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六卷 第十五講

楞嚴經 第六卷 第十五講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

這個是一切的妄塵無明障礙。銷塵旋明,把一切的妄塵境界全都恢復自性了。自性本明,法界身心像什麼似的?像琉璃似的內外光徹,那個昏鈍的性障全部銷除了。阿顛迦就是沒有善心,沒有這個善根,根本不起善念的人,就是愚痴的人,是最愚痴的人,也沒有善心,就是阿顛迦,屬於痴暗的;永遠離開痴暗。這三段經文就是觀世音菩薩離開貪瞋痴,十四種無畏,這三毒無畏(貪瞋痴無畏)離開了。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觀世音菩薩遍十方諸佛,在諸佛的身邊都為法王子,而是不動道場,在原地不動而遍滿十方;但是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在一切微塵數諸佛的身邊作佛的法王子,供養微塵數諸佛,各各佛的身邊為法王子。同時要想求兒子的,你拜觀世音菩薩。你看送子觀音那個像,誰要求兒女,你到那個觀音像前供一供就生兒子了,叫送子觀音。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世間上有很多求子的,因為沒有兒子就絕戶了;沒有兒子,到老年人沒有子女那靠誰?不過現在社會不同了,兒子也不管老子。老子幹什麼呢?送養老院去了。世界現在不同了,沒兒子到養老院去住。有兒子,兒子要幹事,也把你送到養老院去。世界上都有,每個國家都有養老院。不過在那個時候世間上最可怕的是沒有後人,斷子絕孫;說人做了什麼業,所以你斷子絕孫,沒兒沒女,就是絕後。但是我們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時候,求子得子,求什麼得什麼。這一段也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相合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引來,就是楞嚴經的耳根圓通。

觀世音菩薩是供養十方微塵數那些佛,而且在每個佛前都是法王子,都是上首弟子,隨侍佛前的。但是我們這供養,一種是身供養,身供養不普遍的;二種是心供養,心供養就普遍了。身供養,隨侍在長者的跟前,或者在父母跟前,隨侍在身邊。二種是心供養,像我們都發願常隨佛學,心供養佛,這屬於心供養。我們的心要學佛,順佛的心,這就叫心供養。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視角:挑戰「21天不生氣」,真修行就是要改脾氣
兩種鼠的習氣所形成的差別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