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大東:一生磨劍中國煉油業

李大東:一生磨劍中國煉油業

原標題:李大東:一生磨劍中國煉油業


  四十年前,石油煉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大東正好四十。


回憶起那時,李大東日前在人民網訪談時說,「1978年,確實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包括我在內,心情非常舒暢,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了。」「正好是壯年,精力比較好,一天工作16個小時。」

李大東接受人民網訪談(蔣建華 攝)

寬鬆的環境、專註的投入、行動的勤奮,終於收穫豐碩成果。催化劑是石油加工過程的核心技術,李大東與同事合作研究開發成功的加氫精制催化劑(RN-1型),1989年獲中國專利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頒發的中國專利金獎,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RN-1加氫催化劑已在國內外52套工業裝置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家族技術也發展到了7個系列80多個品種,廣泛應用於500多套工業裝置用於提高和改善各種油品質量。


軌跡的起點在北大


上小學的時候,李大東學習成績並不好,都沒能考上重點中學。上中學後,「稍微開了點竅,學習成績一下就起來了。」也就是這個時候,李大東對數理化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背後的故事充滿了好奇,他覺得發現這些公式定理的科學家很了不起。


1956年,18歲的李大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如果把我一生所進行的科學探索畫成一條軌跡的話,這條軌跡的起點應該定在北大。」


北大優美的校園環境,活躍的學術氛圍,圖書館巨量的藏書,滿足了年輕的他如饑似渴的求知熱情,他會經常就某個學術話題與同學暢快地探討,也會經常扎在圖書館裡貪婪地閱讀,此時,他已經站在科學王國的門口,隨時準備登堂入室。


他至今仍對北大求學期間自由的氛圍津津樂道。在北大,老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基礎課有答疑制度,每個星期,講課老師的助手都會答疑學生的問題,李大東幾乎每周都攥一堆問題準備提問。北大教師講課有一個共同點,除了課程講得非常清楚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還能啟發學生去思考問題,李大東聽他們的課,感覺:過癮、解渴。


北大這種傳統的自由探索的氛圍,與後來改革開放的寬鬆科研環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六年大學學習,為他進軍科學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路走來有「貴人」


科學路上,李大東是幸運的,總能遇到「貴人」。「他們教我做學問、做科研、做管理以及做人,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我將終生懷有感恩之心。」李大東說。


影響最大的是兩個人:科研引路人是閔恩澤,而培養李大東協調溝通能力、觀察分析問題能力,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正確技術決策方面的則是武遲。

同閔恩澤院士一起研究工作(左二為李大東)


1962年李大東從北京大學畢業,分配到石油科學研究院催化劑研究室。當時的研究室主任是閔恩澤。閔恩澤是我國煉油催化劑方面的奠基人,是一位治學非常嚴謹的學者。


李大東告訴記者,當時,他熬了幾個夜晚,花了非常多功夫寫好的第一份研究報告交給閔恩澤,幾天後拿到修改後報告時,他很是汗顏,此時的報告已是紅字多於黑字。「閔先生逐字修改,我研讀了幾遍後,覺得改得有道理,這事對我震動非常大,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只要出手的東西,一定要反覆思考,反覆核對,反覆推敲。」「只要閔先生修改過後的錯誤,絕對不能再出第二次。」


老師的精心指導,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讓李大東脫穎而出。大學僅僅畢業兩年,他就當上了課題組組長,是當時石科院最年輕的課題組長之一。1965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李大東作的「流動循環法研究環己烷在鉑重整催化劑上的脫氫反應動力學」的專題報告,受到著名化學家、原化學工業部副部長侯德榜院士的讚揚。一個剛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年輕人,受到權威的肯定,李大東坦承,「有點沾沾自喜。」


後來李大東才知道,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當時自己還並不懂應該如何搞研究。1972年至1977年,李大東經常跟隨時任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的武遲出差去工廠,武遲的言傳身教,讓他真正懂得了什麼是工業,進而認識到科研必須與企業、與生產相結合的重要性。搞工業技術研究的人,如果不了解工廠,不了解生產裝置,就搞不好技術開發。這段經歷,對於他以後研發出RN-1及搞好技術管理工作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雖然,在1978年之前的一段時間裡,生活條件艱難,特殊的政治環境也讓很多人無法安心做科研,但李大東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做正確的事,做能做的事。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在研究院做了幾年的科研管理工作,拓寬了知識面,了解了工藝,熟悉了工廠。

給學生做學術報告


閔恩澤、武遲等人對他的啟發,以及自身長期科研積累的感悟,李大東也把它們影響到了他的學生。他曾一次次細緻地修改了學生的學術報告,對回答不出問題的他們進行過毫無情面的批評。而且,無論多麼繁忙,他都抽時間閱讀文獻,每次閱讀都用紅筆將一些重要的內容圈點起來,再傳給學生。

十年磨一劍


改革開放,李大東迎來了他「非常辛苦的時代,但也是成長最快的時候。」


1978年,燃化部解散,石油、化工兩個部委分家,當時李大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到管理部門,一種是回到研究室。「我當時是絕對想要再回實驗室,為了回研究崗位,我專門找了兩次當時院負責人侯祥麟侯老。」


在侯祥麟的支持下,李大東進入石科院新組建的基礎研究室,擔任基礎研究室的主任工程師兼加氫催化劑組的組長,主要工作是做加氫催化劑研究和開發。侯祥麟是戰略科學家,他認為,中國不能再走跟蹤模仿的老路,要走向創新,走創新就得加強基礎研究。這一點,李大東也深以為然。

1995年在錦州石化MHUG工業應用現場同石科院、SEI及工廠技術人員合影(前排左五為李大東)


80年代,中國煉油工業主要是加工大慶原油。大慶油氮多硫少的特點帶來一個問題,催化柴油容易出沉渣,用於柴油發動機,會把噴嘴堵塞,這個問題影響面很大,必須解決。


李大東不顧一切地投身於研究當中,近乎痴迷。把實驗室當成了自己的家,做實驗要兩班倒,他還頂著烈日騎車去燈市口買試劑。難得按時下班回家的李大東,在兒子生日的那天按時回了。只是剛進門不久,一個同事就追到家,向他彙報當時實驗中的一些情況,同事走了可他還沒有從自己的思緒中走出來。夫人讓他幫忙蒸上米飯,他答應著走進廚房,機械地將米放進鍋里,沒洗,也沒有加水,打開燃氣開關將火燃著。李大東仍默默地思考著同事剛才提的問題。當一股燒焦的氣味飄出,家裡人才發現。


要解決沉渣問題,脫除催化柴油中的吡啶類鹼性氮化物是難點,為此要深入認識吡啶類鹼性氮化物加氫脫氮的反應途徑。項目組對活性組分、催化劑載體、製備工藝反覆探索,幾年下來,李大東與他的同事做了無數次試驗,積累了幾千個數據。


1987年李大東作為第一發明人,組織開發的RN-1加氫精制催化劑,終於在廣州石化總廠進行工業試驗了。一個深夜,李大東住在廣州石化的招待所里,輾轉難眠,他在等著一個至關重要的電話,等待一個關鍵性的數據,只要這個數據達到了標準,那麼他們的研究就得到了證實。當時一層樓只有一部電話,凌晨四點,當車間傳來「我們的那個數據已達到標準,比預計的還好」的電話時,附近房間同事馬上都跑了出來,不少人熱淚盈眶。四十年後,李大東仍按捺不住內心激動,他表示,那個場景太感人了,極大的提升了中國石油人的自信,"數據已達到標準"這句話,是我一生中聽到的最美的語言,也是我一生中所得到的最高讚譽」。

1994年,RN-1催化劑出口義大利塔蘭托煉廠,是我國煉油催化劑首次出口,是由進口到出口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


李大東一面積極擴大RN-1的推廣應用,一面組織加氫領域的「縱深行」——開發系列化的加氫技術,為國家創造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李大東組織領導的多項清潔燃料生產技術的開發,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為推進車用燃料清潔化進程做出了重大貢獻。迄今與合作者獲授權發明專利320件。


當好一個院長


1991年9月,李大東被任命為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多年來潛心科研的李大東,對任命感到了壓力,「如何才能當好一個院長?」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他一面向老同志虛心請教,一面總結他三年的副院長工作經驗,有了信心和決心。他想只要自己竭盡全力,抓住研究院的重點,把握好方向,充分發揮好班子和全院職工的力量,就一定會把工作干好。


1993年,當時社會上院所搞科研體制改革,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研究院自己開發技術,賺錢養活自己。李大東覺得,這件事要慎重,研究院為中國石化行業的發展開發重大技術的方向不能變,研究隊伍不能散。他的做法是,第一,先去調查研究,凡是進行了這種改革的大院大所,他們運轉得如何。第二,結合行業特點。他認為,應該堅持以科研為中心的辦院方針,堅持走集團內部的「市場-科研-生產-市場」的大循環。結果,石科院沒有散,相反越來越強。


「我們理想的運作方式就是我們開發的技術是面向全行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我們開發成功後,作為一個專利商提供給煉廠,由他們使用銷售產生效益,產生利潤,然後再提一部分科研基金,這樣一種模式就是我們說的大循環。是一個良性的互動。」李大東說。


2002年,當時的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來石科院調研,說石科院最好的一點就是當時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了自己的想法,真正進入企業集團,成為整個中國的石化工業研發中心,從基礎研究、原油和產品研究到工藝研究開發,支撐了煉油工業的技術進步,成為越來越強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李大東作為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領頭人,關鍵的時候敢於擔當,為大院大所科研體制改革創造了石科院的模式。


當院長的十二年,李大東每天早上七點鐘準時到辦公室,這已經成了他多年的習慣。他要抓住大家還未上班的這段時間,靜靜地閱讀一些文獻,批改學生的研究報告,思考新的研究課題。

超前意識謀未來


行業的未來,在於有前瞻性。李大東,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己任,布局開發清潔燃料生產技術。


1991—2003年李大東擔任石科院院長期間,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正值中國石化工業迅速發展時期,煉油技術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加工含硫或者高硫原油,節約資源,重油加工,環保呼聲高漲。需要從全局甚至中國和世界石化工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這需要戰略眼光。


他準確預見了煉油工業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首次提出未來煉廠將主要分為三種模式,即以生產滿足排放法規要求的清潔燃料為主的清潔燃料型煉廠,以生產清潔燃料和生產烯烴、芳烴等化工原料並舉的油化結合型煉廠,及以多產丙烯、聯產乙烯和芳烴的化工型煉廠,並據此儘早布局,組織領導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針對性地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與設計單位和企業合作,廣泛推廣應用到國內外市場,為我國汽車燃料低成本質量升級、為相關法規的按時實施創造了條件、贏得了先機,為劣質原油的高效加工和油化結合生產優質化工原料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階段研究開發,除了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要考慮到將來煉油工業逐步轉型的問題,我們正在開發將一部分煉廠轉化成化工型煉廠所需要的核心技術。」他說。


李大東也很關注石化行業的環保問題,他說,治理這些環境問題、排放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等它出來再去解決,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比較好的辦法是從源頭,從煉廠的總流程上來考慮。


(除已署名照片外,其他照片由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孕期痔瘡大爆發,5種方法讓您孕期擺脫痔瘡的困擾
湯唯首曬老公和孩子合影 丈夫高大帥氣女兒衝天辮可愛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