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技法指津 | 古代記敘散文之人物形象分析

技法指津 | 古代記敘散文之人物形象分析

原標題:技法指津 | 古代記敘散文之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是文章的靈魂,想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刻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1.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左傳》最顯著的特點是記敘的事件必定是有關國家安危存亡的政治事件。因為只有在政治事態最為緊迫的時刻,才能充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能力,以典型環境塑造典型人物。例如《鄭伯克段於鄢》,記敘的是鄭莊公平定弟弟共叔段與其母姜氏勾結髮動兵亂的故事,從政治事件中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2.在矛盾衝突和歷史演進中,展現人物性格


《曹劌論戰》以傳神的筆墨記載了曹劌自薦與破敵的經過,在曹劌身上,體現了一個普通百姓以國家利益為重及參政議政的自覺性。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魯庄公與手下大臣能在危難時認識到自己的無能,讓曹劌得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才幹,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的。寫曹劌先蓄氣破敵,繼而謹慎從事、不貿然追擊敵人,十分細緻精彩。文章通過問答與動作描寫,在極混亂緊張的場面中展現出曹劌的智謀與冷靜。


3.注重細節描寫,以小見大

虛以處己,禮以待人,才能使人才為己所用,從而成就大業,這是《左傳》通過許多事例留給後人的寶貴經驗。晉文公跋涉列國、歷經艱辛,最後取得君位,並且成為卓越的霸主,不拘一格重用能人是關鍵。《寺人披見文公》記敘了晉文公從拒絕接見寺人披到虛心接受寺人披的意見,從而使國家避免了一場動亂,讚頌了晉文公勇於認錯、不計前嫌的高尚品德。晉文公是《左傳》中寫得最為詳盡的人物之一,《寺人披見文公》記敘的雖是一件小事,但以小見大,烘托渲染出晉文公謙恭有禮的政治家形象。


4.運用對比、襯托等手法刻畫人物


《荊軻刺秦王》中寫道:「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文章先寫秦武陽很勇猛,然而,秦廷之上,「秦武陽色變振恐」,露出怯懦之態。相比秦武陽,荊軻表現出了一個大智大勇者所具有的從容和鎮定,為秦武陽失態而辯駁道:「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解釋合情合理,秦大臣皆無懷疑。秦武陽、荊軻一怯一勇,一失態、一隨機應變,抑揚褒貶,不言自明。


選自:《作文周刊》高一版第五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文周刊社 的精彩文章:

課本探微 | 聲吻畢肖 情態多姿——再讀《燭之武退秦師》

TAG:作文周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