港市中心的一幅壁畫前。(中新網資料圖片)

「不止這些,巴新還是一個礦藏資源、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在它的800多萬人口中,就有800多個部落,說著800多種語言,不同部落的人們在妝飾、服飾上也各有不同,非常有特色。」說起巴新,陳炳文便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因為天堂鳥,陳炳文愛上了巴新。後來,他從公司辭職,開始了在巴新白手起家的奮鬥歷程。目前在巴新的約2萬名華僑華人,主要從事餐飲、百貨批發、超市、房地產、加工製造、漁業等。

這幾年,到巴新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陳炳文也經常往返於兩國之間。每次回中國,在幫助一些不懂英文的同胞填寫出入境卡時,他產生了創辦一個平台為華人提供資訊服務的想法。2014年12月,他用業餘時間,自己投資創立了一個微信平台「巴新中文網」,這是當地的第一個公眾號,介紹政治、經濟、法律、民生等方面的資訊,連選題都由他自己找。

參考資料:

中國僑網,2018年11月16日,《紮根當地 精英頻出!這裡的華人受到了習近平的稱讚!》

新華社,2018年11月14日,《打前站 | APEC,面朝大海再揚帆》

新華社,2018年11月14日,《阿譚奇遇記——踏浪絲路話巴新》

新華社,2018年11月13日,《新聞背景:南太地區最大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

中新社,2018年10月27日,《陳炳文:從Boss到Brother,巴新人看到的中國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尼泊爾漢語教師馬拉:語言教學不僅關乎語言
10餘名「海歸」代表相聚廈門參訪陳嘉庚紀念館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