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今年第一愛情片後勁真大,《芳華》真沒法和它比

今年第一愛情片後勁真大,《芳華》真沒法和它比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一部特別懂得說情話的電影。

「別等我了,找一個可以支持你的普通人。」

「這樣的人還沒出生呢。」

一部特別懂得說狠話的電影。

「他把我當成了我媽,所以我用刀子讓他明白他搞錯了。」

它還有一段顛沛流離的感情經歷,一串好聽的歌,一個令人心碎的結局……

它是商業言情片嗎?

不,它是今年Sir看得最感動的一流文藝片。

它在戛納獲得了最佳導演,並且即將代表波蘭衝擊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獎。

必須,推薦給你——

《冷戰》

Zimna wojna

千萬別被黑白畫面嚇跑——

外媒一條熱評說:

黑白畫面中,你能看到最豐富的色彩

果然,每一幀畫面都在優雅中飽含深意,每一首歌都在韻味中讓你起著雞皮疙瘩。

也千萬別被高冷的片名騙了——

雖然它發生在一段特殊的政治背景里,發生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

但由大見小地,它給了你一段雖然渺小、卻無法忽視的愛情。

可以說,今年最熾熱的愛情故事也不為過。

更別被那個「比喻」帶偏——

可能因為波蘭和我國有過一段近似的歷史,所以《冷戰》被好多人稱為波蘭版《芳華》。

雖然它們都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文工團、秘而不宣的情感……可說句得罪人的,不管是時代描摹、宏觀意識形態的理解度、還有愛情特寫,《芳華》和它都沒法比。

看完它,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蹦出一個問題,想問自己:

你到底能為愛情,付出多少?

Sir相信,大部分答案在這部電影情侶面前,都會黯然失色。

來,講故事——

男主維克多(托馬斯·科特 飾),是一位憂鬱的波蘭音樂家。

電影開始,他聽從組織安排走入貧下中農,到鄉間採集民歌。

他的任務是,在能歌善舞的村民中,組建一個原生態的文工團。

女主祖拉(喬安娜·庫里格 飾)就是被選中的一員。

人群中她並不扎眼。

在灰撲撲的面孔中,第二排第一個的她,很難抓住觀眾的眼神。

維克多卻獨具慧眼。

他喜歡她的歌,喜歡她的臨場發揮。

也許他更喜歡的是,她眼神里射出的特別。

這姑娘,好像心裡特別有主意的樣子。

或者說,是一種原始質樸的生命力,帶著不加修飾的笨拙和橫衝直撞。

她是不懼權威的。

試唱時,哪怕評選老師禮貌喊停,她也要堅持唱完。

- 謝謝

- 讓我唱完副歌

她也不那麼盲從於眾人。

練舞時,她動作不到位,總是慢半拍。

卻自顧自跳得很專註。

在那個年代,這讓祖拉的個人魅力甚至帶有一絲危險,事實也是——

果然,來文工團之前,她因殺害生父未遂,還坐過兩年牢。

維克多問她原因,她理直氣壯回答了Sir在開頭引用的那句台詞:

「他把我當成了我媽,所以我用刀子讓他明白他搞錯了。」

乾淨利落,毫無遮掩,愛信不信。

生性浪漫的維克多信了,也徹底被她迷住。

藝術家撩人果然與眾不同,他沒有展開熱烈主動的追逐,只是遠遠地欣賞她。

用自己深邃的眼睛,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地關注她。

也許在他眼中,這不僅是一位值得追求的尤物,還是純潔生靈的某種象徵。

祖拉也喜歡維克多。

因為他懂她的歌,更懂她的心。

雖然他們一個是小資產階級,一個是無產階級,但兩顆孤獨的心,還是擋不住地碰撞了。

迫於當時的環境,這種跨越階層的戀情是不宜公開的。

再有,據說文工團的政委也看上了祖拉,那維克多就更忌諱了。要知道,人家上下嘴皮子輕輕一碰,就可以讓維克多的人生徹底歇菜。

偷嘗禁果雖然愉快,卻非長久之計——

他們偷偷摸摸地在田地幽會,在河裡裸泳,可他們也越來越期待著,能夠在光天化日之下,和對方在一起。

他們想結婚。

祖拉想把自己徹底變成維克多的女人。

終於,兩人決定鋌而走險。

維克多計劃,在一次赴外演出時跨越崗哨,私奔到巴黎。

那是一個大雪天。

維克多在崗哨邊凍凍索索地等祖拉。

他抽完了很多煙,祖拉一直沒來。

當夜幕降臨,維克多一咬牙,終於自己走了。

這一分開,就是四五年。

再次見面又是一次演出。祖拉再來到巴黎,找到了已經成為酒吧演出者的維克多。

久別重逢,兩人卻互有怨氣。

維克多怨祖拉:為什麼你那天沒來?

祖拉怨維克多:為什麼我沒來,你就自己走了?

沒說出口的,是更傷人的一個問題:

我那麼愛你,可你又能為我做多少?

怪誰呢?這段愛情先天就不容易。

維克多與祖拉的愛情,發生在一個錯誤的時間。

電影《冷戰》的背景,跨越1949到1964年。

對於夾縫中生存、復國不久的波蘭而言,東西兩個陣營之間的它,地位很尷尬。

二戰之後的兩個陣營,就是當時地球的鮮明兩色。

分別是美國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自由經濟體陣營,與蘇聯暨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計劃經濟體陣營。

要麼選東,要麼選西,幾乎沒有國家可以不選。

選隊站好了,就得跟隨著「大佬」,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展開冷戰。

大家都知道 如今的柏林

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衝突的前線

是和平力量與狂暴分子之間衝突的前線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波蘭,也因此非常警惕資本主義的苗頭。組織會在人群中,安插許多「小喇叭」。

維克多和祖拉的感情第一次出現危機,就是因為他得知祖拉其實一直在暗中監視他。

(我要彙報給組織的)就是……戰爭期間你做了什麼

聽不聽慢節奏的音樂

他們的愛情很像一個比喻,一個關於不同階級間火藥味十足的比喻。

但出走就好了嗎?

可惜,維克多和祖拉的分離,發生在兩個錯誤的地點。

波蘭和法國雖然都在歐洲,卻分屬兩個陣營。想見上一面,要等待數年,還要跨越層層阻礙。

再見面,可能已經不復當年人。

- 你有情人了嗎?

- 有

- 我也有

如此巨大的阻力拉扯下,反而見證了愛情的忠貞,一個小動作就看得出——

一個明知沒有未來的吻之後,祖拉匆匆走開。

可才走出幾步又折回來,這一次,是一個濃得化不開的吻。

這個吻的意思大概是:

不管東西差異多大,不管時代多麼艱難,我也想和你在一起。

那就犧牲吧。

為了愛情,他們終於開始獻祭自己。

幾年之後,維克多得知祖拉在南斯拉夫有演出,特意前往。

雖然坐得很不顯眼,可舞台上的祖拉還是一眼就鎖住了他。

她笑了。

然後更快的,笑容消失。

她知道維克多出現會遇到什麼……話也來不及說,維克多就被波蘭秘密警察抓走,扔上火車遣返。

請理解一下 我要見個女人

我的愛人 我的生命

你會說這還算好的,沒把你抓回波蘭不錯了。

是,但更大的犧牲還在後面,這一次,輪到祖拉了。

她首先犧牲了婚姻。

她嫁給一個義大利人,終於名正言順地來了巴黎。

- 所以你結婚了

- 我這麼做是為了我們

她放棄波蘭國內備受尊重的生活,只為在一個又小又破的房間,和愛人合二為一。

但自由世界,就真的對所有人無差別開放、無等級自由嗎?

出身無產的祖拉,融入不了維克多的精英文藝圈。

其實,巴黎的精英們倒挺歡迎祖拉。

但他們的歡迎,總有一種獵奇的味道。

他們喜歡她的氣質,一種來自波蘭的野性氣息。

他們更興緻沖沖地想幫祖拉包裝,比如改寫一下歌詞……可祖拉不懂,也不喜歡。

鐘擺殺死了時間

多麼愚蠢的文字

出於生計,維克多不顧祖拉感受,讓她用法語錄了唱片。

不能用母語演唱的祖拉,完全找不到感覺,被維克多指責表現空洞。

最糟的是,藝術甚至侵襲了生活。

祖拉,被維克多的好色導演好友給睡了(也許是導演以藝術的名義,也許是祖拉想報復什麼)。

維克多一個沒忍住,打了祖拉。

這一耳光,讓祖拉火了,也同時讓她變得更冷靜。

她想清楚了,她要回波蘭,還是不告而別。

不想劇透剩下的情節了。

Sir只能告訴你,下面輪到了維克多為他最愛的女人犧牲;而祖拉還會再次為了他,獻出更重要的東西……

兩人的犧牲越來越瘋狂,彷彿他們只能相信——

也許當犧牲變得無限大的時候,我們倆就終於能在一起?

- 帶我走

- 我就是為這個來的

這部電影里好聽的歌很多,但最不能不提的,就是波蘭民歌,《兩顆心》。

兩顆心,兩雙眼,是什麼在日夜哭泣

你為之流淚的黑眼睛,再也無法與你相見

再也,無法與你相見

誰會愛上這樣的男孩

我只是一個男孩,只有我的歌聲,我會愛到生命最後一瞬

我會,愛到生命最後一瞬

好聽,但不止於好聽。

它還是兩人愛情的開篇、變奏以及終曲。

這首歌第一次出現,是鄉下一個小姑娘在唱。

美好,質樸,歌聲穿越了國家與意識形態的鐵幕,回到了最本源的「人」。

第二次,是文工團的社會主義大合唱,低語吟唱變得整齊劃一,唱出了一個弱小國家的命運。

第三次,是南斯拉夫演出。伴隨維克多被遣返的火車,正好唱到那句「我像個沒母親的男孩」。

此時的維克多,也是個沒有母親(國家)的人。

第四次,是祖拉和維克多在巴黎相聚。

原生態的民歌,變成了小資的爵士風。

歌曲依舊好聽,也許更「洋氣」了,只是祖拉自己唱得不明所以,表情也跟著變得憂鬱。

最後一次,是在法語唱片錄好以後。

聽著陌生的曲調,陌生的語言……

祖拉明白,她終於把自己搞丟了。

所以你還覺得,這只是一首情歌嗎?

這部愛情片,還只是一部愛情片嗎?

在《冷戰》的結尾,銀幕上打出一行字幕:

獻給我的父母。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名字,維克托(Wiktor)和祖拉(Zula),也正是導演帕夫利科夫斯基父母親的名字。

他創作本片的動機,就源於他父母的故事。

小時候我並不以他們為榮,但長大之後,我才漸漸發現,其實他們是我生平所認識的人裡頭最有意思的。他們在華沙和倫敦兩地的愛情故事,說來非常複雜。

結婚、背叛、離婚、再婚、再離婚。

兩人都在距離柏林牆被推倒不久之前去世了。兩人同樣強勢,彼此依賴卻又水火不容。他們都愛著對方,卻又都無法與對方長期相處。

兩人都不是願意讓步的那種性格,誰都不願妥協。

這兩人的性格真有意思,互不讓步,誰也不妥協……

不正像曾經的東西兩個陣營一般?

伴隨著字幕,一首悠揚的鋼琴曲響起,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的變奏曲。

《冷戰》選取的這一段名叫Aria,是巴赫創造這首變奏曲的主題,來源於1725年,他為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德琳娜所作的一首溫柔小品。

簡單流動的音符,是維克托和祖拉一生最好的註解——世界、時代、生活就像一首巨大的命運變奏曲,而愛情,只是其中的渺小一點。

最後。

且讓我們只說愛情吧。

這古典的旋律,彷彿也在向現代提問。

這是個更簡單、更自由的年代,愛情也更加快餐和廉價。

我們常常因為所謂「大事」,委屈了愛情。

我們常常輕易說出「我們不合適」,從而給愛情「止損」。

沒人敢說「愛情無價」了。

因此,那個已經成為「世上最傻的問題」的問題,不會再有人問出口:

你到底能為愛情,付出多少?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他終於承認了長達10年的地下情
還分不清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給你斯坦·李筆下的漫威超級英雄圖鑑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