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晚清時候有一本書叫《官場現形記》,用30多個獨立的官場故事串聯起來寫了60回,將當時晚清的官場怪象真實呈現出來,實在是近代小說現實批判題材的鼻祖。

但我們今天要聊的這本書不是《官場現形記》,這本書比《官場現形記》更「實話實說」,而且它主要是講外國。

這本書就是晚清駐英國大使郭嵩燾寫的《使西紀程》,是一本日記。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當時清朝政府有一個規定,凡是駐外使節都必須寫日記。

要將在國外的所見所聞,包括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部詳細記載,並且定時要呈報總理衙門。

這跟蔣不一樣,蔣是自覺自愿寫日記,晚清那些駐外使節是被迫寫日記。

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自願寫日記是給自己看的,即便給別人看,也多半是死了之後。

而被迫寫日記是要給朝廷看的,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了。

於是,當時那些清朝駐外使節寫的日記,你根本沒法看,全是假的!

各種夾帶私貨,經常「不小心」在日記中展露自己身出外國還多麼多麼忠君愛國。

或者老在日記中寫外國怎麼不行,怎麼不好,總之就是我大清最了不起。

這位郭嵩燾卻很「不上道」,他竟然「實話實說」,將英國的所見所聞全部真實寫在日記中。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郭嵩燾

總理衙門將郭嵩燾的日記選了一部分,有兩萬多字,刊印成《使西紀程》,這作為朝廷內部刊物分發給官員們。

這下可惹了大禍!

朝廷一些守舊的老古董看到《使西紀程》中說英國如何繁榮富強,心裡一萬個不高興——怎麼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呢!

比如《使西紀程》中就寫道英國「法度嚴明,仁義兼至,富強未艾,環海歸心」。

翰林院一個官員趕緊彈核郭嵩燾,「有二心於英國,欲中國臣事之」。(這翰林院的人也是很閑,正找不到一個立功的機會呢)

還有一位大臣指出:「誠不知是何肺肝,居心何在!」要求朝廷撤換郭嵩燾,否則「有違民心」。

那時光緒帝尚未親政,一切大事小事都由慈喜作主。

慈禧是守舊老古董的領軍人物,她看了郭嵩燾《使西紀程》也覺得有大問題,馬上下令將該書禁毀!

那麼《使西紀程》的內容真的是「有二心於英國」、對大清不忠嗎?

李鴻章對此評價十分客觀,一語道破:「筠仙(郭嵩燾的字)雖有獃氣,而洋務確有見地。」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李鴻章

李鴻章認為郭嵩燾有點「呆」,別人都在說假話,你為啥要說真話,這不是跟大多數人過不去嗎?

同時,李鴻章又承認郭嵩燾書中的內容是有利搞洋務的。

朝野上下對《使西紀程》的態度也讓李鴻章有點不爽:「朝野卻如此參毀奏謗,恐怕達官貴人從此襟若寒蟬,中土必無振興之期,日後更無自存之法,可為寒心!」

是啊,禁毀《使西紀程》事小,但卻毀的是那些敢說真話的人,從此言路蔽塞,個個為了自保,誰還實話實說?

禁毀《使西紀程》之後一段時間,遠在英國的郭嵩燾才知道國內發生了什麼。

他寫了一封信給總理衙門,替自己辯解幾句。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晚清總理事務衙門

但遭到朝廷的嚴厲申斥,說他「固執任性」,本來要將他嚴行懲戒,「姑念其駐英以來,辦理交涉事件,尚能妥帖,所以寬大處理。」

朝廷雖然沒有撤他的職,郭嵩燾自己卻待不下去了。若再待在英國,那以後還不得說他叛國了?什麼謠言都會有。

於是,任期未滿的郭嵩燾主動提出辭職回國。

郭嵩燾對一個英國友人說,中國說的人多,做的人少,做的人被說的人折磨,不如辭職早點回國。

確實,嘴炮殺人是我們的傳統。

朝廷接受了郭嵩燾請辭,並馬上派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去接替他的位置。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曾紀澤

曾紀澤到了倫敦,召集駐英使館工作人員為郭嵩燾送行,舉行了一次會餐。這讓郭嵩燾很感動。

更感動的是,後來有人告訴郭嵩燾,曾紀澤請他吃飯送行都是自己掏腰包的,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

但這事不能明說,因為誰知道使館工作人員中有沒有朝廷安插的耳目?

顯然,曾紀澤比郭嵩燾更懂官場,也更「狡猾」一些。

1879年,郭嵩燾辦理完交接事務後回國,這時候中國正發生排外風潮。

郭嵩燾一回國就倒了大霉,他所到之處就被人到處貼標語,大罵其「勾通洋人」。那些地方官對他的態度也十分傲慢。

朝廷許多官員更是以罵郭嵩燾為重任,表現自己的勸勸愛國之心,希望藉此揚名而受到朝廷重用。

郭嵩燾只好不當官了,蟄居鄉野,過清閑日子。但他這樣一個真正愛國之人,怎麼可能閑的住。

即使沒有官職了,郭嵩燾還經常上書李鴻章,發表對國事的看法。

1891年,郭嵩燾病逝,終年73歲。

李鴻章上奏朝廷請為郭嵩燾立傳,請賜謚號。但未獲朝廷旨准。

朝廷說,郭嵩燾出使外洋,所著書籍頗受外界爭議,不為其追贈謚號。

看來,郭嵩燾那本《使西紀程》所留下的後遺症,還未退散去。

郭嵩燾去世後幾年,中國發生了義和團運動,更猛烈的排外風潮。

清朝被禁的一本書,作者死後多年,還差點遭挖墳鞭屍

義和團拳民

當時有一些官員向朝廷提議,挖郭嵩燾的墳墓,對其鞭屍以謝天下。

清廷考慮到挖墳掘墓鞭屍這種事,有違到的人倫,恐引更大爭議。國家正值多事之秋,不宜妄動。

終於,郭嵩燾的墳墓算是保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調查處 的精彩文章:

消失的太平洋「姆大陸」,曾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有一些人還活著,我們卻以為他死了

TAG:X調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