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幾乎是一個百戰百勝的朝代,但奇怪的是,世人給它的評價並不高

這幾乎是一個百戰百勝的朝代,但奇怪的是,世人給它的評價並不高

原標題:這幾乎是一個百戰百勝的朝代,但奇怪的是,世人給它的評價並不高


隋朝是歷史上第一個開國即盛世的朝代,隋文帝開創的「開皇之治」,使隋朝走向強盛,為隋煬帝時期的東征北伐提供了基礎。



談及隋煬帝,常會有人將其與「昏庸無能」聯繫在一起。其實,翻開歷史,便可發現隋煬帝此人功遠遠大於過,如:南下伐陳、滅吐谷渾、破契丹、三征高麗,使中國疆域擴充數千里。開鑿京杭大運河連接南北、正式實施科舉制度,擴建東都洛陽,又使西安、北京、揚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城市,重開連接西域的絲綢之路等等... ...一定程度上,唐朝盛世算是得益於隋朝。


隋煬帝之所以在後世人心中形象不怎麼樣,無非還是成王敗寇的原因,若不是四處征戰、濫用民力,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或許,隋朝還不會滅亡那麼快。然而,歷史沒有如果,隋朝敗在了隋煬帝的手裡,那在人們心中,他就是「昏庸無能... ...」一時罪孽,卻留下了千古功業。


作為後來人,我們很難去評價他做的到底是對是錯,若單論隋煬帝的功績,其名定然可以如秦皇漢武一般,流芳百世。那麼,今天我們便來說下,隋煬帝統治時期,究竟有哪些赫赫戰功。



征伐林邑——林邑地處越南中南,以盛產奇珍異寶為出名,隋煬帝盯上此地,便於大元年間,命劉方為罐州道行軍總管,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統領隋軍侵略林邑。


公元605年,隋朝大軍自水路而行,抵達林邑入海處,遭到早已埋伏於此的林邑軍隊伏擊,劉方指揮隋軍反擊,大敗林邑士兵。三月,隋軍抵達闍黎江,在正要渡江時,再次遭到林邑軍隊的阻擊,劉方下令士兵擂鼓迎戰。


一時間戰鼓喧天、殺聲陣陣,隋軍強大的氣勢竟然嚇得林邑士兵不敢上前,從而潰散。



林邑人阻擊之心不死,在隋軍渡過闍黎江,進入腹地三十多里的時候,突然從四面八方竄出幾十頭大象,衝進隋軍陣中,頃刻間踩死不少隋朝士兵。劉方知道對方早有準備,忙穩住軍心,命令所有士兵以強弩對抗。


大象由於體型笨拙,在強弩面前,等同於活靶子一般,很快,象群中傳出陣陣嘶吼,大象全都掉頭而逃,位於後方的林邑軍隊躲閃不及,被象群衝散踩踏。劉方趁此機會,率領隋軍與之戰在一起,大破林邑軍隊。此戰斬殺林邑人無數,俘虜數以萬計,可謂是戰果豐碩。


趁著士氣高漲,劉方率軍隊一路南下,勢如破竹,但凡擋道者,盡皆破之。隋軍來到大緣江,林邑人想借天險防禦,又被擊破,隋軍連續八天奔襲,終於抵達林邑都城。同年四月,林邑王梵志棄城而逃,劉方率軍入城,繳獲純金打造廟主牌位十八枚。


其後,劉方找人石上刻字,完整記錄了此次征伐戰績,便率領軍隊班師回朝。


此次隋軍對林邑的作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在最南方的位置作戰,時至今日,這項紀錄都還未被打破。而且林邑一戰,隋軍不僅力挫林邑大象軍隊,還攻陷了林邑首都,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侵略」戰果。


此戰之後,南方蠻族再也不敢鬧事,徹底歸附,從此對隋朝年年進貢,這便是古代中國的榮耀。



馴服契丹——公元605年,因契丹人頻繁襲擾營州等地,隋煬帝特令韋雲起為統帥,統領突厥士兵征伐契丹。突厥族的啟民可汗拿出兩萬騎兵,任韋雲起調遣。韋雲起把這兩萬突厥士兵劃分為二十營, 每四道為一路,每營相隔不得超出一里,行軍途中忌喧鬧交耳。


通信以鼓角為準,鼓聲起則行,角聲其則止。同時,韋雲起規定,若非緊急要事,軍中士兵不可馳馬而行,否則按軍規處置。期間曾有一個突厥士兵違抗命令,被韋雲起斬於帳前,首級掛在營外示眾。自此,突厥眾將每當面對韋雲起時,皆腿顫股寒,不敢對視。



契丹人原本是依靠突厥而生,所以,對突厥人沒有什麼敵意,這也是隋煬帝此次征討契丹,派突厥軍隊的用意。契丹人並不知道面對的敵人為歸附隋朝的突厥軍隊,於是,便放鬆了警惕。韋雲起利用這點,矇混進了契丹國內。


每當有契丹人盤問時,韋雲起就讓突厥士兵謊稱他們一行是商人,準備借道去柳城與高麗人交易,契丹人並未懷疑。韋雲起靠著這一招,終於摸到了距離契丹營地僅百里的地方。為了不引起契丹人猜忌,他們白天假裝前往南方,晚上又偷偷繞回,向著契丹營地進發。


待前行到距離敵營只有五十餘里的時候,韋雲起命令部隊就地紮營,待天亮發起進攻。翌日凌晨,天色微亮,契丹人還在夢鄉中,五十里之外的韋雲起軍隊卻已經整裝待發,一聲令下後,兩萬突厥騎兵殺氣凜然,策馬向著契丹大本營疾馳而去。


五十里說多不多,也就半柱香的時間,兩萬突厥鐵騎便已殺到帳外,一時間戰馬嘶鳴,殺聲震天,許多契丹士兵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便稀里糊塗成了刀下鬼。此戰甚為輝煌,以極小代價重創契丹軍隊,並且俘獲大量奴隸,其中,女子帶回隋朝,男子當場斬殺。


自此,契丹人再無膽挑釁隋朝,每年都乖乖向中原納貢。



震服伊吾——公元608年,隋朝大業四年冬季,隋煬帝詔令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為王門道行軍大將,率兵前往西域伊吾國修建伊吾城,與此同行的還有吏部侍郎裴世矩。


薛師兄深知要建伊吾城,必須先攻下伊吾國,但是,伊吾國位於茫茫荒漠中,自然條件極其艱苦,此戰想必沒有那麼容易。最後,薛世雄想到突厥的啟民可汗對於荒漠極為熟悉,便邀約其聯合出兵征伐伊吾國。


然而,等到真正發兵的那天,啟民可汗因故失約,薛世雄退無可退,毅然決定孤軍深入,穿越這茫茫荒漠直插伊吾國心臟。當時西北地區寒風肆虐,荒漠中經常出現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稍有不慎,整支軍隊都可能葬身於此。



但是,薛世雄決心已定,此戰不拿下伊吾國是絕沒有臉面回去的,終於,經歷晝夜趕路,伊吾國出現在眼前。薛世雄當即精神一震,立刻下令全面進攻,以最短的時間結束戰鬥,伊吾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懵了。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如此惡劣天氣下,隋軍竟然還能尋到伊吾國,猶如天降神兵。伊吾軍隊在此之前沒有任何防備,眼下隋軍來襲,自然沒有阻擋之力,很快全部繳械投降。接收了俘虜之後,薛世雄在伊吾城東側建立一座新城「新伊吾」,並在回朝前,留下一千士兵鎮守此地。


自此,這座「新伊吾」便成了隋朝控制東西交通要道的一處重要戰略之地。



殖民吐谷渾——吐谷渾與突厥人一樣,都生活在西北之地,不過吐谷渾要比突厥人更溫順一些,他們的生活還處於半游牧半定居階段,首都伏俟城距離青海湖僅有四十多里。早在隋文帝時期,吐谷渾便與隋軍有過交戰,奈何完全不是對手,節節敗退。


就在隋朝要徹底剷除吐谷渾時,突厥族對隋朝宣戰,至此,吐谷渾僥倖躲過一劫。雖然吐谷渾軍事實力不強,但其佔據著多處戰略要地,比如河西走廊主幹線青海道,此路乃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隋煬帝為了奪回此地,多次運用「以胡制胡」的策略,牽制吐谷渾。



公元608年,隋煬帝派裴世矩說服鐵勒諸部,攻擊吐谷渾,沒多久,吐谷渾遭到襲擊,吐谷渾可汗伏允趁亂逃走,之後向隋朝求救。隋煬帝遂派王雄、宇文述前去「應降」。宇文述率領隋朝大軍抵於羌城之下,吐谷渾可汗伏允看隋軍殺氣騰騰不敢進行投降,反而率殘部向西逃竄。


之後,宇文述引兵追擊,一路上連破吐谷渾兩城,殺敵三千,俘虜吐谷渾王侯數百人,男女奴隸達到四千餘人。


公元609年,隋煬帝御駕親征,名銀青光祿大夫劉權率軍出伊吾道,中途與吐谷渾軍隊相遇,雙方展開激戰,吐谷渾軍隊不敵,遂向西潰敗。隋軍乘勝追擊,俘虜數千之眾,而後又一鼓作氣,攻下吐谷渾首都伏俟城。


至此,整個吐谷渾疆域全部落入隋軍手中,而吐谷渾可汗伏允則逃至南部雪山,不敢再回。


此戰使得隋朝疆域再次擴大數千里,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達庫魯克塔格山脈,南接崑崙山脈,如此廣袤國土,皆為大隋所有。其後,隋煬帝下令,將吐谷渾舊地設立西海郡、河源郡、鄯善郡、且末郡,其中的西海郡,便是原吐谷渾的首都伏俟城。


為了填補吐谷渾地區人口,隋煬帝下令,將隋朝內所有犯法之人,全都移居到此地戍邊,並發西方諸郡運糧以供給之... ...隋書贊曰:「竟破吐谷渾,拓地數千里,並遣兵戍之。每歲委輸巨億萬計,諸蕃懾懼,朝貢相續... ...」


參考資料:


『《隋書》、《資治通鑒·隋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國即盛世的朝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有一種特殊職業,雖然不是正式官員,但卻很容易就當官了
這個人與張儀齊名,憑藉一張嘴,竟然要回了十座城池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