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肩關節損傷的諸多原因,分享給身邊的

肩關節損傷的諸多原因,分享給身邊的

肩關節損傷的諸多原因,分享給身邊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撞擊

由1972年的JBJS(Am)上Neer提出了喙肩弓下撞擊的概念,並提出通過喙肩韌帶的切除和前肩峰成型來治療。在1965至1970年之間,Neer 通過這種方法(少數病例加用了肩鎖關節的切除)治療了50肩的岡上肌肌腱炎/部分斷裂/全層斷裂。在獲得隨訪的47肩中38肩的療效滿意。1986年Bigliani報告了肩峰形態同肩袖斷裂的關係。他將肩峰按形態(在肩袖的出口位上,Y view)將將肩峰分為三個類型:平面型、彎曲型和鉤型。在鉤型肩峰肩袖損傷的發生率高於前兩者。該研究似乎進一步明確了撞擊是肩袖損傷的原因。但其它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中肩峰形態的構成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在肩峰形態是肩袖損傷(肩峰下撞擊)的原因還是結果方面,一直存在爭論。


局部的應力環境、血供以及退變

更多的肩袖部分損傷不是發生在滑囊側而是發生在關節側。三維有限元分析表明在肩關節外展的過程中岡上肌腱的最大張力出現於肌腱前部的關節側(肌腱前部關節側和滑囊側的張力分別為15.0MPa和1.8MPa)。而岡上肌腱的前部關節側正是肩袖損傷最常見的首發部位。肩袖的血液供應來自於旋肱前動脈的外側升支、胸肩峰動脈的肩峰支、肩胛上動脈以及旋肱後動脈。Codman在1934年就提出了岡上肌腱的最遠端10mm為缺血區(Critical zone)。隨後的組織學研究證實了這一缺血區的存在,在這一區域的關節側只有散在的血管分布,血液供應顯著弱於同一區域的滑囊側。岡下肌肌腱的近止點區域同樣也為血液供應缺乏區。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肩袖的血液供應有降低的趨勢。

以上的理論都支持勞損和隨著年齡增長的退行性變是肩袖損傷的病因之一。

肩關節損傷的諸多原因,分享給身邊的


外傷

外傷直接導致的肩袖損傷很少,一般都是在退變的基礎上肩袖的強度減低後發生外傷而導致肩袖的斷裂。


職業因素

從事上肢過頭工作及上肢高強度作業的人群容易發生肩袖損傷。一項研究調查了在12個不同工作崗位工作的733名工人肩袖病變的發病情況,作者發現以下為肩袖病變的職業性危險因素:上臂在大於等於15%的工作時間內屈曲超過45度;上肢高強度作業(forceful exertions)大於等於9%的工作時間[9]。

其它的危險因素

吸煙、遺傳因素等。有研究表明臨床確診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科劉春雷醫生 的精彩文章:

不良反應——臨床常用藥物也要注意

TAG:腫瘤科劉春雷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