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胸針拍出2個億!這可是傳聞中買珠寶把法國買到破產的絕代艷后的

一個胸針拍出2個億!這可是傳聞中買珠寶把法國買到破產的絕代艷后的

前幾天雙十一有不少人剁手到破產吧?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你再能買買買,應該也不如那位傳聞中「把國家買破產」的王后厲害,

她就是法國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國王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簡稱瑪麗王后,

她因為出了名的驕奢淫逸,被稱為「赤字夫人」

前幾年還把她的故事拍成了電影《絕代艷后》。

(電影《絕代艷后》中的瑪麗王后)

痴迷於買買買的瑪麗王后很喜歡買珠寶,收藏了不少讓人眼饞的珠寶,

不過後來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后被憤怒的法國人民送上了斷頭台,

她在政變爆發後準備逃跑時,提前將珠寶打包送往國外避難,

可惜後來她再也沒見過這些寶貝,這些珍貴的珠寶就好像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直到200多年後,本周三蘇富比拍賣行在瑞士拍賣了一些瑪麗王后的珠寶,

讓人不禁想問,當初瑪麗王后是如何將這些寶貝偷運出國的?

隨著珠寶的再現,這段往事也再次進入人們視線...

要說瑪麗王后的珠寶,先要搞清楚她的生活有多奢侈,這種作風與她的出身有很大關係。

她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一世的女兒,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沒受過多少正規的教育,法語很爛,之後嫁到法國也不願意說法語,總說母語德語,

但是她在美學、藝術方面有一定天賦,歌喉甜美,擅長跳舞,還會彈豎琴,

既有活潑、有禮、優雅的一面,也因為公主的身份難免有些任性、驕縱。

後來為了鞏固和法國的關係,瑪麗和當時還是法國王儲的路易十六訂婚,

1770年4月19日,兩人結婚,瑪麗成為法國王儲妃,當時她只有15歲,

婚禮在維也納和巴黎兩地舉行,兩國王室為了表達親善不惜砸下重金,

瑪麗剛一出現在法國巴黎,就引來5萬看熱鬧的吃瓜群眾,他們都想看看這位新王儲妃,還引發踩踏事故造成30多人死亡。

這場政治婚姻可謂喜憂參半,

憂的是路易十六其貌不揚,性格軟弱,和天真活潑的瑪麗天生就不是一路人,

另外有老國王路易十五、也就是路易十六的祖父,以及他那位著名的情婦——杜巴麗夫人在前,

瑪麗也不如當初在家時自在;

值得慶幸的是,路易十六對瑪麗的態度一向溫柔、包容,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和諧。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患天花突然去世,杜巴麗夫人也被流放出宮,

路易十六繼位成為法國國王,瑪麗終於當上了王后

再也沒人能管束她,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終於讓瑪麗王后放開手腳買買買,

1776年底,瑪麗王后的服裝津貼為15萬里弗(里弗為法國18世紀流行的貨幣單位,和後來通行的本位幣法郎可以1:1兌換),

可她最終欠下的賬單卻有50萬里弗!

當時法國小鎮上一棟普通的房子才值200里弗,可見瑪麗王后的奢華程度。

在瑪麗王后之前,王宮裡最時髦的人是蓬巴杜夫人,奠定了洛可可風格的歷史地位,

瑪麗獨掌後宮大權之後,繼承了蓬巴杜夫人的洛可可風,把凡爾賽宮變成了時尚中心。

她酷愛繁複蓬鬆的假髮,假髮上裝飾著絲帶、羽毛、鮮花,甚至水果、蔬菜,

巴黎的貴族女性紛紛跟風,假髮越做越高,

她們不得不直接坐在馬車內的地板上,這樣馬車才能容納高聳的假髮。

同時,瑪麗王后也是一名珠寶愛好者,

在當時玩得起珠寶的人非富即貴,她恰好滿足所有條件,無論是國王送的還是自己買的,收藏了不少價值連城的珠寶。

瑪麗王后喜歡紅寶石,路易十六就在王室珠寶中為她搜羅各種紅寶石首飾,

雖然目前這些紅寶石首飾還沒被曝光,但是瑪麗王后的女兒瑪麗·特蕾莎很可能繼承了母親的品味,

她曾經佩戴過一頂華麗的紅寶石鑽石王冠。

她還喜歡珍珠,在她的畫像里,經常能見到珍珠的身影,

上次瑪麗王后的珠寶出現在拍賣會上是2007年,拍品就是一條珍珠鑽石紅寶石項鏈,

這條項鏈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瑪麗王后匆匆送出國的珠寶之一,

她把項鏈交給當時英國駐法大使館的大使夫人薩瑟蘭夫人,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是薩瑟蘭夫人是瑪麗王后可以信任的朋友,把貴重珠寶交由她保管,日後有機會再送還回來;

二是作為大使夫人,薩瑟蘭夫人有外交豁免權

一旦被人發現擁有王室財產,如果是普通人肯定要受到重罰,但薩瑟蘭夫人能憑藉外交豁免權化險為夷,從而保全珠寶。

項鏈後來一直留在薩瑟蘭夫人家,1848年被改造用於薩瑟蘭夫人孫子的婚禮,一直流傳至今,

不過在當初的拍賣會上,這件珠寶貌似並沒有引起買家的興趣,

最終因未能達到預估的40萬英鎊價格而流拍。

前兩天的拍賣中,珍珠首飾的境遇就大不相同了,它們成了現場最引人注目的拍品。

這枚珍珠鑽石蝴蝶結胸針是當天拍賣會上的明星,也是競價最激烈的一件拍品,

這顆水滴形的珍珠有鵪鶉蛋大小,足以顯示當年法國王室的富麗奢華,

還有一條三股珍珠項鏈,由300顆珍珠和精美的鑽石開關製成,成交價為2295000瑞士法郎(約1583萬人民幣);

另一條單股珍珠項鏈以342137瑞士法郎(約304萬人民幣)成交;

此外還有一對珍珠鑽石耳環,以及一塊鑲有珍珠的琺琅懷錶,

典雅的懷錶內部刻有瑪麗王后的姓名首字母「MA」字樣,以250000瑞士法郎(約172萬人民幣)被拍出。

鑽石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權利的象徵,瑪麗王后也有不少鑽石首飾

拍賣中包括幾件鑽石首飾,比如這枚鑽石蝴蝶結胸針,鑲有一顆黃鑽,

最終以2115000瑞士法郎(約1459萬人民幣)的高價落錘;

一枚帶有瑪麗王后肖像的鑽石戒指,最終以250000瑞士法郎(約172萬人民幣)的價格落錘;

一枚用鑽石鑲嵌的簽名戒指,同樣帶有「MA」字樣,以125000瑞士法郎(約86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此外,拍品中還有一件在波旁王室家族間流傳的鑽石項鏈、耳環、胸針套系珠寶,

鑽石是由世代王室成員積攢下最終製成項鏈的,

據說其中有一部分就來自當年瑪麗王后的收藏。

瑪麗王后一直毫無節制地買買買,消耗了大量的金錢,

雖然路易十六生活勤儉,但祖父路易十五留下的虧空一直沒能填上,各種改革和政策也沒有實際的效果。

關於瑪麗王后鋪張作風的傳聞從宮廷傳到民間,讓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老百姓對她的印象越來越差,

關於瑪麗王后的傳聞十有八九都是奢華無度、生活放蕩糜爛這樣的醜聞,

傳聞真假參半,有的確有其事,有的則是越傳越誇張的謠言,

比如法國版「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傳說大臣報告說百姓們在忍飢挨餓,連最基本的麵包都沒有時,

瑪麗王后天真地問了一句:「他們怎麼不吃蛋糕呢?

這只是民間傳說,歷史上這句話並非出於瑪麗王后之口,

而是路易十五的王后瑪麗·勒金斯卡,大意是「他們沒有麵包吃,怎麼不吃麵包皮蘸醬?」

這位王后說話的本意是出於同情,結果因為缺乏常識,顯得特別荒謬,

這句話被記錄在盧梭的《懺悔錄》中,後來被「安」在了瑪麗王后頭上。

讓瑪麗王后徹底坐實「誤國」罪名的是著名的「鑽石項鏈事件」,也跟她平時的作風脫不開干係。

1772年,老國王路易十五為了討喜好珠寶的杜巴麗夫人歡心,

命巴黎珠寶商Charles Auguste Boehmer和Paul Bassange設計製作一條鑽石項鏈,而且要「前無古人」級別的奢華,預算200萬里弗,

珠寶商花了幾年時間,湊齊647顆、總重2800克拉的鑽石,花了大量資金。

(鑽石項鏈)

不巧的是,1774年路易十五突然去世,這條鑽石項鏈他一直沒付錢,項鏈砸在珠寶商手裡

當時很少有人能買得起如此昂貴的珠寶,如果銷售失敗,珠寶商將深陷資金不足的窘境,

這時候他們想到了全國最有錢、也最喜歡買珠寶的女人——瑪麗王后。

路易十六本來想買下項鏈作為禮物送給妻子,

出乎意料的是,瑪麗王后拒絕了,有傳言說她不想戴為別的女人設計的珠寶,尤其是這個女人(杜巴麗夫人)她還不喜歡,

這讓珠寶商十分為難。

另一方面,當時有位名叫珍妮·德·瓦羅爾的女士,傳說祖上有王室血統,她嫁給了國王護衛邁入上流社會,

珍妮這些年來一直用貴族身份作掩護,招搖撞騙,並且一直未被發現,

後來她傍上一位冤大頭——紅衣主教羅漢,成為他的情婦,

這位主教曾得罪過瑪麗王后的母親瑪麗亞·特蕾莎,特蕾莎王后跟女兒通氣,要她打壓羅漢,

因此瑪麗王后對他的態度一直非常冷漠,還給路易十六吹枕邊風,導致路易十六也對他很有意見。

主教一直想改善和王室的關係,但苦於無從下手,這時認識了自稱是瑪麗王后閨蜜的珍妮,

珍妮哄騙羅漢說可以從中調停,讓他和王后通信,

看著信中瑪麗王后的語氣漸漸緩和,讓羅漢十分欣慰,

其實這些信件都是偽造的,珍妮甚至找人假扮成瑪麗王后,和主教私下見面來博取信任,

同時珍妮編造各種理由,向主教討要「好處費」。

(珍妮)

珍妮的「假閨蜜」身份不光騙了主教,也讓急著賣掉項鏈的珠寶商信以為真,他們找到珍妮希望她說服瑪麗王后,

珍妮從中看到了機會,

她哄騙主教說,瑪麗王后想要這條項鏈,

但當時國王經濟緊張,她的風評也不好,不方便公開購買這麼貴的珠寶,

主教一聽,覺得表忠心的時候到了,於是成了秘密中間人,和珠寶商、代表瑪麗女王的珍妮簽訂了一份協議,

用160萬里弗買下這條價項鏈,分期付款,

項鏈則被珍妮獻給王后,實際上她私吞了項鏈,並把鑽石拆解下來、分別出售。

珍妮以為天衣無縫的計劃,最終還是被揭穿了,

主教因為經濟狀況陷入困境,沒能及時向珠寶商支付分期款項,

珠寶商因此找到瑪麗王后,跟她抱怨中間人不負責任,

瑪麗王后一頭霧水,說她既沒想買也從未收到過項鏈,致使珍妮的騙局最終曝光。

珍妮和主教被捕,珍妮被判鞭刑和監禁,後來偷偷越獄逃跑,

主教被判革職,無罪釋放。

這起轟動一時的事件中,瑪麗王后其實是無辜的,她本人和項鏈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但是由於她在百姓中間口碑太差,百姓還認為她因此事想對主教公報私仇,對瑪麗更加厭惡。

經濟問題導致的階級矛盾一點一點蠶食著法國人對王室的信任,

最終矛盾在1789年爆發,也就是著名的法國大革命。

1791年,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面對洶湧而來的革命浪潮,準備逃亡,

瑪麗王后自然捨不得丟下自己的珠寶,

她提前幾個月開始準備,花了一整晚的時間,

用棉花將這些鑽石、紅寶石、珍珠小心地包裹起來,妥帖地安放在木箱當中,

然後珠寶被送出法國,送往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在那裡瑪麗王后的姐姐瑪莎·克里斯蒂娜作為接應,

將珠寶送往瑪麗王后的維也納娘家,由她的侄子、也就是後任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保管。

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的逃亡計劃失敗了,兩人先後被審判,

當年的「鑽石項鏈事件」也成了人們指責瑪麗王后的理由之一,

他們最後都被送上斷頭台,瑪麗王后再也沒機會戴上那些珠寶了。

後來兩人唯一倖存的孩子——女兒瑪麗·特蕾莎將母親的珠寶收回,之後一些珠寶被她轉贈家人,

在過去的200多年中,這些珠寶一直被私人持有,從未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

這次拍賣才讓其中的一部分重見天日。

雖然瑪麗王后被稱為「赤字夫人」,但大家心裡明白,

導致那場革命的原因並不是她,也不是她的這些珠寶,而是日益突出的階級矛盾,

縱觀歷史,帝制的覆沒已是必然的趨勢。

對於這些珍貴的珠寶來說,它們的價值不僅在於價簽上一串令人瞠目的數字,

更在於它們是那段重要歷史的見證人,

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那段歷史的一部分...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6390811/Sparklers-cost-Queen-head-Marie-

Antoinettes-jewels-sold-33million.html

https://www.sothebys.com/en/articles/marie-antoinettes-jewels-come-to-auction-1

http://www.sothebys.com/en/auctions/2018/royal-jewels-bourbon-parma-family-ge1809.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e_Antoinet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uis_XVI_of_Fra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ffair_of_the_Diamond_Neckla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anne_de_Valois-Saint-R%C3%A9m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a_Christina,_Duchess_of_Tesch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Casimir,_Duke_of_Teschen

http://historyandotherthoughts.blogspot.com/2014/05/marie-antoinettes-jewels.html

https://us.fashionnetwork.com/news/Marie-Antoinette-necklace-fails-to-sell-at-London-

auction,489897.html#.W-4-Z1UzbIU

http://www.sothebys.com/en/auctions/ecatalogue/2018/royal-jewels-bourbon-parma-

family-ge1809/lot.86.html

http://members2.boardhost.com/royal-jewels/msg/archive/1413235618.html

--------------------------------------

雲落干戈:王權的結束是時代的潮流,讓一個恰好生在這個時代的女人背鍋並不正確。

炮炮_啾爾伽美什在線啾啾啾:歷史上的瑪麗也太媽耶我要不能直視我的瑪麗了

我是大貓呦:當年很喜歡這部電影

綠豆殺包 :等等,是刺客信條大革命預告片坐在馬車裡的白髮女士嗎?

M不是兇手:我愛這些項鏈

GoldenCrucible:那件流拍的也太好看了叭

西門小賤賤的媽:小時候買過一套漫畫——《凡爾賽玫瑰》,講到過那條鑽石項鏈,坑的好慘……

-防走失指南-

微信又改版啦,

好多小夥伴說找不到事兒君了

怎麼辦呢?

看下圖,教你三秒最快找到事兒君~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汪大十八變…曾經軟萌的小奶狗,一不留神就長成了英俊大帥比啊
貓咪新擼法:用牙刷刷貓,原來這麼爽的嘛?!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