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皮欽查火山——赤道上的高山植物

皮欽查火山——赤道上的高山植物

2018年10月,筆者在厄瓜多首都基多市參加了第12屆拉丁美洲植物學大會(XII Congreso Latinoamericano de Botánica),在會上做了口頭報告與學術交流,並進行了短期的會後野外考察,皮欽查火山就是其中之一。

皮欽查火山(Volcán Pichincha)位於基多市區的西部,最高峰海拔4784米,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噴發是在1999年,曾使基多城落滿火山灰。這裡位於赤道附近(南緯0度10分),但由於海拔較高,氣候偏乾旱,加上火山噴發的影響,山上覆蓋的植被主要由禾草、矮灌木和墊狀草本組成,這種植被類型被稱為「Páramo」,10月份是當地的旱季,絕大多數禾草均已枯黃,主要成分有羊茅屬(Festuca)、拂子茅屬(Calamagrostis)等。

圖1-2 皮欽查火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植被,建議橫屏觀看

在徒步起始處,種植了一排行道樹,是薔薇科的龍鱗木(Polylepis racemosa),後來我們發現在山上也有零星生長的野生植株;它的樹皮扭曲、成層狀剝落,枝端有稀疏的總狀花序;你可能想像不到,此屬的近緣類群是國內常見的地榆屬(Sanguisorba)和龍牙草屬(Agrimonia)。

圖3 龍鱗木(Polylepis racemosa),薔薇科

圖4 龍鱗木的樹皮

這座山上的矮灌木種類多為菊科植物,佔了一半以上,其中最出眾的是龍菊木(Chuquiraga jussieui),它屬於菊科最基部的分支——刺菊木亞科(Subfam. Barnadesioideae),該亞科的多數成員都有枝刺或葉尖形成的刺,龍菊木的枝條常多分枝,彎曲似龍,葉螺旋狀緊密排列,似龍鱗,葉尖具硬刺,摸起來非常扎手。

圖5 龍菊木(Chuquiraga jussieui),菊科

圖6 龍菊木(Chuquiraga jussieui),菊科

圖7 龍菊木(Chuquiraga jussieui),菊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植物學大會的標誌就是以龍菊木為主體的,圖案下部為DNA雙螺旋,中部為0度緯線,表示會場所在地(基多)位於赤道附近。

圖8 第12屆拉丁美洲植物學大會會標

此外,還有數種柳菀屬(Baccharis)和千里光屬(Senecio)的灌木,遠看就像中國西南高山地區的矮杜鵑灌叢,其中黃楊葉柳菀(Baccharis buxifolia)和皮欽查千里光(Senecio pichinchensis)正在開花,而且前者的葉片像杜鵑一樣也有腺點。

圖9 黃楊葉柳菀(Baccharis buxifolia),菊科

圖10 黃楊葉柳菀(Baccharis buxifolia),菊科

圖11 皮欽查千里光(Senecio pichinchensis),菊科

菊科在這裡也不乏草本的種類,雲霧君蓮菊(Werneria nubigena)的葉子基生,且套疊在一起,像極了石蒜科的植物,起初我們還震驚石蒜科竟然能夠長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然而少數開花的植株給出了答案,大型的白色頭狀花序生在葉叢之中,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蒲公英狀貓耳菊(Hypochaeris taraxacoides)也是蓮座狀葉叢,頭狀花序生在葉叢中央,樣子真有點像蒲公英。

圖12 雲霧君蓮菊(Werneria nubigena),菊科

圖13 雲霧君蓮菊(Werneria nubigena),菊科

圖14 蒲公英狀貓耳菊(Hypochaeris taraxacoides),菊科

羽扇豆屬(Lupinus)是豆科的一個大屬,俗稱「魯冰花」,有200多種,產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唯獨不產亞洲);我們見到了兩種,一個是毛羽扇豆(Lupinus pubescens),植株較高(國內似乎也有引種栽培了),花較大;另一個是小葉羽扇豆(Lupinus microphyllus),植株匍匐,藏在草叢下面,葉和花都很小。

圖15 毛羽扇豆(Lupinus pubescens),豆科

圖16 小葉羽扇豆(Lupinus microphyllus),豆科

與豆科近緣的遠志科在這裡也有分布,厚葉斂腸木(Monnina crassifolia)跟羽扇豆長在一起,枝端生有藍色的蝶狀小花和紅色的卵球形果實。

圖17 厚葉斂腸木(Monnina crassifolia),遠志科

裸子植物也有成員在這兒安家,南美麻黃(Ephedra americana)在徒峭的斜坡處成片生長,葉子退化的枝條上掛著紅色的球果,掰開后里面有兩粒種子,紅色的「果肉」可以吃,味道有點甜。

圖18 南美麻黃(Ephedra americana),麻黃科

圖19 南美麻黃(Ephedra americana),麻黃科

有一種葉子鱗片狀,像極了裸子植物的被子植物,開始還以為是歐石南類(Erica),見到花之後,原來是金絲桃屬的東東。

圖20 松葉金絲桃(Hypericum laricifolium),金絲桃科

圖21 松葉金絲桃(Hypericum laricifolium),金絲桃科

杜鵑花科的匍匐南白珠(Gaultheria myrsinoides,syn.Pernettya prostrata, P. myrsinoides)高度只有20厘米,零星點綴在禾草叢中。

圖22 匍匐南白珠(Gaultheria myrsinoides),杜鵑花科

其餘的草本植物,為了適應高山寒冷環境,都有對應的策略,植株高大一些的躲在灌叢之中,植株矮小的則在地面匍匐生長,或緊密靠攏形成墊狀。

厚葉石杉(Huperzia crassa)像一根根插在地上的蠟燭,蔥葉芹(Ottoa oenanthoides)的葉子中空似蔥,不開花的話還以為是單子葉植物;只有橢圓葉水蘇(Stachys elliptica)、多頭老鸛草(Geranium multiceps)和景天葉龍膽(Gentiana sedifolia)還算是比較熟悉的東半球面孔。

圖23 厚葉石杉(Huperzia crassa),石松科

圖24 蔥葉芹(Ottoa oenanthoides),傘形科

圖25 蔥葉芹(Ottoa oenanthoides),傘形科

圖26 橢圓葉水蘇(Stachys elliptica),唇形科

圖27 多頭老鸛草(Geranium multiceps),牻牛兒苗科

圖28 景天葉龍膽(Gentiana sedifolia),龍膽科

纈草屬(Valeriana)在南美有豐富的種類,我們在山上遇到了兩種,長相正常的是小葉纈草(Valeriana microphylla),為了防寒,它的葉子質厚而硬,花序也布滿綿毛。

圖29 小葉纈草(Valeriana microphylla),忍冬科

長相比較妖孽的是硬葉卧纈草(Valeriana rigida),它的葉子全部蓮座狀、貼近地面,像當地的鳳梨科植物,花集生在中部的葉腋,而且與常見的纈草不同,是3基數的花!

圖30 硬葉卧纈草(Valeriana rigida),忍冬科

圖31 硬葉卧纈草(Valeriana rigida),忍冬科

薔薇科的羽衣草屬(Alchemilla)有數百種之多,廣布亞歐大陸、非洲及南北美洲,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其近緣屬雲衣草屬(Lachemilla)和霓裳草屬(Aphanes)也被合併進來,狹義羽衣草屬的雄蕊為4枚,而雲衣草屬的區別為雄蕊2枚,霓裳草屬則為雄蕊1枚;在南美安第斯山區,主要是雲衣草屬的種類,我們見到了一種,圓葉雲衣草(Alchemilla orbiculata),植株匍匐生長龍鱗木的樹叢下。

圖32 圓葉雲衣草(Alchemilla orbiculata),薔薇科

圖33 圓葉雲衣草(Alchemilla orbiculata),薔薇科

傘形科除了高大的草本,也有不少墊狀的成員,而且都是安第斯山的特色。比如矮刺芹(Eryngium humile)和三裂梳卧芹(Azorella aretioides),植株緊貼地面,超小型,僅僅略超過一個手指的寬度。

圖34 矮刺芹(Eryngium humile),傘形科

圖35 矮刺芹(Eryngium humile),傘形科

圖36 三裂梳卧芹(Azorella aretioides),傘形科

梗序卧芹(Azorella pedunculata)的植株更小,但是植株連成片,形成密集的地毯式群落。

圖37 梗序卧芹(Azorella pedunculata),傘形科

圖38 梗序卧芹(Azorella pedunculata),傘形科

最後以一個奇葩的車前結束,硬葉車前(Plantago rigida),在沒有見到花之前,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植物;無數的個體在禾草叢中連綿不斷地延伸,形成厚厚的墊子,踩上去的感覺非常舒服;不起眼的小花從葉腋中伸出,雄蕊花絲尤其細長,它並不像常見的有長穗狀花序的車前,而是以極其特化的形態適應這裡的寒旱生境。

圖39 硬葉車前(Plantago rigida),車前科

圖40 硬葉車前(Plantago rigida),車前科

圖41 硬葉車前(Plantago rigida),車前科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魚類新種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