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柳公權精選楷書書法欣賞

柳公權精選楷書書法欣賞

柳公權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自創"柳體".在楷書書法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柳公權精選楷書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柳公權精選楷書書法圖片

柳公權個人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後柳公權封河東郡公,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觀鐘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小楷創作用筆原則

作小楷之法,用筆貴於沉靜,不徐不疾,沉著從容,如閑庭信步,有悠悠自得之態。縱觀古人小楷,無不沉著精到,平和靜穆,然後氣足神完。小楷用筆,最不可忙,所謂忙者,任筆為體,聚墨成形,恣意揮運,草率倉促,所謂「運用迷於筆前,振動惑於手下」雖運用甚速,但古人用筆微妙精到之境具失。汪澐《書法管見》說:「今人有二病,一愛面上光潔,不求沉鬱,其失輕滑,一貪急趨勢,不求頓挫,春失草率。」這二種弊端,實際上是寫小楷最容易犯的毛病,不能速而速,古人謂之狂馳,狂馳則形勢不全,民不能有沉靜之態。

作小楷之法,用筆貴於圓活,所謂圓者,形方而勢圓之謂,活者生動活潑之謂,小楷雖以沉靜端莊為主,但亦當靜中寓動,既欲態度自在,有老僧補衲之沉靜,又能筆機活潑,兼天馬行空之動勢,相傳趙孟頫作小楷,運筆如飛,能日書萬字,文徵明每晨起,必作一通小楷千字文,可見他們寫小楷的速度是很快的,但表現出來的效果卻是沉著精到,故作小楷,用筆不可太慢,太緩則骨肉凝濁,筆機凝滯,進退生疑,否臧不決,古人之神氣全無,這種不當遲而遲的弊病,謂之淹滯,淹滯則骨肉重濁,《漢溪書法通解》謂:「真書過遲,難求生活。」實為心得之言。

總之,作小楷之法,捷則有之,忙則不可,要達到這種境界,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個熟字,筆法圓熟,則腕不停筆,筆不離紙,雖翰落如飛,而點畫精到,對體熨貼,態度雍容,氣韻自然生動。

就風格而言,作小楷有兩大類型,一種是以遲為主的內擫法,一種是以速為主的外拓法,凡質樸古淡之書,節奏宜緩,所謂遲以效古,緩以會心;凡妍美流便之書,韻律當速,所謂疾以出奇,急以取勢,鍾繇、顏真卿的小楷以遲為主,趙孟頫、文徵明的小楷以速為主,無論遲速,都不是一種絕對,靜止的固態平衡,而是一種相對的、變化的動態韻律,必須通靈與沉著併到,靜穆與活潑兼顧,方得小楷用筆之妙,正如姚華《與姚鍪書》中所說的:「用書初甚速,因速生熟,後力矯之,始漸沉著,然沉著太過,又不免露骨,因悟作書,必遲速互救,且使剛柔相濟方可。」實為心得之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達人 的精彩文章: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

TAG:書法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