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缺少」有時對孩子來說意味著更多

「缺少」有時對孩子來說意味著更多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免費訂閱本賬號!




口袋哲學


品味讀書


哲學與人生


來源:穎之老師(yingzhilaoshi)    作者:穎之


01




今天看了一會兒書,看到一個在巴伐利亞幼兒園的實驗。


 


這個實驗想讓孩子暫時從玩具中解脫,看看沒有玩具的情況下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一開始大家對這個實驗惴惴不安,大家擔心沒有玩具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孩子會不會因為枯坐而感到無聊,有些孩子是否會因為無聊而發出攻擊性的行為,孩子經歷過物質的匱乏之後,是否會產生對物質更加強烈的嚮往。


 

人們帶著這些憂慮開始懷疑這個實驗的必要性。


 


不過,巴伐利亞的老師和家長無疑是一批先鋒人物,他們勇敢地做了這個實驗。


 


實驗的剛開始,孩子們似乎還不太適應沒有玩具的幼兒園,整個教室的氣氛略帶尷尬。


 


可後來有個孩子提議把被子放在椅子上,這樣就可以變成一間屋子了。


 


其他孩子立刻表示贊同,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而且孩子們玩得越多,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多,並且孩子們也在不斷地調整遊戲規則。


 


觀察者發現,幼兒園教師的作用也在淡化,平時那些不斷指導遊戲,決定和控制遊戲時間的事情都不需要做了。


 


而這些孩子回到家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呢?


 


他們回到家之後也把玩具收了起來,他們跟家長的關係更加親密,有的不愛睡覺的孩子睡眠變好了,不愛吃飯的孩子也變得願意吃飯了。




02




這個實驗讓我想起來了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孩子不要擁有超過三雙鞋,這三雙鞋也包括孩子在家的拖鞋。


 


鞋子太多,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選。同時,孩子長得快,買太多鞋,也會造成一種浪費。


 


物質的富足反而讓我們意識到簡單的生活反而會給我們帶來更多。


 


我在香港的學生都家庭富足,可以說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但這些年,我卻發現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要求,學習的動力也越來越低下。


 


孩子似乎擁有得越多,就越覺得無聊。


 


不用推算到我們的父輩,我們小時候物質雖然豐富,但是跟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的玩具種類還是非常少的。


 


可是,那時候的我們總是會想辦法用自己有限的玩具玩出不同的花樣。


 


這會讓我們充滿了自豪感,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想像力的人。


 


但現在的孩子呢?似乎很難有這樣的體驗了。


 


他們的擁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在讓他們失去。




03




物質這個東西,有時候會讓人的需求得到滿足。


 


但是物質一旦太多,會讓人失去努力的動力。


 


前一陣子,很多公眾號曾經發過姜文帶著兒子去新疆歷練的文章。


 


姜文這樣做也是因為孩子在家獲得太多的物質需求,而變得缺乏自控力,變得更依賴他人,就連身體也會變得不夠強壯。


 


擁有有太多東西也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變得不愛跟身邊的人溝通,


 


「容易獲得」會讓孩子丟失動力,而「缺少」卻能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一些歐洲上層社會家庭,以及英國的寄宿學校里,有一條他們一貫推崇的基本教育原則——人為地製造物質缺乏的條件,有意壓低學生的生活水平。


 


因為,一個只會坐享其成、只會依賴父母的財產和地位生活的人,在未來很難成為一個成功者。


 


減少給予,讓孩子學會用努力獲得一些東西,這會讓孩子增強內心的原動力,也會讓孩子突破自己的小世界,走進大世界去跟別人交流。


 


作者:穎之,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碩士,香港大學學位教師文憑,正面管教註冊家長講師,香港頂級國際學校資深老師。解讀孩子的世界,為家長和孩子搭建一座溝通之橋,探尋教育的真諦,為你找到育兒的最佳方法。


個人公眾號:穎之老師(ID:yingzhilaoshi)





向你推薦一個老闆公眾號


↓↓↓


老闆智慧


大老闆智慧分享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讀文摘 的精彩文章:

笑看人生峰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
5個爸爸給女兒的婚禮致辭:女兒啊,這就是婚姻最真實的樣子

TAG:優讀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