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於結腸鏡:你不得不了解的幾個事

關於結腸鏡:你不得不了解的幾個事

結腸鏡是直視下觀察從直腸到回盲部的整條大腸。檢查過程評估大腸病變安全有效。腸鏡技術已經發展到通過在鏡身末端安裝可視化攝像頭來非常清晰的觀察大腸粘膜。同時照相機連接電腦,這樣在檢查過程中可以保存和選擇列印彩色圖片。

篩查和隨訪結直腸癌是結腸鏡檢查的適應症之一。儘管結直腸癌可以高度預防,但在美國,它仍是名列第2的常見及致死性腫瘤。近6%的人一生中有發展為進展期結直腸癌的風險,且無性別差異。正確的篩查方法可以減少各年齡段的死亡率,而結腸鏡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看看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你能鑒別這些結腸病變嗎?關鍵圖片的幻燈片放映,有助於識別良性病變的特徵及潛在惡性病變的風險。

與其它影像檢查相比,結腸鏡在觀察諸如腺瘤這樣的小病變非常有優勢,但是,因為可以取活檢和切除息肉,可以做介入治療是結腸鏡的突出優勢。

二,適應症

關於結腸鏡:你不得不了解的幾個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篩查、評估和隨訪結直腸癌

篩查成人的平均風險

這一領域的領導組織(即,美國癌症學會,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和美國內科醫師學會)對建議結直腸癌的篩查意見不一。但是,普遍都推薦,成人普通人群篩查應該在50歲左右開始,利用幾種篩查方法之一行結直腸癌篩查,其中結腸鏡是每10年一次。

大便潛血試驗、定期可屈性乙狀結腸鏡及結腸鏡隨訪都被建議用於普通人群的篩查。

評估和切除息肉

乙狀結腸鏡檢查中發現直徑大於1cm的息肉是完善全結腸鏡檢查的指征之一,因為有30%-50%的這類病人其他地方還會長息肉。儘管對於小於1cm的息肉是否完善結腸鏡檢查目前仍有爭議,但普遍認為大部分的癌症都是由原先存在的腺瘤發展而來,因此,不管息肉的大小,都應該完善完整的結腸鏡檢查。

鋇劑灌腸觀察到的息肉樣病變可能表示的是假性息肉,真性息肉或癌變。結腸鏡可以鑒別上述病變,同時,結腸鏡還可用於鑒別良惡性狹窄,而單純的影像學檢查是無法準確的鑒別狹窄的良惡性。

當臨床癥狀體征提示結腸癌或(通過影像、乙狀結腸鏡)發現大腸腫瘤,就應該完善結腸鏡檢查下取活檢樣本同時尋找更多的病變。另外,結腸鏡的檢查結果有助於確定外科治療方案。

病理診斷應該基於息肉的完整切除。總的來說,所有超過0.5cm的息肉病變都應該完整切除掉。超過2cm的息肉病變切除後或者擔心腺瘤沒有完整切除的話,一般需要在3-4個月內複查結腸鏡。如果發現殘留組織仍在,需要切除掉,並在3-4個月後再次複查結腸鏡。

對於首次檢查發現息肉的病人,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根據息肉的數目、類型及不典型增生分級來決定結腸鏡隨訪時間。具體如下:

小的直腸增生性息肉病人的癌變風險率與普通人群相當,結腸鏡或其它篩查的隨訪時間可以相同;

1-2個小於1cm的管狀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病人在息肉切除後5-10年內複查結腸鏡;

3-10個腺瘤、超過1cm的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伴有絨毛特點的病人在息肉切除後3年複查結腸鏡;

首次檢查發現超過10個腺瘤的病人需要在3年內複查腸鏡;

分次切除的無蒂腺瘤需在切除後2-6個月後複查腸鏡。

目前腸癌或之前切除了腸段的腸癌

由於對手術方案的潛在提示作用,因腸癌需要行腸段切除的病人應該完善術前結腸鏡檢查。已經因腸癌行了腸段切除的病人需要在術後6個月到1年內複查腸鏡,然後每年隨訪一次腸鏡共2年。有些學者認為如果上述隨訪結果都是陰性的話,建議每3年複查一次腸鏡。

腸癌家族史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家族史的病人建議完善基因檢測和可屈性結腸鏡檢查,或者從10-12歲開始至35-40歲開始查腸鏡,如果檢查結果陰性的話可以每年查一次。這類病人建議行全結腸切除術,因為到了40歲幾乎百分之百都癌變。總體來說,在上述情況下,腸鏡就不能像預防息肉癌變這麼有效來預防這類病人發展為腸癌了。

有一級親屬在60歲前診斷為腸癌、腺瘤或有多個親屬診斷為腸癌或腺瘤的個體,應該每3-5年行腸鏡篩查,篩查時間可以從40歲或比一級親屬最早診斷年齡早10年開始,兩者都可以優先選擇。

如果幾個親屬都有結腸癌,應該考慮診斷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特別是有一個或多個親屬50歲前就有腸癌的。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錯位的疾病,大約70%的病人在生存期內有發展為腸癌的風險。

這類病人應該20-25歲開始或比先症病例發病起始年齡早10年(兩者都可以優先考慮)開始每1-2年行結腸鏡檢查評估。超過40歲後每年行腸鏡篩查。

三,炎症性腸病的管理

關於結腸鏡:你不得不了解的幾個事

儘管很多病人沒有腸鏡檢查確診炎症性腸病,但腸鏡檢查對於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人的隨訪管理很重要。在炎症過程的病變組織範圍確定方面,腸鏡比鋇劑灌腸檢查更敏感,當臨床、乙狀結腸鏡及影像學檢查依據不足時,腸鏡檢查有助於診斷。腸鏡下多部位活檢有助於鑒別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炎症性腸病病人癌變監測方案意見各不相同。全結腸炎病史超過7-10年的或左半結腸炎病史超過15年的病人腸癌風險升高。目前建議這類病人每1-2年篩查一次腸鏡。對於腸道克羅恩病的病人,同樣的腸鏡監測癌變方案也有充分的理由。

最理想的狀態是,因為在炎症病變中識別癌前病變不容易,在結腸炎活動期不應該行腸鏡篩查,最好在炎症病變少的部位取活檢。在炎症性腸病病人不典型增生的篩查中,建議需要取多達64塊的活組檢以達到95%的敏感率。

新的檢查技術,包括色素內鏡、放大內鏡、窄帶成像,在結腸鏡監測中也許可以提高不典型增生的發現率,也讓內鏡醫師省時又高效的取活檢。

更多有關這方面的話題可以看看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和克羅恩病。

四,識別和治療急性出血部位

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腸鏡檢查不但有助於確定出血部位,而且有助於治療干預。內鏡治療可以用去甲腎上腺素注射、電灼術、氬等離子凝固術、結紮治療和/或夾子夾閉都可用來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息肉電凝切除術後綜合征、憩室、動靜脈畸形、痔瘡和輻射引起的粘膜損傷。

在緊急情況下,內鏡醫師可能因沒有腸道準備視野不佳或急性出血病人鎮靜風險而操作受限。在病人可以耐受的範圍內,應該考慮準備用4L的聚乙二醇(例如乙二醇、聚乙醇)或超過2小時服用或使用鼻飼管來清潔腸道。

如果腸鏡檢查無法明確出血部位,可以選擇血管造影術或核素掃描。如果考慮穿孔或梗阻的病人,在腸鏡檢查前應該先行血管造影術檢查。

五,大腸減壓術

關於結腸鏡:你不得不了解的幾個事

腸扭轉是部分腸段的扭曲,最常見的乙狀結腸和回盲部的腸段扭轉,多因腸道阻塞引起並可導致腸缺血。病人可表現為上腹痛、噁心/嘔吐、頑固性便秘和腹脹。盲腸扭轉一般建議外科介入。腸鏡/乙狀結腸鏡可用於乙狀結腸扭轉病人,通過腸鏡在扭曲腸段的行進來腸道減壓。大量氣體的排出提示減壓成功。

急性結腸假性梗阻(Ogilvie綜合征)的臨床特點是沒有器質性病變而出現急性大腸梗阻的癥狀體征。當支持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內鏡減壓來預防腸缺血或穿孔。這個操作過程技術難度高,需要在沒有口服瀉藥行腸道準備下盡量少注氣。

儘管腸鏡有利於Ogilvie病人的管理,但是它仍是有較高的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同時也有隨機試驗無法完成大腸減壓達到預期目的的。

六,禁忌症

孕期行腸鏡檢查風險增高。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目前還沒有孕期相關的腸鏡檢查指南。最大的研究報道是有八個病人在孕期行腸鏡檢查。在這項研究中,6個病人在腸鏡檢查後順利分娩出健康的小孩,一個病人流產,但與腸鏡檢查無關的,還有一個病人選擇性流產。

一般認為,在孕期,除非出現病情嚴重危及生命而只能選擇結腸手術或懷疑腸癌時才考慮腸鏡檢查。腸鏡檢查過程最好在醫院裡而不是在醫生診所里執行。對於有癌症或息肉病史、腹痛及產後期排便習慣改變的病人可推遲腸鏡監測時間。

腸鏡檢查的其他相關禁忌症包括:確診或懷疑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重型結腸炎或重度潰瘍性結腸炎,上述情況下在腸鏡檢查中腸穿孔的風險增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長期便秘——通向直腸癌的一個可怕信號
直腸癌的6類高危人群 有你嗎?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