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肖伊緋:明朝那些書 ——明版書的魅力與潛力

肖伊緋:明朝那些書 ——明版書的魅力與潛力

原標題:肖伊緋:明朝那些書 ——明版書的魅力與潛力


百萬精品驚現


400年前,江蘇常熟人毛晉開始按頁以黃金作價收購宋版圖書。這位一生嗜書如命的明朝人,先後購藏宋元本及其他善本達8400冊。購書同時,刻書亦聘請學者名士校勘,募集精良刻工,自家出產特製紙張,儼然江南第一「書坊」。明朝人自己的善本書,也沾染著宋版書的「范兒」,帶著「汲古閣」的款,悄然誕生。

毛晉死後不到400年,不用說宋版書依舊一頁難求,即使是他當年校輯刻印的圖書也已成為善本——「汲古閣」成為金字招牌。2011年西泠印社春拍,一套汲古閣校刻的《十三經註疏》拍價達到120萬元。其時,早於這一套過百萬的明版書上拍場的,還有2010年西泠印社首屆古籍拍賣會上出現的一套明代萬曆刻本《資治通鑒綱目全書》,作為整場拍賣最後登台的一件重量級拍品,這件大部頭明版書引起了場內外藏家們的最後一搏,最終以358.4萬元的「天價」成交。


價格過百萬的明版書,在近兩三年,正層出不窮地湧現出來,其市場熱度顯而易見。那麼,為什麼明版書會在近期蓄勢待發,以追趕宋版書價格的強勁走勢獨立潮頭呢?


百萬價值評析


100萬元,在古籍拍賣場能買到一部什麼樣的書?100萬元,可能的確買不到一部流傳有序的宋版書,可能買到的是一部明代汲古閣校刻的經典,也可能是一部明代嘉靖年間的白棉紙本。這些書都是明版書中的精品,相比於宋版書的價格而言,差距較為明顯,但已經不是特別大。也就是說,明版書的價值正在逐步被發掘,有眼光、有實力的藏家及投資者搜求明版書的力度正在空前加強,其市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與毛晉當年追捧宋版書一樣,明朝那些書,什麼時侯也要開始按頁以黃金論價,看來為時不遠了。

粗略了解明版書的藏家都知道,明版書大致分為三個時期:明朝初期的刻本,繼承元朝風氣,多為趙體字黑口,紙多用白棉紙,被藏家珍視為「黑口白棉紙」本,有人認為可與宋元本並立;中期的明本,又被稱為嘉靖本,那時翻刻宋本十分流行,特徵是白口歐字、字體方正嚴謹,也多用白棉紙;後期的明本也被稱為萬曆本。萬曆本魚龍混雜,精良之作雖不多但卻常有內容稀見的珍罕本,其特徵是多用黃色竹紙,字體橫輕豎重。


無論如何,明代作為承襲宋代文風最為濃厚的朝代,其刻印書籍始終以典雅、優美而著稱於世。由於明版書形式美觀,其中明朝嘉靖年間的書頗具宋版遺風,價格也相對較低,成為古籍收藏熱點在所難免。過百萬的明版精品已經用事實證明,繼宋版之後,明版書這邊風景獨好。



明版書將成「主流」


明版書的魅力,興許能說出千條萬條;只一條,它們已經距今400以上,就足以令人感慨動容。想想看,當年著名的明末藏書家毛晉離宋代也不過400年左右。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明版書,就等同於毛晉當年看到的宋版書;只尋思這一條,明版書的魅力不就一清二楚了嗎?明朝那些書,已經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寶貝。明朝那些書,的的確確是真金白銀的好東西。

據業內人士及專家分析,在今後的幾年內明版書還會是市場的主流,這裡邊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明版書畢竟經歷了五六百年的風風雨雨,存世有限,符合物以稀為貴的原則,民國時就有以收集100部或200部嘉靖本為宏願的藏書家,說明在當時就已經收集不易。此外,相對於清版書和民國書來講,明版書是古本,收藏古本代表著一種品位,容易引起高端收藏家的重視。明版書既有一定的量,市場價值又相對較高,相對於宋版書更易購得與操作,相對於其他藝術品贗品風險又小,這些因素無疑對投資者都有一定的誘惑力。


對藏書者而言,擁有明版書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對投資者而言,明版書將成為一種熱門投資品。換句話說,明版書將成為古籍拍賣場上的「主流」,也將成為古籍收藏中的「主流」。


普通藏家攻略


明版書的種種魅力,或許也正如當年人們瘋狂搜求宋版書時洛陽紙貴一般,已經充滿了種種人為的變數。在這些變數之中,「撿漏」只是偶然的短暫機遇,堅持「人棄我取」的藏書策略才是長期的必然途徑。


很多專業知識紮實的藏家開始關註明版書的一些殘本、零本系列,挖掘深層價值。搜淘這種殘本,沒有特別熟悉的專業知識是不行的,因為即使有這樣的機遇,卻沒有這樣的眼光,東西過眼過手也不能最終擁有,將是非常遺憾的。事實上,這種殘本的淘書現場,能駐足細看的多半都是行家,否則爛糟糟、破朽朽的一堆殘次品,誰會有工夫在那兒瞎擺弄?

拍賣場上通過價格競爭與審時度勢,偶爾也會拿到一些令人喜出望外的明版書。比方說常見的「經部」註疏系列,由於常見且流行廣泛,算不得珍罕稀見,但也正因為如此,給喜愛明版書的普通讀者留下了可以承擔的價格想像空間。據學者黃永年講,曾經風行一時的明末「永懷堂本」十三經古注系列典籍,是明末金蟠、葛鼐等刊刻的,書板到清末民國時仍存留著,修補後歸浙江書局印售。這部分明版書現在市場流通量不算少,但原刻、初刻、精印本也並不算多。因為顧忌到其中存世品大部分是清代甚至民國時期補刻重刊之故,這部分明版書在拍賣場上要麼底價勉強成交,要麼流拍居多。這個時候多多留心,還是常常能有一些意外收穫的。


筆者就曾經以底價或稍高一點的拍價購得過一部「永懷堂本」《趙注孟子》與《鄭注禮記》。從拍賣圖錄上打量這類古籍,因為其常見易得,往往拍攝的圖不大、精度不高,拍者一晃眼就過去了。可經過對圖錄與現場投影儀圖像的仔細辨識,筆者當時認為這兩部書有可能是棉紙本。而一旦是棉紙本,即意味著這兩部書可能就是明代原刻原刊之物,即使時間稍微靠後,算個精印特裝本問題也不大。抱著賭一賭、試試看的心理,筆者在幾乎沒有競價的情況下,輕鬆購得。拿到手裡一看,果然是棉紙本;有一部已確定為明代原刻本,另一部雖是清中期翻刻,但明刻風味猶存。兩部書擱在書房裡,所謂「國學經典」的明版書香盎然一室,還是頗有點令寒室增輝的意味。


明版書的不易得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如今書市一些稀見珍罕的清版書、民國刻本動輒數萬數十萬的瘋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相關知識,有機會就淘撿一些明版殘本,對普通藏家而言,是更符合實際投資策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王慶成:太平天國和四書五經
古籍收藏大家李盛鐸:聞有舊書出售必親往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