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麥積山佛影全集‖1953年·1956年·1992年

麥積山佛影全集‖1953年·1956年·1992年

圖文經南山供秀和DoodooART授權

特此鳴謝

與君分享

麥積山石窟舊影全集

麥積山石窟——1953年

此部分麥積山石窟資料來源於1954年出版的《麥積山石窟》,於1953年進行的攝影、臨摹、研究等,是由吳作人先生領隊,包括美術史研究者王朝聞、馮國瑞,畫家羅工柳、蕭淑芳,攝影家李瑞年等十五人通過實地勘察、測繪而收集完成的一部歷史巨作。這裡凝聚了他們的結晶,為後來人員借鑒與學習提供了較完整的參考資料,在此向他們表示致敬!

麥積山全景

麥積山石窟群及瑞應寺

麥積山棧道

第1號 崖閣(涅槃窟) 魏

第1號 涅槃窟內弟子之一 明重塑

第3號 千佛廊 魏

第3號 千佛廊上部 石胎泥塑 魏

第4號 散花樓長廊左端天王 宋重塑

第4號 散花樓長廊右端天王 宋重塑

第4號 散花樓長廊右端天王 宋重塑(部分)

第4號 散花樓長廊右端上耳龕內塑像

第4號 散花樓長廊和七佛閣(部分)

第4號 第二龕第三龕之間的天龍八部 唐重塑

第4號 第四龕左側菩薩(部分) 明補修

第4號 第五龕佛與菩薩

第4號 第五龕右側菩薩

第4號 第六龕右側菩薩 明重妝

第4號 第七龕左側菩薩 明重妝

第4號 長廊平基壁畫(部分)

第4號 長廊平基壁畫(部分)

第4號 第四龕龕外上壁壁畫及薄肉塑飛天(部分) 北周

第4號 第六龕龕頂壁畫 明重繪

第5號 牛兒堂前廊天王

第5號 牛兒堂前廊天王(部分)

第5號 第一龕右脅侍菩薩

第5號 第三龕坐佛

第5號 第三龕左脅侍菩薩

第5號 第三龕右脅侍菩薩

第5號 前廊平基壁畫 魏或北周

第9號 中七佛閣第二龕左脅侍菩薩

第9號 中七佛閣第四龕迦葉

第12號 窟(北周) 左脅侍菩薩(部分)

第12號 窟(北周) 右脅侍菩薩(部分)

第12號 窟(北周) 左壁坐佛

第13號 摩崖造像

第14號 窟(隋) 左側菩薩與天王 隋

第14號 窟(隋) 右側菩薩 隋

第15號 窟(魏) 正壁中坐佛 宋修明妝

第15號 窟(魏) 正壁左坐佛 宋修明妝

第26號 窟(魏) 左佛座前浮塑伎樂天 魏

第26號 菩薩 隋(石刻)

第27號 窟(魏) 右壁坐佛(部分)

第28號 第二龕迦葉(部分) 宋修明妝

第30號 崖閣(魏) 石造檐柱

第31號 摩崖龕 千佛影塑 北周

第36號 窟(魏) 右側中坐佛 宋重修

第36號窟(魏)右脅侍菩薩

第43號 崖閣(魏)

第43號 廊左端天王(部分) 宋重塑

第43號 正壁龍女與中坐佛(部分) 唐塑

第43號 正壁左側龍女 唐塑

第43號 右脅侍 唐塑

第60號 摩崖龕(魏) 左脅侍菩薩

第60號 摩崖龕(魏) 右脅侍菩薩

第60號 摩崖龕(魏) 右脅侍菩薩(部分)

第62號 窟(隋) 左壁坐佛

第64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64號 窟(魏) 右壁右側比丘

第69號 摩崖龕(魏) 一佛二菩薩

第69號 摩崖龕(魏) 右側持瓶觀音

第69號與169號兩龕之間的浮塑

第81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81號 窟(魏) 右壁坐佛

第81號 窟(魏) 右脅侍

第82號 摩崖龕(北周) 坐佛與左脅侍

第83號 窟(魏) 右壁坐佛與正壁右側菩薩

第85號 窟(魏) 右壁坐佛

第87號 窟(魏) 正壁左菩薩

第87號 窟(魏) 正壁左菩薩(部分)

第87號 窟(魏) 右壁迦葉(部分)

第90號 窟(魏) 左壁坐佛 宋重塑

第90號 窟(魏) 左壁坐佛(部分)

第90號 窟(魏) 正壁左側迦葉(部分) 宋重塑

第90號 窟(魏) 菩薩

第90號 窟(魏) 比丘

第90號 窟(魏) 菩薩

第97號 摩崖龕(魏) 坐佛 (頭宋重塑)

第99號 摩崖龕(魏) 坐佛

第100號 窟(魏) 左壁觀音

第100號 窟(魏) 右壁持瓶觀音

第100號 窟(魏) 小佛龕彌勒菩薩

第100號 窟(魏) 菩薩(部分)

第108號 窟(魏) 菩薩與天王

第112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114號 窟(魏) 左壁右側觀音

第115號 窟(魏) 左壁觀音

第117號 窟(北周) 正壁坐佛

第121號 窟(魏) 正壁左角菩薩(部分)

第123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123號 窟(魏) 右壁坐佛與童女

第123號 窟(魏) 右側童女

第123號 窟(魏) 左側童子

第126號 窟(魏) 正壁坐佛

第127號 窟(魏) 正壁坐佛(石刻)

第127號 窟(魏) 正壁坐佛頭光(石刻)

第127號 窟(魏) 正壁坐佛背光(石刻)

第127號 窟(魏) 正壁坐佛背光(石刻)

第127號 窟(魏) 正壁坐佛背光(石刻)

第127號 窟(魏) 正壁坐佛背光(石刻)

第127號 窟(魏) 正龕右脅侍菩薩(石刻)

第127號 窟(魏) 左壁佛與二脅侍(佛宋修)

第127號 窟(魏) 左壁左脅侍

第127號 窟(魏) 左壁右脅侍

第127號 窟(魏) 藻井壁畫(部分)

第131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133號 窟(魏) 羅睺羅授記 宋塑

第133號 窟(魏) 羅睺羅授記(部分)

第133號 窟(魏) 佛手

第133號 窟(魏) 第一龕佛與二脅侍及壁間千佛影塑

第133號 窟(魏) 第三龕佛與二脅侍菩薩

第133號 窟(魏) 第八龕菩薩

第133號 窟(魏) 第一一龕坐佛(部分)

第133號 窟(魏) 第一一龕龕楣影塑

第133號 窟(魏) 飛天(已脫落)

第133號 窟(魏) 頭光(已脫落)石刻

第133號 窟(魏) 頭光(已脫落)石刻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3號 窟(魏) 造像碑(部分)

第135號 窟(魏) 左壁佛與二脅侍菩薩

第135號 窟(魏) 中鋪右菩薩 魏石刻(頭為宋補塑)

第135號 窟(魏) 正壁中龕左脅侍(部分)

第135號 窟(魏) 正壁壁畫(部分)

第135號 窟(魏) 坐佛

第138號 摩崖龕(魏) 坐佛

第141號 窟(魏) 右壁第一龕坐佛

第154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154號 窟(魏) 左壁天王(部分)

第155號 窟(魏) 左壁龕外比丘

第155號 窟(魏) 左壁坐佛

第161號 窟(魏) 左壁比丘

第162號 窟(魏) 菩薩

第162號 窟(魏) 菩薩

第165號 窟(魏) 正壁左側供養人 宋塑

第165號 窟(魏) 正壁右側供養人 宋塑

第165號 窟(魏) 左壁菩薩 宋塑

第169號 窟(魏) 交腳菩薩與脅侍

第169號 窟(魏) 交腳菩薩

第191號 摩崖龕 佛與菩薩

瑞應寺 觀音 明塑

麥積山頂舍利塔

第4號 第七龕龕外上壁壁畫伎樂天 隋

第5號 藻井左邊壁畫 吳為摹

第127號 前左壁下方壁畫 吳作人摹

第160號 窟(魏) 左壁壁畫供養人 隋 鄧白摹

第90號 窟(魏) 右壁左側壁畫供養人 蕭淑芳摹

第154號 窟(魏) 頂部壁畫伎樂天 蕭淑芳摹

第4號 長廊平基壁畫(部分) 西北歷史博物館摹

第127號 窟(魏)藻井壁畫 捨身飼虎圖 吳作人蕭淑芳摹

麥積山石窟——1956年

1956年日本友人名取洋之助應邀來華參加紀念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活動,後考察麥積山石窟,幾乎拍攝了全部能通行洞窟的作品,回國整理後與美術史專家町田甲合作,1957年四月在岩波書店出版《麥積山石窟》一書,此書是研究麥積山石窟藝術的重要早期資料。

此冊《麥積山石窟》寫真集1956年拍攝,1957年出版,全書為黑白照片,排版按攝影師拍攝順序編輯,書中照片拍攝詳細,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保存了後期歷次修復前的珍貴資料,拍攝了很多現在沒有開放或沒有公布的石窟,通過圖片我們看見當年樓梯欄杆均為木板搭成,條件很簡陋。有去過麥積山的讀者朋友可以對比1956年與現狀之變化,以作參考。

攝影:名取洋之助(1910 年9月3——1962年11月23日)日本攝影師

《麥積山石窟》封面及封底

麥積山石窟全貌 1956年

麥積山石窟現狀(冬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麥積山石窟簡介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佛教石窟,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麥積山(因形似麥垛而得名,約在天水市中心東南45公里處),開鑿于山體西南、南、東南三側的峭壁上,洞窟之間有層層相疊的棧道相連。2014年,麥積山石窟以「麥積山石窟-廟宇建築群」(Maijishan Cave-Temple Complex)之名,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33處遺產點之一,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在中國眾多佛教石窟中,敦煌石窟、克孜爾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以壁畫著稱,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等以石雕聞名,而麥積山石窟獨以泥塑冠絕於世,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均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除此之外,重慶大足石刻也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石窟。

麥積山石窟全圖


麥積山石窟保存情況

現存各代洞窟198個,編號分別為1號至196號、217號、218號。東崖57窟,西崖141窟。

現存雕像、塑像共12182身,包括泥塑7866身(圓塑953身、浮塑4342身、影塑2571身)、石雕3995身、石胎泥塑312身、木雕9身。另有壁畫1065.2平方米,石碑18座,題記222處。

麥積山石窟的歷史

麥積山石窟的創建年代為十六國的後秦,此後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相繼開採,唐、五代、宋、元、明、清又加重修;70%以上的石窟為北朝時期的作品。

明代之後,麥積山石窟一度湮沒無聞。1940年,天水人馮國瑞在整理地方文獻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量麥積山的資料,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1年,馮國瑞邀遊人共登麥積山,對石窟做了第一次實地調查。馮國瑞為麥積山的石刻、造像等藝術珍品所震撼,回家後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編寫了《麥積山石窟志》一書,交付出版。消息傳出後,《大公報》、《益世報》等先後進行了專題報道,在國內引起了巨大反響,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麥積山石窟從此享譽海內外。

以下是《麥積山石窟》圖片集

石窟及寺院全貌

通往石窟的路及背柴的村民

中國主要石窟分布圖

麥積山石窟——1992年

日本1992年出版的《中國麥積山石窟展》圖集,供大家對比參考與學習。此次展覽是為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

展覽城市:

東京(1992年1月30日—2月11日)

大阪(1992年2月20日—3月3日)

京都(1992年3月12日—3月24日)

橫濱(1992年4月2日—4月14日)

贊助單位: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日本經濟新聞社。

主辦單位:日本外務省、文化廳、中國大使館。

合作單位:日本航空。

1992年的《中國麥積山石窟展》封面

石窟遠景(東崖)

東崖線圖

東崖近景

西崖全景

西崖線圖

本次展覽主體是麥積山石窟部分塑像,同時展出有麥積山研究所複製的石窟泥塑雕像,以及天水地區和麥積山附近出土的相關文物。本文在編輯過程中大體上參考圖書的排版方式。為了閱讀方便,將全文分為三部分來編輯,第一是石窟塑像圖集、第二是塑像複製品及壁畫摹本圖集、第三是天水地區出土相關文物圖集。為了學習和鑒賞的目的,文章重點突出石窟圖集及複製品圖集,對於圖書中天水地區出土相關文物圖集的照片選用有所刪減。文章中照片順序沒有嚴格按照圖集排版順序編輯,有將相近的兩張長豎版塑像照片合在一起,用作一張圖片發布,是為了便於閱讀而做出的改變。

麥積山石窟概況

第一輯 麥積山石窟塑像圖集

佛坐像 北魏

菩薩頭部 北魏

菩薩立像 北魏

菩薩立像(左)

佛立像(右) 北魏

佛坐像 北魏

佛頭部 北魏

比丘立像(左)

菩薩立像(右) 北魏

比丘倚像 北魏

伎樂天 北魏

火頭明王與供養者 北魏

火頭明王與供養者(局部)

佛坐像 北魏

飛天 北魏

飛天 北魏

菩薩立像 北魏

菩薩立像(左) 比丘立像(右) 北魏

供養者立像 北魏

佛坐像 北魏

菩薩跪像 北魏

菩薩立像 北魏

菩薩頭部 北魏

供養者頭部 北魏

供養者頭部 北魏

佛坐像 北周

左:迦葉立像 北魏 右:阿難立像 西魏

迦葉立像(局部)

阿難立像(局部)

文殊菩薩倚像 西魏

文殊菩薩倚像(局部)

菩薩立像 西魏

菩薩立像(局部)

佛頭部 西魏

佛坐像 西魏

佛坐像(局部)

佛倚像 北周

菩薩立像 北周

佛坐像 北周

菩薩立像 北周

菩薩立像 隋

金剛力士 隋

佛坐像 隋

菩薩立像 隋

佛坐像 後秦

造像塔 北魏

造像碑 北魏

造像碑 (局部)

第二輯 塑像及壁畫複製品圖集

佛頭部(複製) 後秦

造像碑(複製) 北魏

菩薩與比丘立像(複製) 北魏

佛三尊像(複製) 西魏

左:比丘立像(複製)北魏

右:佛立像(複製)西魏

左:童子供養者(複製)西魏

右:童女供養者(複製)西魏

佛三尊像(複製) 西魏

佛三尊像(複製) 局部

左:菩薩立像(複製)隋

右: 供養者立像(複製)宋

金剛力士頭部(臨摹) 宋

本生故事(臨摹) 西魏

本生故事(臨摹)局部 西魏

薩錘太子本生(臨摹) 西魏

舍利戰爭(臨摹) 西魏

飛天(臨摹) 北周

飛天(臨摹) 北周

出行圖(臨摹) 北周

供養者(臨摹) 唐

第三輯 天水地區出土相關文物圖集

佛坐像 北魏

佛碑像 北魏

菩薩碑像 北魏

碑像佛三尊像 北魏

明器-樓閣 後漢

陶俑(左)漢

天王像(右) 唐

造像碑(左) 隋

造像塔(右) 北魏

菩薩立像 隋

菩薩立像(局部) 隋

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 隋

金光明經 宋

畫像磚 宋

琉璃塔(左)舍利塔(右) 宋代

大乘妙法蓮華經 明

展品目錄(部分)

圖書主要參考文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超精細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韓國栢栗寺青銅藥師如來立像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