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下一站,天國》劇照

很多人避諱談及死亡,其實,海德格爾所講的「向死而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將終會到來的死亡拉到活著的人眼前,可以幫助人們對當下的生活做決斷。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在糾結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明天就死去,那麼現在我會怎麼選擇?」

死亡並不是只有衰老的人才需要考慮的問題。人們常常在庸庸碌碌中逃避生活的意義,而在思考死亡的過程中,能夠真實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用「死」的概念來激發「生」的慾望,以增加「內涵性」的方式來延長生命,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

我有書單,每期相約

本期主題:向死而生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圖:《下一站,天國》海報

是枝裕和在《下一站,天國》中,將還在辦公室忙碌的人們突然拉到異度空間,由一句「您已經在昨天去世了」,讓人們思考自己的一生有哪些事情值得在死後永久儲存,值得「再來一次,再來無數次」。

1《下一站,天國》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作 者:[日] 是枝裕和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8

那時,我拚命地在心裡尋找幸福的回憶。

過了五十年,直到昨天我才知道,

自己也曾是別人幸福的一部分。

—— 是枝裕和

這是根據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電影《下一站,天國》改編成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具有科幻意味的天國中轉站,在這裡逝者可以在三天內回望自己的整個一生,選取其中最值得記憶的一個片段,由此地的工作人員配合,拍成相應電影,然後攜帶這段珍貴的影像升入天堂。

是枝裕和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細膩的筆觸,將每一位逝者的回憶描摹得細緻入微、絲絲入扣:童年時坐電車前排時微風拂過的釋放感;火車奔涌到眼前時電光石火般回想起母親和女友;運動場上進球瞬間全世界都安靜了的孤寂……

不管是一生平穩的公務員,還是歷經戰亂的倖存者,無論是情竇初開的少女,抑或是風流倜儻的浪蕩子,在紛繁流離的一生盡頭,他們回憶起來的竟都是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告別喧囂塵世後細細梳理人生的短暫停泊處,是忘川水的入口。記憶中的那些瑣屑,那些細微,藏匿於生活的罅隙角落,填塞在幾十載累積的釅厚里,我們有多少記憶願意保留?又有多少刻意遺忘的往事?

2《遮蔽的天空》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作 者:[美]保羅·鮑爾斯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8-9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降臨,

我們才會以為生命是一口永不幹涸的井。

然而每件事情都只會發生

一個特定的次數,

一個很少的次數,真的。

—— 保羅·鮑爾斯

故事主角波特和他的妻子姬特結婚12年後彼此疏遠,他們厭倦了彼此,厭倦了周圍的一切,因此,他們決定通過前往非洲撒哈拉的旅行來恢復感情。

他們的初衷是通過旅行找尋自己的個人價值,找尋彼此依存的意義,然而在撒哈拉空曠浩渺的沙漠中,在這個語言不通,條件落後,飲食、衛生都很糟糕的地方,受難沒有帶來彼此的和解,而是讓他們逐漸迷失了自己,兩人更加疏遠。

還沒有找到存在的意義,死亡卻已經悄然到來。波特病重面臨死亡,原來每個人的生命都極其有限。天空掩藏了背後的黑夜,擋住了蒼穹之上的恐怖,遮蔽的天空背後是浩瀚無垠的黑暗宇宙,而天幕下的人是如此渺小。波特死後,姬特想到了一年前他們關於死亡的討論,波特說:「死亡永遠在路上,但在它悄然降臨奪去生命的有限性之前,你不會真正意識到這件事。」

3《最好的告別》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作 者:[美] 阿圖·葛文德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5-7

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好死,

而是好好地活到終了。

—— 阿圖·葛文德

生命衰亡的過程像一條長長緩緩的曲線,不管多麼積極向上,不論喝掉多少心靈雞湯,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正大步流星地走在衰老的路上,這條路有一個很明確的終點——死亡。知名醫生阿圖·葛文德結合多年的外科醫生經驗與流暢的文筆,面對衰老和死亡,講述了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

書中不只講述了死亡和醫藥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樂,如何擁有尊嚴地活到生命的終點,並且對「善終服務」「輔助生活」「生前預囑」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作出了詳盡的說明。

在最高力量面前,人類需要學會平靜、安詳地放棄。謙卑地放下身段,意識到自己僅僅為自然的一部分,這暫時屬於我們的身體髮膚,如同萬物一樣從塵埃中長出,飄零於凡世,然後終將寂滅,無聲地散布在濃密的森林、肥沃的河床。

4《死亡滑過指尖》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作 者:[美] 維克多·布朗伯特

出版社: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7-9

生命之所以有意義,

是因為它會停止。

—— 卡夫卡

本書集合了列夫·托爾斯泰、托馬斯·曼、弗蘭茨·卡夫卡、弗吉尼亞·伍爾夫、阿爾貝·加繆等多位文學巨匠對死亡的闡述和觀點,以獨特的視角追蹤在過去的150年里這些文學作家筆下死亡的主題脈絡,比較了他們對死亡的不同觀點。

在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中,伊凡回憶起了他在學校課本里學過的一個三段論式:「蓋尤斯是人,人終有一死,因此蓋尤斯也終將死去。」但是,在邏輯上適用於蓋尤斯以及世界上所有人的原則,並沒有使伊凡信服。但是現在,他的身體正在凋零,死亡的恐懼已經成為他每天要面對的現實,意識到這樣一種普遍的法則,一種共同的毀滅,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更為諷刺的是,伊凡死去後只得到大家敷衍的同情和微不足道的關心,而暗地裡,每個人都希望他的死亡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利益。同時,大家也都感到很滿足,因為死亡和他們沒什麼關係——「死的是他,又不是我」。托爾斯泰只敘不議,用開放的描述讓讀者在尋常的生活中,對死亡的普遍性反思。

5外婆的道歉信

書的N次方|你生命中有哪些事情值得再來一次,值得再來無數次?

作 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5

擁有一位外婆就像擁有一整支軍隊。

外孫或外孫女因此獲得一項特權: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

都有人站在你這邊,

即使是你的錯。

事實上,特別是你錯的時候。

——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愛莎七歲,快八歲了,但她早熟到簡直像一個十二歲的少女。她碰到不明白的字眼兒就去查維基百科,而不是問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外婆七十七歲,快七十八了,但她活潑得簡直像一個二十七歲的姑娘!她講話大聲,喊叫大聲,笑大聲,吵架大聲,不喜歡等待,不喜歡規矩。會埋伏在雪堆里嚇唬鄰居,半夜從醫院溜出來帶著愛莎翻進動物園,在陽台上用彩彈槍射擊推銷員……

然而,外婆不幸得癌去世,她留給愛莎一項艱巨的任務——將外婆的道歉信送給她得罪過的九個奇怪的鄰居。收信的包括一隻愛吃糖果的大狗、一個總在不停洗手的潔癖怪物、一個焦慮症晚期的司機……

愛莎帶著外婆的信闖進他們的生活里,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而不可測的,每一顆心都值得尊重與呵護。通過這一發現,不合群的愛莎明白,自己的成熟另類並不可恥,而是一種獨特的稟賦。最後,愛莎打開外婆留給自己的道歉信:「好好長大,做個與眾不同的人,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不應該不同。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夢。生活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誰造出這些想像力爆棚的生物,太魔性了!
書的N次方|如果你的靈魂住進別的身體,我還愛不愛你?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