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際儒學論壇—拉巴特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滕會長作主旨發言

「國際儒學論壇—拉巴特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滕會長作主旨發言

11月14日至16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塞拉法律經濟和科學學院聯合主辦,聯合國不同文明聯盟、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孔子學院協辦的「國際儒學論壇——拉巴特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舉行。來自中國、摩洛哥、埃及、法國、葡萄牙、義大利、衣索比亞、蘇丹、喀麥隆、阿爾及利亞、越南、西班牙、克羅埃西亞、新加坡、以色列、阿聯酋、突尼西亞、多哥、肯亞、奈及利亞、賴比瑞亞、查德、塞內加爾等23個國家的4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建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進行研討。

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滕文生、中國駐摩洛哥大使李立、聯合國不同文明聯盟大使潘光、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校長費里德·貝勒哈等出席會議開幕式。開幕式由穆罕默德五世大學經濟和社會法律科學院院長漢謨思主持。

滕文生會長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主旨發言。他在發言中重點圍繞中國與西亞北非南歐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交往、經濟全球化的演變與發展歷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

關於中國與西亞、北非、南歐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交往,滕文生會長表示,地中海東岸、南岸、西岸的西亞、北非、南歐地區,是古絲綢之路的陸路與海路的結合部和重要通道。人類文明進步所演繹的許多事件、故事都發生在這一帶地區。中國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曾為開通古絲綢之路付出過積極的努力,作出過獨特的貢獻。他列舉了從漢唐至宋元再到明朝不同歷史時期中國與西亞、北非、南歐國家和地區之間友好交往的歷史事件,並指出,今天的地中海沿岸國家和地區,正在成為加強亞非歐三大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聯繫和經濟技術合作,實施「一帶一路」新型國際合作建設的重點地帶之一。他認為,地中海沿岸的亞非歐結合部地區,包括西亞、北非、南歐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將會為推進「一帶一路」新型國際合作建設,為改善全球治理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越來越多的重要貢獻。

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演變與發展歷程,滕文生會長認為,從以新航路開通和地理大發現為標誌的15世紀末算起,到現在的500多年間,經濟全球化大體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也就是三次具有不同特點的經濟全球化。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即從15世紀末到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經歷了400年;第二次經濟全球化,即從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間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末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期間經歷了70多年;第三次經濟全球化,即從20世紀末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30年。

他認為,綜觀世界經濟的三次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過程和歷史軌跡,可以從中得到以下幾點經驗教訓:第一,第一次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和事實充分說明,在世界上對別的國家和民族搞殖民主義是行不通的,殖民主義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了。第二,第二次、第三次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和事實充分說明,在世界上對別的國家和民族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同樣是行不通的,無論是一強稱霸還是兩強爭霸還是多強共霸的霸道行徑都將走進歷史的博物館。第三,第三次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和事實還充分說明,在今天的世界上還要搞逆經濟全球化的單邊主義、所謂「自我優先」的保護主義、孤立主義,也是行不通的。第四,第三次經濟全球化的歷程和事實還充分說明,在當今世界上推行新的自由主義,並把它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思想及其經濟合作模式,同樣也是行不通的了。通過總結和吸取三次經濟全球化所提供的基本歷史經驗與教訓,科學分析當今世界經濟政治的發展形勢、時代潮流的主要特點和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這為促進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促進人類文明取得新的進步,促進全球治理的改善,促進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建立、促進新的經濟全球化的實現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充滿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

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滕文生會長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必然。圍繞這一問題,他提出了五點看法。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在習近平主席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後,在各國各地區的人們中,特別是關注世界發展和人類命運的有識之士中,包括許多國家的一些政要、政黨首領、專家學者、有關媒體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大家紛紛表示讚賞和發表評論。第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天下為公」「天下大同」和「以和為貴」「萬國咸寧」等中國歷史思想智慧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堅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原則,平等交流、互學互鑒的原則,義利兼顧、互利互惠的原則,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和平共處、天下共寧的原則。第四,實現新的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歷了三次經濟全球化,至今仍在繼續,未來也仍將持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立在人類利益共同體的基礎之上的,命運共同體與利益共同體緊密相聯、存亡攸關。而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又是以構建經濟利益共同體為基礎的。所以經濟全球化是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世界經濟平台與必經之道。第五,推進「一帶一路」新型國際合作建設,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舉措和重大步驟。從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並開始實施已經五年了。五年來,這一新型國際合作建設,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參與合作建設的國家及其合作項目正在與日俱增,可謂開了個好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新型國際合作建設將會愈來愈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光明前景。「一帶一路」建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起到的開創性和奠基性的重要作用與意義,以及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昭示的美好前途,將會不斷地顯現出來。

此外,費里德·貝勒哈校長、李立大使、潘光大使也分別發表致辭。

貝勒哈校長在致辭中,通報了本次會議籌備的有關情況,介紹了默罕默德五世大學與中國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人文社會科學交流的情況,認為人文交流對促進中摩友好交往、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李立大使在致辭中指出,在中摩建交60周年之際,國際儒學聯合會與穆罕默德五世大學聯合舉辦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共同就「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和交流,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潘光大使在致辭中著重介紹了聯合國不同文明聯盟的創立和發展情況,認為國際儒聯創辦國際儒學論壇,致力於推動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與聯合國不同文明聯盟的工作主旨和目標是一致的,雙方可以合作共同開展一些工作。

開幕式之前,滕文生會長會見了摩洛哥高等教育與科研事務國務秘書哈立德·薩馬迪、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校長費里德·貝勒哈、前財政與經濟部長法塔拉·瓦拉盧等摩洛哥政界、學界人士,並接受了當地電視台的採訪。

會議期間,滕文生會長向穆罕默德五世大學贈送了手書的書法作品,還代表國際儒聯向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孔子學院贈送了由國際儒聯編寫的「四書」中英文對照讀本。此外,還向新加入儒聯的9位新會員頒發了會員證書。這些會員包括:

Hammes Khalid (Morocco) Professor of Mohammed V Universityin Rabat漢謨思(摩洛哥)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學經濟學教授;Abbas HarounIbrahim Ahmed (Sudan) Research & Studies Director of Rakaiz Al-marifahfor Research & Studies阿巴斯·哈羅恩·易卜拉欣·邁哈邁德(蘇丹)蘇丹拉卜伊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 (Nigeria) Researcher of Center for Nigerian Studies attheIn 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麥克(奈及利亞)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研究員;Josephus Moses Gray (Liberi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University of Liberia約瑟夫·摩西·格瑞(賴比瑞亞)賴比瑞亞大學副教授;Marijan Cingula (Croatia) Tenured Professor of Zagreb University馬瑞江·辛谷拉(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終身教授;Onunaiju Charles Okechukwu (Nigeria) Director of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 Nigeria奧努納尼·查爾斯·奧凱克武(奈及利亞)奈及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Oyetola O.Oniwide (Nigeria) Vice Chancellor of Legacy University Gambia奧伊托拉·奧尼韋德(奈及利亞)甘比亞遺產大學副校長;Tsala Tsala Celestin Christian (Cameroon) Professor of University of YaoundeIIof Cameroun塔薩拉·薩拉蒂斯·克里斯蒂(喀麥隆)喀麥隆雅溫得第二大學教授;Yakham Diop (Senegal) Professor at Cheikh Anta Diop University,Dakar(塞內加爾)塞內加爾迪奧普-達喀爾大學教授。

會議期間,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長張西平、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副會長劉玉和、摩洛哥CODESRIA原主席FatimaHarrak、肯亞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長Kagwanja Peter Mwangi、衣索比亞戰略對外關係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部主任Melaku Mulualem Kelemework、突尼西亞教育部前副部長LabiadhSalem、北京大學教授王中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羅安憲、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萬明、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李洪峰、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教授朱麟、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研究員張瑾、聯合國不同文明聯盟大使潘光、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李焯然、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阮才東、西班牙雷伊胡安卡洛斯大學教授Raúl Ramírez Ruiz、蘇丹拉卜伊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Abbas HarounIbrahim Ahmed、埃及愛資哈爾大學教授Abdelaziz Hamdy Abdelaziz Ahmed Elnaggar、澳門大學教授António V.deSaldanha、非洲發展學會執行主席Bangui Thierry、查德發展研究與培訓中心秘書長Banhoudel Mékondo、阿聯酋包容部參事柴紹錦、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研究員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法國弗朗什孔泰大學教授Gilles Ferréol、阿爾及利亞奧蘭大學教授Hassan Remaoun、賴比瑞亞大學副教授Josephus MosesGray、多哥洛美大學教授KpayeKoffi Bakayota、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終身教授Marijan Cingula、奈及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Onunaiju Charles Okechukwu、甘比亞遺產大學副校長Oyetola O.Oniwide、義大利佛羅倫薩大學教授Patrizia Zagnoli、喀麥隆雅溫得第二大學教授Tsala Tsala Celestin Christian、塞內加爾迪奧普-達喀爾大學教授Yakham Diop等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從不同角度作了主題發言。綜合來看,學者們主要聚焦於以下問題:

關於中國與摩洛哥的文化交流史,學者們認為,通過梳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獻資料,整理中國古代對非洲及摩洛哥的相關記載以及摩洛哥對中國的記載,可以發現中國與摩洛哥兩國文明互鑒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早期歷史文獻中,如《史記》《後漢書》《魏書》等就有關於非洲的記載,南宋時期的《嶺外代答》《諸藩志》中皆有相關摩洛哥的記錄,明代傳教士利瑪竇和艾儒略著作中對摩洛哥亦有介紹。在早期摩洛哥文獻中,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所著《異域聞攬勝》對中國有詳細記載。通過歷史文獻可以發現中摩之間在彼此文化中所留下的痕迹及影響,這對於研究中摩文化交流史有重要意義。

關於歷史上中國與非洲的海上絲綢之路,學者們認為,14世紀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從北非出發,前往麥加朝聖,由此開始了其長達20多年的航海旅行生涯。此後他穿越印度洋到達印度古里,乘坐中國船駛向中國。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1405-1433年以史無前例的規模七下西洋,在親歷下西洋的馬歡筆下,當時明朝人所認識的西洋具體所指「那沒黎洋」——即今天的印度洋。從南海到印度洋,中國航海外交到達當時30多個國家與地區,直至東非海岸。古代歷史上中非的航海活動,搭建起海上絲綢之路記憶的平台,推動東西方相互認知達到了歷史的新境界。今天,我們重溫伊本·白圖泰和鄭和在印度洋上的歷史記憶,對於助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一帶一路」與中國——阿拉伯友好合作關係的深入發展,學者們認為,「一帶一路」對於促進中阿關係深入發展有重要意義。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友好合作關係的深入發展具有堅實的戰略基礎,雙方都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堅持平等互利,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尊重多樣文明,推動文化交流。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友好合作關係在國際外交領域、經濟貿易領域以及文化教育領域上有巨大潛力。穩步發展的中阿友好合作關係呈現出強勁的勢頭,其巨大的潛力正在逐步顯示出來,具有光輝燦爛的前景。中阿友好合作關係的深入發展,必將造福於中國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並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關於多元和合之道與世界和平,有學者認為,共生、共在的基礎是多元和合,多元和合是事物的根本,也是世界的根本。「和」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在中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多元」「共生」「共在」「和合」「協和萬邦」,是中國話語,「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使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所要宣揚的是「多元和合」。我們要向世界表達:中國文化最根本性的因素是「和合」;中國處理對外關係的基本理路是「和合」、是「協和萬邦」。我們要向世界表明:「一帶一路」建設,正是以「和合」為基本理念的中國故事。世界和諧,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共同理想。要維護世界和諧,需要各國人員相互尊重、相互諒解,需要整個人類樹立健康的生態倫理觀念。

關於中非水文明互鑒對「一帶一路」的推進作用,學者認為,通過中非水文明的互識、互鑒,展現中非歷史進程中已有的文明形態,提升中非自主發展的自信心,不僅有助於中非雙方的相互了解,總結合作共贏的歷史經驗,更有助於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實現。

關於墨子的「互惠論」與全球合作和共贏,學者認為,就當前的國際關係來說,和平、穩定和安全仍然是人類不同共同體追求的信念和價值。墨學的一套理念,特別是互惠、互利的根本原則,根本上是為了克服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和摩擦,使人與人、國與國建立起良好的持久性關係。墨學的「兼相愛,交相利」的互愛、互惠、互利原則,就是可奉行的共識之一。它是一個不限於經濟利益的廣泛參與、合作、借鑒、互補、共享、共贏的共生、共存理念。

此外,學者們還就漢語的對外傳播、儒家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比較研究、藝術文化遺產及跨文化的差異性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15日中午,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宴請了所有與會專家學者。

「國際儒學論壇」是國際儒學聯合會近年來為推動以儒學為主幹的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文明對話,講好「兩個故事」(即講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講好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而搭建的一個學術平台,已分別在新加坡、韓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義大利、羅馬尼亞、中國、秘魯、伊朗、斯里蘭卡等國成功舉辦了多屆,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贏得了有關各方的積極評價,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反響,已經成為國際儒聯和國際儒學界的一個知名學術品牌。

本文轉載自「國際儒學聯合會」,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溜須」為什麼會成為「奉承」他人的代稱
慢生活,北宋文人生活「閑事」之美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