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毛澤東: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

【1930年11月14日】毛澤東: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潤之:

「幾天睡不著覺,無論如何……我簡直要瘋了。許多天沒來信,天天等。眼淚……我不要這樣悲痛,孩子也跟著我難過,母親也跟著難過。我真想要是肚子里有了小寶寶能留住你,但我看也是不能,我們現在有了幾個孩子了呀,簡直太傷心了,太寂寞了,太難過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幾個孩子,怎能……

你是幸運的,能得到我的愛,我真是非常愛你的喲!不至丟棄我吧,你不來信也許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會有這種情感,父愛是一個謎,你難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嗎?是悲事,也是好事,因為我可以做一個獨立的人了。

我在夢中,總是要吻你,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臉頰,你的額,你的頭,吻你一百遍,你是我的人,你是屬於我的!」

(1929年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家書)

這封信寫於1929年12月26日,當天正是毛澤東的生日。這是28歲的楊開慧與毛澤東分開三年後,含淚寫下的家書。此時,毛澤東在井岡山艱難「創業」。

這封信是1982年,在修繕楊開慧故居時,在卧室的牆縫中發現的。這封12頁的長信,楊開慧沒有寄出去,而此時毛澤東也已去世了6年。這封信默默地躺了半個世紀,該讀的人終於還是錯過……

楊開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於長沙縣板倉鄉(今開慧鎮)。父親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教授,思想開放。楊開慧不滿3歲時,楊昌濟改名「懷中」(心懷中國),赴日本留學。楊開慧在母親的撫養下度過童年。

(楊開慧故居)

1908年(7歲),楊昌濟寫信給妻子,囑咐她一定要送楊開慧上學。於是,楊開慧破例進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小學。她是當地女孩上學的首例,成為學校的第一個女學生。

1913年(12歲),楊昌濟轉赴歐洲留學歸來,任教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全家也遷到長沙定居。楊昌濟學識淵博,思想開明,吸引了一大批進步青年,如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楊開慧也就認識了這些大她7、8歲的大哥哥們。

(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

1918年(17歲),楊昌濟調到北京大學任教,楊開慧跟隨父親一同前往。同年9月,毛澤東因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也來到北京。經楊昌濟介紹,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管理員,同時旁聽北大課程。情竇初開的楊開慧和身在異鄉的毛澤東,有了更多接觸,開始相愛。

1919年春,毛澤東從北京回到長沙,在周南女校發展新民學會會員。向警予與陶毅等人加入了新民學會,成為該會最早的一批女會員。在新民學會的活動中,毛澤東對才女陶毅產生了愛慕之情。但兩人家境相差懸殊,不久便分手了。

(新民學會周南女校合影)

經過這次風波後,毛澤東與楊開慧和好如初,關係更加親密了。楊昌濟也同意了兩人的親事。然而,就在此時,1920年初,楊昌濟不幸病逝,楊開慧回到湖南。

同年,好友向警予、蔡和森在法國留學期間,自由戀愛結婚,稱為「向上同盟」。毛澤東寫信表示非常讚賞,不久他與楊開慧也結為革命伴侶,沒有舉行婚禮。

(向警予、蔡和森組成的「向上同盟」)

1920年冬,楊開慧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

1922年(21歲),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以黨齡論,楊開慧僅次於北大的繆伯英(何孟雄之妻),是共產黨的第二個女黨員。同年,毛澤東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區委員會,楊開慧負責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

(楊開慧和兒子毛岸英、毛岸青)

這期間,兩人如膠似漆,感情深厚。毛澤東抄寫唐詩《菟絲》給楊開慧:「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絲蔓,依倚榛和荊。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縱橫。樵童砍將去,柔蔓與之並。」暗喻楊開慧就像菟絲一樣粘著他。

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1923年11月,毛岸青出生。她帶著兩個孩子,跟隨毛澤東在上海、韶山、武漢等地開展政治活動。

1927年4月,三子毛岸龍在武昌剛出生不久,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國共合作破裂。楊開慧獨自帶著孩子回到長沙逃難。八七會議後,毛澤東潛回湖南,看望妻子和三個孩子。不久毛澤東就匆忙離開,去指揮秋收起義,從此兩人永訣。

楊開慧寫下詩《偶感》,表達對毛澤東的思念:

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惘悵無已時。良朋盡如此, 數亦何聊聊。

念我遠方人, 復及教良朋。心懷長鬱郁, 何日重相逢。

只是她不知道,此時,在井岡山艱難創業的毛澤東,已經與女紅軍賀子珍結為夫妻了。

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敵人逼問毛澤東的去向,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楊開慧斷然拒絕,寧可「犧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除非海枯石爛!」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英勇就義,年僅29歲。當毛澤東得知後,寫信給楊家:「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毛澤東當即寫下《蝶戀花·向板倉》表達對楊開慧的愧意(「霞光」是楊開慧的號)。

霞光褪去何凄楚,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贖,待到九泉愧謝汝。

無感霜風侵蝕骨,此生煎熬難與外人吐。

慟聲悲歌催戰鼓,更起刀槍向敵仇。

此後,毛澤東半生戎馬,始終隨身攜帶一個箱子,只因這是楊開慧留下的遺物。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164篇作品,營員「寧馨兒」的第10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31年前的今天,1個人用38年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的梁實秋逝世
109年前的今天,擊敗法國,建造大武漢的探花郎張之洞病逝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