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被稱為「民國第一謀士」,後來蔣介石刻意淡化了他的功績

此人被稱為「民國第一謀士」,後來蔣介石刻意淡化了他的功績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身邊有很多著名的謀士,像陳佈雷、張群、楊永泰等等,為蔣介石吞併各路軍閥,做出了前線將士無法替代的作用。

其實,蔣介石還有一個謀士叫何成浚,名氣不大,卻被有些人稱為「民國第一謀士」。

如果說楊永泰、陳布雷是張良式的人物,那何成浚就是酈食其,靠著一張鐵嘴,行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為蔣介石遊說過無數人。

何成浚,1882年出生於湖北隨州的一個富商家庭,早在日本振武學堂學習時,就認識了蔣介石。不過,當時的蔣介石還只是他的小學弟,何成浚在日本一直追隨著的,是同盟會領導人黃興。

黃興去世後,何成浚又開始追隨孫中山。從二次革命開始,何成浚頻繁遊說於各路軍閥中,讓沒有實權的孫中山能發動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鬥爭。

何成浚的資歷非常老,他擔任國民政府第一任參軍長時,張群、楊永泰這些人才剛出道。不過,雖然資歷老,但何成浚的特長在嘴皮子上,只能當謀士,不能當統帥,帶兵打仗更是外行。1924年,他曾和譚延闓率軍進入江西北伐,但被打得丟盔棄甲,蔣介石只得將他調回來,繼續當參謀。

1928年,北伐軍進入濟南,日本人為了阻撓北伐,大肆屠殺濟南軍民,造成了「濟南慘案」。大家都知道,「濟南慘案」被蔣介石視為一生中最大的恥辱,談判期間受到了日本人的百般刁難。

本來蔣介石曾調熊式輝去跟日本交涉,但日本人根本不跟他談,最後,蔣介石想起了何成浚,委託他全權代表自己與日本人談判。

在談判中,何成浚軟硬不吃,有理有節,既沒有激怒日本人,又不失國民政府的尊嚴,可謂不辱使命,受到了蔣介石的大加讚賞。

對付國內軍閥,何成浚更是遊刃有餘,很善於抓住他們的心理,投其所好,提供所需,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也知道他們害怕什麼。

在「蔣桂戰爭」期間,何成浚奉蔣介石之命,勸降桂系將領李明瑞、楊騰輝,以及依附於桂系的湖南軍閥何鍵。何成浚曉以利害,並許以高官厚祿,最終讓這三人臨陣倒戈,致使李宗仁、白崇禧倒蔣失敗。

何成浚本來就是大戶人家出身,他本人更是揮金如土,人送外號「小孟嘗君」。中原大戰時,何成浚作為西線總指揮,沒有像東線那樣打得非常激烈,而是拉了一火車皮的銀元去收買馮玉祥的部下,讓很多已經投靠馮玉祥的地方實力派,紛紛轉而投降蔣介石。

當然,何成浚最精彩的戰例,莫過於隻身赴東北勸說張學良易幟。

何成浚知道張學良愛玩,於是,他作為國民政府的使者去見張學良時,閉口不談易幟之事,而是陪著少帥天天打麻將,在瀋陽城裡花天酒地。當張學良玩到盡興時,何成浚才暗示易幟的事,張學良正在興頭上,也就默許了。

但是,何成浚為蔣介石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為什麼卻一直名聲不顯呢?只因何成浚走錯了一步棋,在西安事變中得罪了蔣介石。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後,電邀老朋友何成浚去西安商量對策。何成浚千算萬算,還是判斷錯了形勢,認為中央軍會和東北軍打起來,蔣介石會倒台,於是便公開支持何應欽來當國民黨總裁。

可想而知,這樣的行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蔣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後,何成浚很快就被雪藏,其過往的功績也被刻意淡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這就叫:「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1949年,何成浚見國民黨大勢已去,自己又不被蔣介石待見,只好去了香港。

兩年後,經老友安排,何成浚去了台灣,擔任閑職,於1961年病逝,終年79歲。

歷史客棧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他本來是韓國皇太子,卻成為日軍中將,還來中國鎮壓抗日
這個日軍士兵參加過南京大屠殺,晚年多次來南京懺悔、謝罪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