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什麼他們總是不吸取教訓

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什麼他們總是不吸取教訓

關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道理,可以說,沒有一個王朝統治者(皇帝)不明白。不管這個皇帝是什麼原因登上皇位的,之前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他肯定都聽過這個話,都明白這個話意味著什麼。但是,為什麼江山依然要被他玩完呢?

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什麼他們總是不吸取教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天子登基)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皇帝是「金口玉言」,權力缺乏約束。

皇帝要做什麼,才是得民心的事情?

就是按部就班地每天去早朝,聽大臣們上奏,和大臣們討論天下大事。晚上再點上蠟燭,看大臣們用文言文寫的那些奏摺。而且,大臣們為了說服皇帝,那些奏摺都會穿靴戴帽,旁徵博引,寫得很長

不過,這樣一來,皇帝就很厭煩,就容易就生怠惰之心。

皇帝一旦生了怠惰之心,他就很容易做失民心的事情。他想要不同口味的美女,於是就到天下去四處選拔;他想要玩更漂亮的器物,於是又到天下去收集;他想住高樓大廈,獨棟別墅,於是就大興土木;他對邊關的少數民族看不順眼,想把他們的地盤奪過來,於是又窮兵黷武。總之,皇帝只要想玩,他就會幹失民心的事情。

而皇帝又缺乏約束,如果皇帝的決定,需要開會討論,那皇帝也不敢為所欲為。但皇帝是金口玉言,他只要說了,你當大臣的就必須要照辦。不辦,辦得不好,都會掉腦袋。就算皇帝權力已經被架空,也有人利用皇帝「金口玉言」這一點,為他自己撈好處,從而干失民心的事。

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什麼他們總是不吸取教訓

(隋煬帝)

第二,皇帝眼光受限,搞不清楚他所做事情的性質。

皇帝當然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道理,但是他眼光受限,他根本認識不到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正在失民心。

比如隋煬帝,他三征高麗,他肯定認為這是開疆拓土,創萬世基業的大好事,這怎麼會失民心呢?比如商紂王,他去征討東夷,他一定認為,天下人都討厭東夷人,都巴不得把東夷人給滅了,怎麼會失民心呢?再比如宋徽宗,他覺得當時的物質財富非常豐富了,遍地流油,要享受一下,從別的地方運送一點奇花怪石進京,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怎麼會失民心呢?

我這樣說,意思並不是說皇帝都是白痴,不識好歹。而是皇帝身邊總有非常多阿諛奉承的人,就算皇帝自身有疑惑,那些人也會迎合皇帝,認為他幹得好。這樣的話聽得多了,皇帝自然就缺少了判斷。

比如宋徽宗之所以要收集奇花怪石修御花園,是因為有人對他說,前人「先天下之憂而憂」,那是物質不豐富;我們現在物質豐富了,應該「後天下之樂而樂」了。宋徽宗一聽,對呀,因此就大興土木了。還有袁世凱稱帝,也是有非常多的人告訴他,全天下都在支持你稱帝呢,袁世凱自然就信以為真。誰知道一當皇帝才發現,原來這是全天下都反對的。

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什麼他們總是不吸取教訓

(秦始皇劇照)

第三,皇帝騎虎難下,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他不得不做。

有些時候,皇帝雖然認識到所做的是失民心的事情,不該做。但他已經騎虎難下,就算是錯了,也只能繼續犯下去。

比如秦始皇用殘酷的法律來鉗制天下老百姓,搞「焚書坑儒」。秦始皇知不知道這樣做很危險呢?他當然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話出自於《國語》,秦始皇怎麼可能沒看過?但是,當時秦朝滅六國後,結下的仇恨太多了。算一算,秦始皇一生遭遇過多少次暗殺?他太擔心了。他要不用嚴酷的刑罰,要不讓那些儒生們閉嘴不說話,他就不得安生。所以,就算做的是失民心的事,他依然要做。

再比如崇禎皇帝。崇禎皇帝遇到了百年的災荒,遇到了滿清強力打擊,還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他知不知道,那會兒他橫徵暴斂是失民心的事情?當然知道。但是,不橫徵暴斂,就沒有錢打仗。讓那些大臣們捐款,大臣們又不幹。他不那樣做,怎麼辦?大明江山變成那樣,不是他犯下了錯,是他的前輩皇帝們犯下的,但他還得繼續犯下去,繼續往失民心的路上一路狂奔。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呂雉聽說過薄姬將會是「天子之母」,為什麼還讓她一生平安呢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