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身中四箭仍血戰沙場,如此鐵血之士為何弒主稱帝?

身中四箭仍血戰沙場,如此鐵血之士為何弒主稱帝?

原標題:身中四箭仍血戰沙場,如此鐵血之士為何弒主稱帝?


後唐的奠基者是李克用,他手下的十三太保馳騁疆場、威名赫赫,也是他最依賴、最器重的力量。十三太保是按個人本事選的,李克用8個親兒子中只有大兒子李存勖入選為三太保,其他十二位太保都是義子和部將。


李克用養子、大太保、後唐明宗李嗣源


十三太保中出了兩位皇帝,一位是三太保李存勖,為後唐庄宗,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殺。另一位是大太保李嗣源,在李存勖死後登基為帝,就是後唐明宗。李存勖作為李克用的親兒子,登基為帝倒不奇怪,可李嗣源作為義子,最後也能承襲後唐帝位,而沒有改朝換代,就讓人有些詫異了。



李克用嫡長子、三太保、後唐庄宗李存勖

李嗣源是沙陀族人,出身很卑微,開始連姓氏都沒有。但他忠誠質樸、善於騎射,13歲就到李克用軍中效力,被李克用看中收為養子、賜予姓名。李嗣源也非常爭氣,話語雖不多,但關鍵時刻總能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後唐奠基者李克用


上源驛之戰,李克用被朱溫死死圍困在汴州,形勢危在旦夕,年僅17歲的李嗣源拚死守護李克用,冒著槍林箭雨將其救出;任城之戰,李嗣源率三百騎兵大破梁軍,解除兗州之圍;青山口之戰,面對後梁名將葛從周,李嗣源單人單騎勇闖敵陣,身中四箭仍浴血拚殺,名動天下;面對契丹大軍入侵,李嗣源巧用計謀,以少勝多,生擒契丹隊帥;在與後梁爭雄的最後階段,李嗣源力排眾議,長途奔襲守衛鬆弛的汴州,一舉攻取後梁國都,迫使梁帝朱友貞自殺,後梁滅亡。


李嗣源馳騁疆場


在爭雄後梁、浴血建國的路上,李嗣源和李存勖這對干兄弟志同道合、配合默契,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情。但李存勖登基稱帝後,逐漸變得昏庸無道,濫殺功臣,對李嗣源這位軍功顯赫、德高望重的義兄也是猜忌日深,派人嚴加監視,兄弟倆的感情出現裂痕。李嗣源雖然很寒心,但對皇帝的忠心始終未變。



李嗣源的女婿、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公元926年,鄴都兵變,李嗣源受命率領從馬直(皇帝親軍番號)平叛,沒想到兩軍陣前,從馬直卻嘩變了,劫持了李嗣源,而且鄴都城內的叛軍大開城門,將他們敲鑼打鼓迎了進去。這下李嗣源說不清了,雖然他隨後逃出鄴都,收撫散兵,向李存勖上表拚命解釋事情原委,表達自己的忠心,但皇帝身邊有小人阻礙信息,誤會始終沒有得到澄清。最後,百口莫辯的李嗣源為了自保,採納了女婿石敬瑭的建議,攻取了汴州謀求自立。


興教門之變


李嗣源在軍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他這一自立,軍隊將領應者雲集,很多人都跑到他的陣營中。庄宗李存勖率軍征討,但軍心民心皆失,兵變如山倒,只能狼狽逃回洛陽。沒過多久就爆發了「興教門之變」,李存勖被郭從謙率領的叛軍射殺,李嗣源隨後率軍進入洛陽城,履行監國職責,將郭從謙族誅,為李存勖報了仇。在各方強烈勸進下,926年四月二十日,年已六十的李嗣源在西宮稱帝,史稱後唐明宗。


後唐樞密使安重誨


李嗣源是窮苦出身,一路走來又歷經磨難,所以他比較體恤百姓,廢除苛捐雜稅,大幅削減宮中用度,驅逐宦官和伶人,宮中只留了30名宦官;他不唯門第,以德才選人,每年都對官吏進行嚴格考核,獎優罰劣;他不徇私情,嚴懲貪腐,肅清吏治。在他七年的精心治理下,國家安定,吏治清明,人民休養生息,經濟社會得到了平穩發展。



李嗣源三子、後唐閔皇帝李從厚


但李嗣源晚年也有嚴重過失,主要是他疑心過重,隨便殺戮大臣,尤其是連續誅殺了宰相任圜和樞密使安重誨,使得君臣離心,父子猜忌,國家元氣大傷。他晚年患重病之時,次子秦王李從榮發動叛亂,率兵攻打宮門,妄圖奪取帝位。宮中禁衛軍奮起反擊,最終平定叛亂,誅殺了李從榮,但李嗣源卻因驚、愧、恨交加很快駕崩,終年六十七歲。他的三子李從厚隨即登基稱帝,史稱閔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缸 的精彩文章:

程咬金忠勇善戰,但人生末節有污點!
他的決斷促成骨肉相殘的流血政變

TAG:老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