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0期目錄及摘要

《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0期目錄及摘要

空間正義的唯物史觀敘事——基於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胡瀟

摘要:空間正義問題在社會生活與學術研究領域日益突顯。規模浩大、急促推進的城市化,以及全民深度關注的房地產業問題,更使空間正義有了前所未有的現實緊迫性。作為社會正義的形塑,空間正義表達同時也創生著社會正義。空間正義的理解與詮釋,必須遵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原則,以生產方式為基底,從社會經濟立論,澄明制約空間正義的人權與產權關係;在人與自然、空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互動中,深入探討、闡釋空間連續性和間斷性的內在統一,以及由此決定的空間價值的整體性、普遍性和局域性、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揭示棲居場所正義性體驗的致思特點及其對空間正義社會認知的還原論機制。這種敘事邏輯的尋繹和發揮,將助深化、拓展空間正義研究,彰顯其學術與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空間正義 人權 產權 唯物史觀

作者胡瀟,嶺南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廣州 510440)。

國家與正義——兼評霍耐特黑格爾法哲學「再現實化」路徑

鄧安慶

摘要:黑格爾是最早把現代性作為問題來思考的哲學家。他通過對現代市民社會危機的剖析,基於自然法來形塑「倫理性」國家,以解決市民社會本身無法解決的困難,從而構建起一種不同於一般「社會正義論」的「國家正義論」。但是,在西方主流正義論話語中,黑格爾的「國家正義論」一直沒有得到承認。德國著名哲學家霍耐特為改變這一狀況,致力於「黑格爾法哲學再現實化」的系統工作。其意義應予充分肯定,但其路徑卻頗值得懷疑。如果不從黑格爾法哲學的文本闡釋出發,不遵循黑格爾法哲學的「形而上學」框架,黑格爾「正義論」將「國家」視為自由與正義這一倫理理念之現實化的「場域」、基礎和保障這一根本特點就不能得到合理承認,將黑格爾的「國家正義論」作為「社會分析的正義論」就不能算作是黑格爾法哲學真正的「再現實化」。因此,我們應當回到黑格爾法哲學的文本本身,闡明黑格爾法哲學中「市民社會」作為「倫理性喪失」的中介環節如何通過「國家」的監管和塑造,在一個作為倫理理念之現實化的「現代國家」即「社會國家」中,使建立在個人自由和社會充分發展基礎上的「正義」真正具有可實現的現實途徑。

關鍵詞:正義 國家 倫理理念 市民社會

作者鄧安慶,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上海 200433)。

政府補貼的收入再分配效應

徐靜 蔡萌 岳希明

摘要:用總收入基尼係數隨補貼增加而形成的路徑曲線,同時配合最小基尼係數曲線,可以全面地考察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效應,衡量補貼的收入再分配效率,彌補以往用MT指數法和基尼係數分解法存在的缺陷。運用新測算方法的結果顯示,中國社會保障支出能夠縮小收入差距,但其再分配效率不足,且已經超過基尼係數路徑曲線的轉折點,出現了對部分人「分配過度」的現象。通過調整其分布,可進一步降低居民總收入的基尼係數。

關鍵詞:再分配政策 動態集中度 基尼係數路徑曲線 最小基尼係數曲線

作者徐靜,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上海 200433);蔡萌,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北京 100081);岳希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北京 100872)。

新興市場國家的綜合測度與發展前景

胡必亮 唐幸 殷琳

摘 要:21世紀新興市場國家呈群體崛起態勢,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全球治理髮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既有的「新興市場國家」界定含糊,在西方話語下有很大的片面性,與現實相去甚遠。基於第三世界發展歷史經驗與現實,以及發展經濟學基本理論,從規模總量、制度環境、經濟增長、社會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五個維度構建的綜合指標體系,從世界183個國家(地區)中遴選出新興市場30國,為加強南南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理論支撐。

關鍵詞:新興市場國家 綜合測度指標體系 第三世界 發展經濟學

作者胡必亮,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875);唐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博士(北京 100038);殷琳,鐵道黨校科研所講師(北京 100088)。

子女偏好與出生性別比的動態關係:1979—2017

侯佳偉 顧寶昌 張銀鋒

摘 要:出生性別比是反映生命之初性別平等狀況的基本指標。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出生性別比偏離正常值且不斷升高,2008年之後呈現下降趨勢,但尚未恢復到正常範圍。男孩偏好往往被認為是出生性別比失調的重要誘因。基於152項調查的橫斷歷史元分析表明,近40年來,男孩偏好一直呈明顯弱化趨勢,中國人理想男孩數從1979—1989年的0.6人減至2010—2017年的0.4人,其占理想子女數的比例由34.5%降至27.9%。同時,女孩偏好也呈弱化趨勢,社會整體文化氛圍正在由有性別偏好向無性別偏好轉變。性別偏好對出生性別比的影響在於,男孩偏好和女孩偏好的弱化不同步,出現「相對數變動效應」。當男孩偏好弱化遲緩於女孩偏好弱化時,呈現出男孩偏好相對強化,從而在生育率持續下降的進程中,導致出生性別比上升。隨著男孩偏好與女孩偏好的弱化趨於同步,出生性別比也會恢復正常。

關鍵詞:出生性別比 男孩偏好 相對數變動效應 橫斷歷史元分析

作者侯佳偉,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北京 100081);顧寶昌,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北京 100872);張銀鋒,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天津 300191)。

犯罪化與懲罰體系的完善

時延安

摘 要:懲罰體系是一國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構建和完善應從基本政治制度、社會發展狀況和現實治理需要進行綜合考量。犯罪化與懲罰體系的調整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犯罪化路徑的選擇一定意義上就是對懲罰體系的優化方案。現有懲罰體系有其合理性、現實性和歷史繼承性,應在維持其基本框架的前提下,遵循法治精神,兼顧人權保障的公正價值和社會治理的效率價值,對這一懲罰體系進行調整,即取消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行政法律中的行政拘留,並對這些法律的懲罰類型進行優化,將以剝奪自由為內容的懲罰類型全部納入刑法。以應否剝奪自由作為區分刑法與規定有懲罰內容的行政法各自調整範圍的標準,其理由在於,剝奪自由的懲罰帶有一般性的社會排斥效果,即由此形成個人與社會共同體的相對隔離。由此以刑罰可罰性判斷作為刑法調整範圍應然界限的主要根據,進而尋求一條合理均衡的犯罪化路徑,形成合理公正的懲罰體系。

關鍵詞:懲罰體系 犯罪化 剝奪自由 刑罰排斥

作者時延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 100059)。

論新型網路犯罪立法及其適用

皮 勇

摘 要:新型網路犯罪是網路犯罪的新發展,遏制網路犯罪必須打擊新型網路犯罪。但由於其不同於傳統犯罪,具有「積量構罪」特徵,刑法相關規定的適用遇到困難,按照實質預備犯、幫助犯相關理論解釋難以實現理論自洽。新型網路犯罪立法是回應網路犯罪新變化的正當性立法,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的特殊犯罪方法和限定犯罪危害量的情節要件是其滿足刑事違法性和刑罰可罰性條件的關鍵。新型網路犯罪行為本身的社會危害性相比較而言較低,情節要件彈性大,相關司法適用標準不明確,導致適用率低並出現犯罪圈的不當擴張,為了充分發揮新型網路犯罪立法的功效,必須根據其特殊的罪行構造,制定合理的司法規則,對其構成要件要素進行合理縮限,並對情節要件進行類型化、限定化解釋。

關鍵詞:新型網路犯罪 積量構罪 實質預備犯 幫助行為正犯化 中立幫助行為

作者皮勇,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武漢 470072)。

西方早期漢籍目錄的中國文學分類考察

宋莉華

摘 要:西方漢籍目錄的編纂與中國文學的西傳幾乎同步,是早期西方學界建構中國文學知識譜系的重要途徑。它將中國文學納入西方學科體系,小說、戲曲、民歌等文類作為「文學」分支,文獻意義得到肯定,學術地位得到提升。中西不同文學傳統在漢籍目錄中交匯,導致文體錯位、文體概念並用、術語交叉混用等現象發生。中國原有文體概念在與西方文體對應過程中,外延被縮小或擴大,同時被植入西方內涵,轉換生新,演變為現代文體概念,體現了中西文體之間的相互對話與改造。考察西方漢籍目錄與近代中國文學分類的歷史生成與文體重構,有助於釐清近代中國文學演變的複雜學術理路,揭示近代中國文學觀念、文體界定、知識體系發生的深刻變革。

關鍵詞:漢籍目錄 中國文學 文體分類 互文性

作者宋莉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上海 200234)。

藏傳佛教般若中觀論本土化的歷史闡釋

班班多傑

摘 要:從闡釋學視角考察藏傳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既需要準確理解印度佛教文本、義理本身的一般性,又要肯定中國闡釋者基於自身經驗對印度佛教文本、義理所作的個性化、創造性建構。在前弘期,藏人智者在繼承、融匯印漢佛教中觀相關元素的基礎上增創般若中觀框架概念,初步建構藏傳佛教般若中觀理論系統。針對割據分治、異見泛起的現狀,中期的闡釋者紮根西藏處境,建立新的顯密體系、政教關係、寺院體制,再造出名目繁多的般若中觀命題、學派傳承。至後弘期,闡釋者納繁歸簡,凝練類纂,構建出藏傳佛教般若中觀論的基本概念、理論系統、文本體系。藏傳佛教般若中觀在西藏境遇下經過千年通變與揚棄,最終形成具有西藏特點、中國特色的概念理論系統及傳承文本體系,並整體融入中國佛教的思想洪流。

關鍵詞:藏傳佛教 般若中觀論 闡釋學 中國化

作者班班多傑,中央民族大學資深教授、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北京 10008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0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王海峰:全球經濟繁榮穩定期待東亞模式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