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傳統金融機構難以大規模擴張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傳統金融機構難以大規模擴張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11月17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和金融城(CFCITY)聯合主辦「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在北京召開,金融界網站對本次峰會進行全程直播。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參加本次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圖為: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 朱雋

朱雋表示,Big Tech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可利用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拓展金融板塊,迅速實現產品的規模化,相比之下,受現有的成本結構和監管規定的限制,傳統金融機構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業和大型科技公司相比,也有其獨特優勢,一個是在風險管理方面,它恐怕是更加專業。另外,傳統銀行業受到金融安全網的保護,他們在滿足一定前提條件最低准入要求時,可以納入保險機制,必要時還可以獲得央行流動性支持。目前為止,大型科技公司未被安全網覆蓋,出現市場動蕩時,難以獲得支持。

以下為文字實錄:

朱雋:科技公司憑藉技術優勢提供金融服務產品,進入金融服務業,創造的新的業務模式,技術的外部性和規模效應容易催生大型的科技公司,也就是現在討論的比較熱烈的Big Tech,憑藉技術優勢和品牌的效應吸引了大量的客戶,一方面為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提供了機遇、引入了競爭,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對傳統金融體系的發展帶來了衝擊和挑戰。

監管當局在競爭與公平、效益和創新方面面臨一系列的權衡,我主要分三個方面來講述:

一是關於Big Tech進入金融業引發各界關注。

近年來不少大型科技公司進軍金融業,全面開展金融業務。在國內有著名的阿里支付和騰訊,他們在網商平台、社交、遊戲等主業積累大量的客戶,以支付服務為入口涉足金融業,形成整個金融業務的鏈條。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和騰訊直接或者間接擁有支付、銀行、徵信、基金、小貸等等金融業務牌照。在國際上,亞馬遜也搭建了金融業務的生態系統,它幾乎囊括了支付、貸款、保險、支票、賬戶等銀行的業務版圖。大型科技公司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清算銀行等國際組織都對其發展進行了研究,普遍認為,金融科技發展既給金融業創造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一方面,這些機構認同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金融業帶來了創新,如果把他們應用於信貸市場,能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新的資金來源,有助於提供金融業的效益和質量,同時促進普惠金融。

另一方面,Fintech也讓金融面臨挑戰,可能面臨信用風險、系統性風險,還會帶來新的信息安全的風險,還有原來沒有面臨過的監管套利的風險,從而威脅金融穩定。

因此,各國際機構紛紛建議,在監管方面適應創新的需求,要與時俱進。主要體現為加強對金融科技實體及其活動的監管,強化風險監測,強化監管的國際合作和協調,減少監管套利。G20普遍關注技術影響,認為技術進步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但也會對個人、企業乃至政府帶來轉型和長期的挑戰。有觀點認為,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點,這個翻譯不是特別確切,不僅不利於塑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也使經濟活力下降,甚至還會導致財富集中,加劇不平等的現象,近兩年國際上興起的民粹主義和這一進步有直接觀點,因此G20建議,確保技術進步帶來的機遇和紅利能為國際社會廣泛分享。

二是金融科技發展對金融業的影響。

金融科技尤其是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術、信息、營銷和規模方面具有多重的優勢,對傳統銀行直接構成競爭。在信息上,Big Tech不但依靠社交等產業,採集大量銀行業無法獲取的數據,還能不斷拓展新的數據來源,通過整合數字化的信息,其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分析客戶偏好、習慣和需求,進而提供定製化的金融產品。相比之下,傳統銀行的客戶規模和產品種類有限,彙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較弱。此外,一般來說,監管當局都會要求銀行披露有關業務信息,而Big Tech並不受此限制。

在技術上,Big Tech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就鑄就了企業在科技創新和業務方面的領先優勢。其技術創新不僅來源於強大的自主研發,也源自對初創企業的成功併購和整合。傳統金融機構在技術方面處於弱勢,在以往的併購中,他們在對接整合雙方系統的過程中,常常表現欠佳。

在營銷上,大的科技公司還可以通過主業創造家喻戶曉的品牌,贏得客戶的信任,他們不僅成功推出了眾多新潮的產品和服務,而且善於利用互聯網等新型的分銷渠道來改善客戶的體驗。

在市場推廣上更具優勢,尤其是對年輕的用戶而言,這些都是傳統金融機構難以匹敵的。

在規模上,數字經濟的時代,誰能獲得並有效地運用規模優勢,誰就能在競爭中領先。

Big Tech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可利用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拓展金融板塊,迅速實現產品的規模化,截至今年10月底,美國四家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比如Apple、亞馬遜、Google、微軟市值總額超過3.39萬億美元,佔美股總市值8%。最新數據顯示,蘋果公司賬上現金高達260億美元,相比之下,受現有的成本結構和監管規定的限制,傳統金融機構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業和大型科技公司相比,也有其獨特優勢,一個是在風險管理方面,它恐怕是更加專業。

傳統銀行不斷加強內部的風險管理,不僅彙集了大量專業人才,而且還有專門的評估系統監測並且管理信用風險、交易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大型科技公司固然可以通過收購獲得員工和系統,但全面掌握專業技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另外,傳統銀行業受到金融安全網的保護,他們在滿足一定前提條件最低准入要求時,可以納入保險機制,必要時還可以獲得央行流動性支持。目前為止,大型科技公司未被安全網覆蓋,出現市場動蕩時,難以獲得支持。

三是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領域耕耘很多年,已經有了堅實的業務根基,在純貸款等核心業務上,仍然有難以匹敵的優勢,具有廣泛的客戶基礎,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推介新金融產品。

網點多構成龐大的分銷渠道,儘管數字經濟時代網點價值有所下降,但大型科技公司要打造這樣的風險網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同時也需看到,大型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並不是相互排斥的,事實上,其發展也為金融業提高效率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大型科技公司在技術、數據要求更高的業務以及耗費資本比較少的服務上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說零售業務還可以根據用戶畫像推出適合自身的業務平台,推出業務產品,而且很多大型科技公司已經成功推出了類似貨幣市場基金的產品,讓客戶提高閑置資金的收益率。

面對Big Tech的競爭,傳統銀行可以結合自身比較優勢,在市場重新劃分後,更加專註於風險和回報相對較高的資本密集型業務,比如說批發融資Big Tech還有助於促進金融業的融資,為應對Big Tech的競爭向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傳統銀行在鞏固自身優勢的同時,還大多加大了技術上的投入,以高盛為例,近年來高盛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通過自主研發推出在線消費貸款平台,為零售客戶提供個性化在線貸款存款和服務。同時還開發了機構客戶平台,向機構客戶提供市場分析、風險管理以及交易服務。還加大了對科技公司的投資,不斷收購金融科技公司,以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傳統金融業還可以和Big Tech開展合作,提供創新型的服務,實現互利共贏。比如說雙方可以設立合資企業,結合各自的比較優勢,整合業務流程,傳統金融機構專註於產品金融端的內容,藉助科技公司拓展客戶渠道,而Big Tech則側重於分析客戶的需求,打造細分的用戶界面。目前在中國工農中建四大行已經分別與百度、阿里、騰訊和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就是雙方攜手合作的一個範例。

Big Tech帶來的挑戰。

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一般來說普遍認為會產生幾個方面的挑戰,監管套利、不平等競爭、社會分配和宏觀經濟政策制定。

在監管套利方面,一般認為由於監管的不充分,Fintech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這一問題,雖然它也像傳統金融機構一樣提供期限轉換、信用轉換等服務,但是它不像傳統銀行業一樣,需要滿足資本充足率等監管要求。今年在歐洲推出了開放銀行業的規定,要求銀行分享金融數據,而這個要求並不適用於Big Tech公司,這就使得後者在獲取和分享數據方面和銀行享有不對等的監管待遇,從而產生監管套利,獲得競爭優勢。普遍認為這種競爭優勢下的科技創新不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

金融科技的發展可能在長遠看,如果不能得到適當的引導,反而會降低效率,加劇不平問題。這是今年G20討論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問題。如前面所說,科技行業天生具有贏者通吃的屬性,伴隨著其不斷壯大,可能會形成寡頭壟斷,反而不利於競爭,導致行業的效力下降。同時在大型的科技公司確立壟斷地位同時,財富會越來越集中於少數人或少數公司的手中,不平等現象日益突出。從而帶來潛在的社會和政策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研究表明,發達國家勞動收入佔比下降至少一半可以歸結於科技行業的發展。

金融科技的發展會對金融穩定產生深刻的影響,金融科技提供的金融產品規模效益明顯,其大型科技公司具有大而不能倒的性質,為金融機構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同時還在發揮金融機構的潛在作用,其平台越來越具有系統重要性。而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一般經驗不足,面臨市場衝擊時可能會出現羊群效應,放大金融體系的周期性。另外,這些Big Tech公司一般實行混業經營,個別公司已經具備控股集團特徵,增加了跨風險、跨市場、跨領域傳播的可能性。如果這些企業長期遊離在監管之外,也不受金融安全網保護,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金融科技發展將影響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傳導方面,金融科技發展將加劇金融業的競爭,使市場對利率的反應更加靈敏,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但是隨著技術進步,無形資產占公司資產比重不斷上升,可能會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在貨幣政策目標方面,金融科技也可能通過演算法技術及時調整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使價格變化更加頻繁,從而對通脹帶來一定的影響。

總之,金融科技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業的創新,提高了金融業的效率,但在監管、公平、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方面,也帶來了重要的挑戰。如何通過加強規則制定以應對監管套利,如何在鼓勵創新提高效率的同時兼顧公平,如何妥善化解金融穩定的風險、增強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這都是未來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港獨」竟因此事攻擊劉德華,特首林鄭月娥力挺!
賽輪金宇股東新華聯控股補充質押2000萬股 占公司總股本的0.74%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