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刀型有明顯區別。以短柄刀為例,漢代到隋唐,軍隊流行使用的都是平直狹長的直刀,而宋軍使用的刀稱為手刀,與傳統直刀明顯不同。從《武經總要》里的插圖來看,手刀與後世常見的砍刀類似,特徵包括:刀頭較寬,刀尖上斜,刀身彎曲,有刀鐔,柄首無環。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刀劍博物館收藏的手刀




國內出土過一些宋代短柄刀的實物,與武經總要的插圖基本相似,細節部分有一定出入。1974年,江蘇丹徒高資鎮出土一件鐵刀,長83.3cm,刀身平直,刀身寬4~4.6cm,刀尖上斜,裝心形鐔,柄首呈環形,造於南宋咸淳六年。1982年,浙江淳安發現一批南宋時期埋藏的兵器,其中包括八件鐵刀,這八件鐵刀形制相似,長度在82~87cm之間,刀身寬度在4~5cm之間,刀尖上斜,裝心形、橢圓形或長方形鐔,柄首呈環形。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軍事博物館收藏的南宋刀




原則上說,凡是軍隊使用的短柄刀,均可稱為手刀。宋代軍隊大量製造裝備短柄刀。根據記載,元豐元年,內南庫一次便撥給鄜延路節度使呂惠卿短刃刀五萬五千口。存世的宋代雕塑里也出現過手刀的形象。福建泉州開元寺仁壽塔的四層上有一座猴面人身浮雕,被稱為猴行者,猴行者一手持手刀,一手持念珠,有人認為,猴行者便是孫悟空藝術形象的起源之一。四川彭山雙江虞公著夫婦合葬墓中,有兩幅持刀武士浮雕,,雕塑中武士持短刀,與武經總要中所畫手刀相似,但刀身平直,柄首為環首。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猴行者




武經總要里記載有八種刀,稱「刀八色」。除了手刀之外,剩下的七種刀都是長柄刀,分別名為:掉刀、掩月刀、眉尖刀、筆刀、屈刀、鳳嘴刀、戟刀。這是中國目前現存典籍中關於長柄戰刀的最早記載,七種長柄刀的刀頭形制各自不同,後世的不少長柄刀的形制都脫胎於這七種形制之一。長柄刀刀法是宋軍的日常訓練內容之一,南宋建炎元年,樞密院制定的教閱法規定,使用長柄刀的士兵需要手持一丈二尺以上的長刀,「引鬥五十二次,不令刀頭至地」方為合格。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虞公著



除了短柄刀和長柄刀之外,宋代也有雙手長刀。《玉海》中說, 熙寧五年,在宋神宗的指示下,兵器作坊打造出一柄斬馬刀的樣刀,通長三尺有餘,柄長尺余,柄首為大環。樞密副使蔡挺看過樣刀後,回奏神宗,認為該刀便於操持,是戰陣中的利器。得到蔡挺的回奏後,宋神宗下令大量打造斬馬刀,賜給守邊的將領們。政和三年,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何常認為,為了對付西夏的重甲騎兵,應該仿照李嗣業的戰術,在步兵中選擇健壯的士卒並將其單獨列為一隊,裝備斬馬刀,以專人統之。當敵軍騎兵與宋軍士兵接戰的時候,斬馬刀隊便可趁機殺出,興建奇功。

宋代的刀型和隋唐時期的有什麼區別?談談宋代手刀和七款長柄刀


另外,唐代的陌刀在宋代依然存在。《武經總要》中記載,宋軍一個小隊有50人,其中包括五名陌刀手和四名拍刀手。另外有一個名為四門斗底陣的陣法,總共需要500名士兵來組成,其中有40名是陌刀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