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孫悟空,它人生的兩大錯誤抉擇

孫悟空,它人生的兩大錯誤抉擇

之前探討過《西遊記》唐僧最大的劫難,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下,裡面的主角孫悟空的人生。畢竟在西遊記里,這隻石猴才是整部劇的經典,它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聰明又有本事,為人剛正不阿天不怕地不怕,但即便它有通天的本事,卻在人生轉折路口有兩個致命的錯誤,以至於造成自己充滿困苦磨難的人生。

在觀看《西遊記》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樣問題,當初如果孫悟空沒有大鬧天宮,他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從最初學成歸來,惹是生非開始,內心就變得膨脹,也屬於常態心理,再到天庭方面不想硬碰硬,以至於詔安讓它上天做官,卻牽引起了一場場的風波,自負又一心想做大官的美猴王以為的榮升,可玉帝聽取了自己的親信的讒言,封為弼馬溫,可見無論什麼人,在沒有扎穩腳跟的情況下,任何環境小人的讒言都不可避免。

自尊心受傷後,猴子翻臉和天庭開戰,這一戰更是激起了孫悟空的自大心理,最終因為本領強而勝利,掛上了有名無實的頭銜,四處遊手好閒,不幹正事,關鍵是以它的能力,雖然想當官,卻沒有這個本事去適應天上應該擔任的「工作模式」以至於格格不入,給別人添麻煩。猴子有猴子的不足,一步步將自己推向深淵,太過容易到手的職位就不懂得珍惜,反而監守自盜的去報復心理的偷桃子吃,典型的監守自盜沒有職業操守規矩的表現。

接下來偷仙丹,鬧宴會,折騰到最後被抓,不是認錯,也沒有不好意思的羞愧表情,而是囂張的挑釁和嬉皮笑臉的逗悶子,儼然一隻撒歡的哈士奇,最終被關進八卦爐里練上七七四十九天,當時年幼,真心疼啊,這麼萌的猴子怎麼捨得這麼殘忍,而現在仔細想想,作到這份上不是它本事真大,估計也忍不到今天才動手。

從始作俑者後來變成了受害者,若不是有自己師傅菩提祖師的避火口訣,恐怕也不會那麼幸運能活著出來,現在回想當初看到孫悟空出來踢爐子的場景真是解氣啊,讓你欺負小猴子,而今天冷靜想想,這不是地痞無賴嘛,自己素質不高,又沒有家人,勸說不聽,嚴懲不怕,動手重了又跟你豁出命來打。

從最初的性情的素養不足,和過於放蕩性格最終造成了自己第一次磨難,而在這次選擇中,它犯下了猴生中第一次錯誤的決定。受了傷,出來後該打的打了,該鬧的鬧了,那些該認慫的也都不要面子了,連玉帝都滿地爬了,還在折騰什麼?可見它目的不夠明確,不是厲害,而是瞎折騰,莫說自身有錯誤在先,還有火眼金睛是因禍得福,但就算委屈,就算生氣,要不就果斷滅掉仇人,要不就見好就收差不多回家了事,結果在凌霄寶殿當起了坐地炮不走了。

天外有天神外一樣有神,玉帝最終請來了救兵收復了猴子,普遍都認為猴子最大的錯誤是進了如來佛祖的掌心,上了他的當,其實,是被自己不懂得適可而止,又不夠清楚了解自己能力範圍所迫害,就算讓你當了玉帝,這個天下,若被個不學無術的猴子管理會變成什麼樣?人不怕沒本事,就怕錯誤的評判自己的能力範圍。它能打好戰,但卻沒有規劃管理的能力,孫悟空在這一點上給我們完全的做出了詮釋,而這一次的錯誤行為選擇,最終造成了自己被困壓五台山五百年余久經歷。

隨著磨難,隨著時間,當年的幼猴也會變得成熟,恰巧遇到唐僧取經正是用人之際,於是想起了它,希望藉此能夠將功補過有所長進,孫悟空雖然表面看沒有背景家世,但卻出身名校有名師指引,以至於眼高於頂根本瞧不上唐僧的扭捏作態,這也十分讓人能夠理解明白。一個肉眼凡胎,不識妖魔,不分好壞人的和尚,在孫悟空心中怎麼會甘心臣服,做其跟班,但出於感恩之心,和開始自己的承諾,還算是認真投入,只是臭脾氣遭遇愚善,自然產生對立和不和諧。

於是在遭遇劫匪,唐僧責罵孫悟空之後它怒然離去,對於它來說什麼取經,什麼前途,不過都是浮雲,之所以追隨也不過因為自己的感恩罷了,當面對不被珍惜又不分善惡的時候,它不屑也懶得再浪費時間。那麼它人生的第二次抉擇又到了,它沒有徑直回到花果山,而是跑去龍宮討酒喝,只因為圯橋三進履的典故就被感動,再次回到唐僧身邊。他鬧騰完了是忘了,可不要忘記人家會記在心裡,不管是記仇還是自保,都在所難免,最終把緊箍咒自己戴上了頭,困住了自由選擇權。

如果沒有戴上緊箍咒,唐僧途中遇難,它若去協助,那是人情,是有心善良的表現,而後來的所有付出,就因為它的婦人之仁,變成了被迫和奴役的關係,並且還絲毫不感恩,救了他一次又一次,卻會被妖魔算計之下不斷遭遇被念緊箍咒,說趕走就趕走,說求救就求救。

所以說任何時候不怕壞人,也不怕好心,就怕好壞之間搖擺不定,臭脾氣發出來別人就會有防備,並不是你自己知道沒有壞心就可以搪塞的過去。如果孫悟空在這兩次關鍵選擇之下,沒有走錯路,它又會是怎樣的人生,或者它缺少的還有自律,需要這樣的強制管理方式才能得到成仙成佛的可能。或許這也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再有能力也成為不了老闆的關鍵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沐雨有約 的精彩文章:

17句治癒心靈的溫馨暖語

TAG:沐雨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