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位16歲留學生的自白:我的勤奮,激怒了美國的寄宿媽媽

一位16歲留學生的自白:我的勤奮,激怒了美國的寄宿媽媽

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轉載已獲得授權。

這是一個高中去美國做交換生的16歲女孩的獨白,雖然講述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經歷,但讀起來卻頗有點驚心動魄。

選擇低齡留學有個很大的風險就是,自己應對人情世故的能力還並不成熟,在面對複雜事件或性格複雜的人時,很容易像文中女孩一樣受傷害卻無處申訴。

寄宿媽媽對中國的誤解也讓人吃驚。西方普通人在媒體與教育系統的共同作用下,對中國的印象似乎並沒有隨中國的飛速發展而刷新。或許有人會說,這個故事都只是西方社會的切面,但從中還是會體現出很多中美文化及不同個性發生衝突時的真實反應。

如果送孩子出國,如果選擇的還是走讀學校,那麼父母和小夥伴們究竟要在前期做好多少準備?學霸君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去不一樣的思考。

作者:楊松一澍,美國留學生,16歲赴美留學。

........................................

在美國那十個月的心酸,從來沒有跟人完整的講過,別人問起美國怎麼樣,也是草草回答還好的。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朋友的孩子,坐在一旁笑說,自己有手有腳又有嘴,怎麼會有問題。

看他堅定自信的眼神,我也想起了十六歲的自己。吵著鬧著不願留在廈門,八月份拖著兩個大大的行李箱飛過半個地球來到美國。但沒有想到的是,十六轉十七這一年,過得像一個世紀一樣漫長,自己瞬間就老了十歲。

一、寄宿家庭給我的錯覺

參加的是高中交換生項目,寄宿在芝加哥旁邊一個小鎮上一戶美國local家裡,主人叫作Regina,單親媽媽,在當地的小學交文學和音樂,體型很典型的五十歲美國女人。領養了一個中國小女孩,Anna,十二歲,在伊利諾依夏天充足的大太陽的照射下皮膚黝黑,又有十幾歲小女孩典型的乾瘦。

開學前的兩周後相處得非常愉快,她們對我相當的客氣,也相當的尊重我的想法。和Anna時常去湖裡游泳,全家一起玩Scrabble,一起辦party邀請附近的鄰居來,我彈琴,Anna唱歌。中介打來電話詢問,我們都給了對方最佳的評價。爸媽聽到了也很開心,為了我在美國住在了這麼好的一戶人家而高興。

開學一周後,才發現別人說美國高中生輕鬆云云的話,部分是騙人的。六門課中選了四門的AP課程(統計、物理、化學、世界歷史),外加一門試探性的旁聽課,天文,每天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兩點。

忙是忙,卻也覺得充實,畢竟有種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的稚嫩奮鬥感,卻忽視了一件越來越明顯的事,Regina和Anna似乎越來越不高興。

於是有一天,輔導員打電話來問我說,你的寄宿家庭認為,你太專註於學習,分給她們的時間太少,她們覺得傷心。我想了一會,覺得是有道理的,於是答應會處理。之後便同Regina交流道歉。她說,沒有事,中介之前有跟我說過中國獨生子女的通病。

聽到她說中國的獨生子女,我愣了半秒,覺得這個詞過分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中介張口閉口也是「你們來自中國的獨生子女」,中介自己本身是華人,她說她以往接觸過的中國交流生很多都是這樣,只顧自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做家務,也不融入美國。

二、在美國像個做家務的工具

之後再一個月,中介在月底的例行電話中突然跟我說,你知道嗎,Regina給了C,這是最差的評價。我驚訝地問中介是不是弄錯了,也告訴她我有在改呀,有做家務,有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m,也有和Anna玩。

中介說,Regina說,一、你生活不規律,每天很遲睡;二、你並沒有真的跟達到交流的目的,她們希望你能多跟她們介紹中國。

我很為自己很委屈,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辯解:「天吶,我今年高三,必須為自己上大學和高考著想,作業那麼多,我有什麼辦法,周圍的同學想要進TOP 1% 也都是這麼的辛苦的。

而且我整天嘗試地教Anna中文,她卻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鄙視,天天問我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無恥地做假,又覺得中文無聊,中國的故事沒有意思,我有什麼辦法?」

中介冷冷地回說,這裡是美國,言論自由,跟你在中國的時候不一樣。Regina就說了,你整天就想要進最好的大學,什麼MIT什麼年段第幾。

我懇求中介不要forward給我爸媽這份report,他們知道了一樣會擔心。但是中介說她沒有辦法,公司規定。於是兩天後我媽在中國時間凌晨五點給我打電話,問我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辯解不清,便跟她說只是誤會,我會找Regina談的。

幼稚的我以為自己可以處理好這些,不要讓爸媽擔心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便去找Regina談心,我們談了很久,我也以為彼此是真的敞開心扉。我也告訴了她因為自己很要強所以總想要最好的,也可能是中國國情的原因。她說,她並不想給我C的評價,只是她覺得傷心,因為她感到我到美國只是為了美國的好大學,她們不過是工具。

於是我就理解的Regina的心態,更認真地想要去顛覆她心目中的中國獨生子女印象。

我幾乎包下了家裡所有的家務,每一周我都要跪在地上用抹布把一樓一百多平方米的木地板用洗潔精抹一遍,濕布抹一遍,用干拖把拖一遍。剩下的房間的地毯和樓下的地毯吸兩遍(最討厭的是吸樓梯,小角落很麻煩),房子的三個洗手間徹底的清理,包括馬桶和浴缸。

經歷了一切最後卻發現其實她們一家並不感激這些,對於Anna,我越容忍她,她越欺負人,而Regina,我卻一直都猜不透自己做錯了什麼讓她依然對中介說我不好。

最糟糕的一次是整理Regina家車庫,發現她們家之所以井井有條是因為雜物都往車庫堆了,把所有大大小小的東西搬出來,掃地沖地灰塵是無以言表的厚,再歸類那些大大小小的東西,沒用的扔了,不要的擺到外面garage sale,有用的擦乾淨放整齊。

從周六的早晨六點一直到下午四點,終於我把原本停不下車的garage整理得可以停下Regina那輛大眾了。

收拾完東西,Regina起床,我跟她說車庫都收拾好了。她很開心地謝了我。我也很開心。於是下樓休息了。

大概過了二十分鐘,Anna跑了下來,我在睡覺,她立刻開了燈,我被叫醒,起來茫然地看著Anna,她衝過來掀開我的被子,說,媽媽找你。

於是我上樓,Regina在車庫裡翻箱倒櫃找東西,我更加茫然了,問Regina 「怎麼了?」她瞪紅了眼睛問我,你賣掉了一個長長的,銀質的,有兩個燈泡的燈了嗎?我回想了下說,對啊,你說傢具都可以賣的呀。

Regina立刻就掉眼淚了,說那是我媽留給我的呀。Anna在一旁面無表情地小聲加了一句,she』s dead。 Regina做要暈倒狀,我就被嚇到了,馬上跟她說我去找回來。

飛奔走穿上衣服,一路狂奔了3 miles ,打了很多個電話問同學路怎麼走,找到了印象中買了這個傢具的鄰居那裡,敲門,沒有人,等了半小小時,回來了,我說明了事情,道歉再道歉,花了三倍的價格把燈贖了回來,回家的路上已經再也沒有力氣跑了。

意料之中地第二天中介又來電話了,劈頭蓋臉地罵我為什麼做這樣的事,事後也不懂得賠禮道歉。很累也沒有爭辯,只是不停地說著I am so sorry. 中介嘰里呱啦了一個小時,心滿意足地掛了電話。我靠在床上,沉默了半小時,直到Anna叫我上去洗碗。

我以為這就是最無厘頭的委屈了,卻沒有想到還有那麼多事等在後頭。

三、Regina讓我自己打電話給學校請假

自己有類似於關節炎的東西,因為膝間液有問題。於是氣候一變就會痛,伊利諾伊的冬天又特別的多雪而且冷,所以時常發作。有一天不幸在早晨很早發作了,痛得沒能趕上校車。

灰溜溜地去敲Regina的門,麻煩她幫我打電話給學校請假,我只能趕上正常課時的第一節課了。她盯了我好一會兒,說,「你自己去打吧。你要我說什麼呢?你沒有趕上校車所以上不了學?這麼丟臉的話我怎麼好意思說。」

我想我當時的表情除了無奈一定還有很大程度的驚奇狀。我病了,想要請掉第一節課,而且是節非正式課,這個叫做丟臉?而且Regina竟然讓我自己打電話給學校?

作為老師,她非常清楚自己請假是違紀行為。於是我就自作聰明地跟中國的爸媽說,你們幫我請假吧,忽略掉了Regina的那部分,只說學校需要permanent legal Guidant的證實。一個小時後我就一蹦一跳地去上學啦。

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一個半月後又發作了一次,這次我直接忽略了Regina(後來想想這是自己做過的無數幼稚的事中的一件),讓爸媽直接幫我請了假。

請假事件埋下的伏筆真的很可笑。

四、一個人在病床上過生日

莫名其妙我總會發現疊好的衣服,我的衣服總是掉到地上。毛巾經常呈攤開狀搭在馬桶邊緣(還好這個家裡沒有男人)。還有Anna時常在詭異的時刻探頭來看我做些什麼。

終於我找到了Anna,說,你坦白吧,這裡就我們三個,Regina會幼稚到把我的毛巾往地上和馬桶?她竟然沒有辯解,說,這是我家,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再次氣結,心想,fine, 難道我還跟十二歲打架不成?

12月31日下午,Anna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玩,拿個小木板從小雪山上兩個人一起滑下來的小孩玩的東西。我受寵若驚地立刻答應了。玩了十分鐘,Anna讓我一個人上,我一往直前地走了上去,下去前都會有推,但是Anna推得非常用力,我啊地叫了一聲就往前沖,結果一下就脫離了小板滾了下去。

Anna遙遠地看著我,過了幾秒她走近都沒走近就往家裡跑,Regina搖曳著她行動比較困難的身體走了出來,周圍幾個小朋友圍著我問我怎麼樣了,顯然大家都被嚇到了。

Regina蠻著急地立刻帶我去醫院。醫生是個印度人,戴著海綿寶寶圖案的領帶,卻耽擱了很久,因為之前沒有生病,醫保程序不熟,醫生讓Regina先記自己的醫保,她不願意,執意要等中介的電話,我痛得要死要活,醫生看不下去,說你先跟我來吧。

醫生指手畫腳地說,大概要過一個月才能好,我就長吁一口氣地躺到病床上了。等了半天沒有等到Regina啦,老護士傳話來說,保險好了,你媽媽說,她要回家準備晚上的New Year party, 遲些時候來看你。海綿寶寶醫生在一旁抬起頭來,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說了句,take care,也走了出去。

病房就安靜了下來,只剩下我一個人,還有護士帶來的冰淇淋。我坐著,吃著冰淇淋,盯著時鐘。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著寫什麼,看著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冰淇凌化了,被護士拿去凍了,再要過來,再化了不知道有多少次,吃到了我整個肚子冰涼冰涼。終於十二點。

Regina還是沒有來,我也知道她們是不會來的了。

對啊,她們憑什麼要記得1月1是我的生日。我在期待什麼,我笑了笑。

十七歲生日,我吃著冰淇凌,滿臉淚痕地自己一個人,坐在醫院冰冷的病床上。就這樣過了。

五、我們不能幫你

大學的面試接踵而來。手撐拐杖我跑了無數趟downtown Chicago。 每次都是從家跛著走上半個小時到車站,做火車一個小時到downtown,為了省錢不做Chicago貴死人的taxi而做公交,跑到約會點。大部分面試官都很體諒,會改成電話或者在火車站附近。

最後一次面試是MHC面試,回來時發現自己匆忙之間上錯了方向的火車一路向北到了另一個州。

下了車,寒風交加的一月,為了面試我臭美地沒有穿幾件衣服。猶豫地拿起電話打給Regina,Anna接到電話。我跟Anna說了一通後,Anna就開始和她媽喊話,電話那頭的我清楚地聽到了她們的對話。

R: (yelling) tell her that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right now。(告訴她我們這什麼都做不了)

A: (to me)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我們不能幫你)

沒有傷心,我掛斷電話。絕望了三秒立刻意識到自己再絕望就真的會被凍死在這裡,撐著拐杖一蹦一跳來回踱步取暖想著要怎麼辦。再跛著回去看時刻表,離這裡最近的另一個車站半小時後還有一班回去的火車。立刻打電話叫了Taxi,等到我覺得自己差不多都被凍成冰棍的時候Taxi終於來了。

我拚命催叔叔快點開車。貌似司機知道如果我不趕上火車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坐他的taxi付幾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開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個車站。我幾乎是要甩開拐杖地跳到了月台,整個月台空空蕩蕩,像極了已經沒有火車了的樣子。

我什麼神都拜了一遍地懇求火車還沒有走,五十秒後,不知道是我拜的哪個神真的靈驗了,呼啦呼啦來了一輛火車,我看著Chicago south 幾個紅光字,幾乎跳了起來(忘了自己少了一條腿結果差點摔倒)。

一路坐回Chicaogo再轉火車回 Orland Park,已經晚上十二點了。這個平原地帶是一篇暗摸摸沒有什麼燈的。我下了車駐拐杖慢慢地走出了車站,越走光線越昏暗,四周都是蘆葦,地上是雪,天寒地凍。

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機械。就是當你的全身沒有任何的知覺。連思維都被凍住。只剩下慣性不停地重複著走路的動作。甚至連恐懼都不會了。

六、幫準備生日Party被告知馬上離開

之後沒有意外地我就發燒了。為了申請,睡眠不足更加嚴重,加上為了社區小時,我去冰淇淋店打工。病就更加的嚴重。

那周六要考最後一次SAT。周前卻一直在發燒。想著Regina「怕丟臉」是不會幫我請假了,就讓爸媽幫著請假了。請了三天的假直到周六。Anna說,Regina生日想辦個surprise party。我說好,有什麼我能做的。她就開始列這個要買那個要煮,這個要邀請,邀請函要怎麼怎麼樣,家裡要布置成這樣那樣。

於是我一一答應了。卻突然想起來周六要SAT。Anna不悅,說隨便,但是你要去不要跟Regina說,說了她就又要開始和中介打電話抱怨,我就支不走她了。我說,那好吧,我想,反正她又不關心我去哪。

周六,出門前Regina問我,你去哪。我說,同學家。她說,哦好。我去了,一直到下午兩點回來,發現Anna什麼都沒有做竟然在玩電腦。我就開始布置這個布置那個,煮這煮那,打掃家裡一直到六點客人都來齊,滿屋子人黑黑的,Regina出現,燈亮,surprise!看到Regina高興的表情。

Regina去擁抱Anna,問她說」你自己做的?」 Anna點了點頭。Regina開心地親著Anna,大家都開心地盯著他們。

轟轟烈烈地下一個周末,Regina接到學院的信,有關我上周六的考試。她當即大怒,說我怎麼可以對她撒謊!我沉默,盯著Anna,Anna卻扭轉了頭。我開始解釋,到了一半的時候她揮了揮手,不願再聽,去給中介打電話了。我下了樓。

第二天早晨,醒來,Anna衝下了樓。說,請你穿好衣服,Regina要跟你說話。過了十分鐘,Regina下來。問我,你沒有什麼要說的嗎。我沉默,想了想,說了那句我說了無數遍的話,很抱歉。

Regina 面無表情地,說了一句請在十一點之前打包好所有的東西離開我家。

七、不喜歡我是因為我做對了太多

要走了,當著輔導員的面,Regina示意我走過去跟她說話。於是就揭開了我所不明白的為什麼自己受了這麼多委屈的原因。

Regina說:Cici你是個這麼優秀的孩子,我知道你什麼都要強,為了好的大學你什麼都不顧。你爸媽把你送到我家來不是為了交流的吧,是為了上美國的好大學!我真的感到很受傷。

本以為接收你,可以讓你看到美國不一樣的,好的地方(原話是the greatness of American),可是你來到這裡以後,卻覺得沒有什麼可以驚奇的,你說那個中國也有,這個中國也有,如果中國這麼好,你還來這裡做什麼!

Regina說到這裡我驚訝地意識到。Regina不喜歡我的原因不在於我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做對了什麼。

她自願接受我,不是為了其他,是為了美國人特有的心理。她想著她從第三世界拯救了一個小孩,把她帶到美國,給你看美國的好,她滿足了救世主心態。

而可悲的是,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這點。沒有表現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來的小孩屁顛屁顛的驚訝感,卻在各個方面都做得沒有比美國小孩差。她的救世心沒有得到滿足,反而受到了打擊。

自己鋒芒畢露地告訴她自己又拿了幾個A,又成了什麼Leader, 是top 1 percent, SAT 2270,大家都喜歡自己,自己進了什麼校隊。以為會讓她高興,卻一點一點地疏遠了對方。既然得不到她想要的,接收我也沒有意義,終於給了她一個機會,將我趕走了。

Regina哭哭啼啼地說,而你竟然不願意道歉。輔導員這個時候轉過頭來,瞪我,你沒有道歉?!我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輔導員是個白人,她繼續說,你們中國的小孩,真的是可悲啊。

整天只會想著自己。這麼好的一家人,對你這麼多好,你真是自私啊。你們這群亞洲獨生子女是怎麼了。只會讀書,只想著從別人那裡拿好處。

再一次,我選擇沉默,盯著地板。我知道Regina還和她說了很多其他東西。

比如後來我才知道的,Regina撒謊說我幾個月都沒有朋友打電話來(因為他們都打到我手機來了),還有比如我孤僻(孤僻到了學校的學生聯名挽留我的地步?),還有比如我偷懶不愛做事(真不知道我走了她們要過多久才會發現衣服爛在了烘乾機里而不是被送到了她們枕頭旁邊),還有我不尊重她不愛說謝謝對不起我愛你。

要走了,我最後看了一眼我住的這層地下室。我一直都沒有對我媽說過我住在地下室。看了一眼這個我蝸居了半年的地方,留著我血淚史的地方。沒有半點不舍。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

唯一的遺憾是自己的幼稚,讓自己受到了這麼多傷害,也讓父母操心了那麼多。我媽打電話來說,澍兒你回來吧。聽到她那句話我才嘩啦啦地越哭越大聲。掛著淚痕從伊利諾伊北到了伊利諾伊南。

八、離開了原來的寄宿社區

可是我還是堅持留在美國。在伊利諾伊南我寄住在了輔導員家,等著她幫我安排下一個家庭,好讓我回到原來的學校去。

卻聽說Regina去我的學校鬧事了。走訪了我所有的老師,訴說了我們的故事,至於她說了什麼,我就不願去猜也不知道了。後來她發現了我的那些沒有經審她的請假記錄,以此為由跟學校說我造假要學校開除我。學校沒有理她,她就以自己的老師職位來施壓,製造輿論。

我想她是真的要把我趕出那個社區了。她也成功了。或許怕我去講她的壞話吧。原來學校的同學覺得很可惜,不願我走。可是我想自己是需要一個新的開始,也少一分尷尬。

輔導員一家漸漸喜歡我,我就接受了他們的邀請,在她們家住了下來。

轉學手續的兩周我在家裡靜靜地坐了兩周,想了很多事。一時間我竟然有這樣的錯覺,Regina,Anna和我,其實我們都是受害者。

我曾經以為,十六歲離家,到世界的另一端,自己一個人,是一件證明了我成熟的事。卻沒有想到,它偏偏就證明了我的天真無知和不成熟。自己直來直去的行為,也給自己造成了自己無法估計的傷害。

在那之後我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開始收起自己的稜角。Regina說我的離開毀了她的名聲。輔導員聽到後搖了搖頭說,你看,這是什麼人啊,明明她把你趕走的。

我笑了笑。自己曾經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沒有錯,說的話,辯解的事,別人就會聽,我也問心無愧。但發現,其實不是的。

這個討厭的社會,如果去和偏見做激烈地抗爭,最後會完敗。就像曾經,自己急紅了臉去和中介爭論,自己多麼的委屈,多麼的沒有錯,卻沒有人相信一樣。他們是真的不相信嗎?才不是。而是他們要站在他們有利的一邊。

至於誰是好人壞人,退一步,不去爭論,時間久了自然明眼人會看清。剩下那些看不清的人,也就不值得你去操心他們理解不理解你了。

十七歲的我,依然帶著天真,總結了這些話。

九、給留學家長的建議

回到開頭憂心忡忡的媽媽們的問題。要出國嗎,要什麼時候出去。我不知道。也回答不了。我只能擺給你一個我看到的,我經歷的,可能不算真實的美國社會,然後大家自己去打算:

不聰明又沒抱負的孩子,去美國燒錢,其實他們並沒有多大的真正的痛苦的。或許會有社交上的苦難,會生活得混混噩噩,但其實沒有抱負沒有夢想的孩子生活在哪都一樣是混混噩噩。

聰明卻沒有抱負的孩子,會像上一代留學美國的那群人一樣。拿到綠卡,在美國有個中等的收入,卻活在社會階層的偏底層,生活的圈子極小,幸福指數並不高。

聰明又有抱負的孩子,會活得痛苦,卻在痛苦中想明白美國。這樣的孩子,去一段時間是會磨礪的,磨礪完就改儘早回國來吧,多作貢獻。

當然,無論如何都有特例的。像我這樣不怎麼聰明也不怎麼有抱負,卻在十七歲蠻打蠻撞地經歷了一番所謂的困難(這個困難只能是和同齡人相比的了)的小孩,在十八歲用自己依然可笑的眼光看著世界,寫下這些,用來騙騙比自己小的小孩。

最後,對在外漂泊的學子們的唯一建議是。不要總因為害怕父母擔心,而隱瞞實情,自己去承擔。只有父母這樣經歷過年歲的人,和這樣愛你的人,才能在人情世故上給你正確的有益的建議。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誠意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如果您對移民、留學、資產配置感興趣,可在公眾號後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復「意向國+稱呼+電話」,將由專業人員為您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移民家園 的精彩文章:

華人注意!中國大使館發警告:這些人請勿再使用原中國護照!
9月11日起,赴美簽證新政策,這種情況將直接被拒簽!

TAG:美國移民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