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明隆中對的一句話,跟出師表中一句話自相矛盾,揭示了蜀亡原因

孔明隆中對的一句話,跟出師表中一句話自相矛盾,揭示了蜀亡原因

托《三國演義》的福,羅貫中把諸葛亮的形象太高了幾個檔次,蜀相本來的歷史地位就很高,後世文人皆以他為楷模,連一向高冷的大詩人杜甫都盛讚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時代跟羅貫中可差了近一千年啊,由此可見諸葛亮很早就受到世人的認可,只不過羅貫中把孔明的知名度傳播到街頭巷尾,尋常百姓都知道三國有一個智謀近妖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形象幾乎完美,即便他最終也沒完成任何人的心愿,自己也是飲恨而死,從結果上看,諸葛亮的一生似乎有些失敗,但人們依舊認為他是一個智慧超群的人。說實話這就有點不公平了,因為自古以來政權更迭都以成敗論英雄,憑什麼諸葛亮失敗卻被人歌頌。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也不是沒有決策錯誤的時候,諸葛亮也做過錯事,而且這事他自己都承認,此事便是對益州的治理,蜀漢入益州前,孔明說益州沃野千里,但經營益州幾十年後,孔明卻說益州疲弊,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孔明被劉備誠意所感,答應輔佐劉備。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當即孔明就給劉備分析了一下天下的形勢,還給出了明確的戰略方針。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對益州這塊地方有過這樣的評價: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說益州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是天府之國。很明顯諸葛亮建議劉備取益州再圖天下。

後來劉備還真是這麼做的,歷經千辛萬苦,死了無數將士,連大軍師龐統都為此犧牲了。劉備取益州,佔據整個巴蜀地區,在此建國稱帝,定都成都。但是國家的治理卻沒劉備什麼事,因為劉備只當了兩年皇帝就一命嗚呼了,這也難怪,劉備稱帝都六十了,還能撐幾年啊。劉備駕崩,蜀漢的國政就全交到諸葛亮手上,可是諸葛亮把沃野千里的益州治理好了嗎?咱不用分析,諸葛亮自己給出了答案,出師表中諸葛亮是這麼說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劉備為取益州前,這地方沃野千里,劉備取益州後,諸葛亮一番折騰之下,益州就便疲敝了,這不是接自己的短嘛。很明顯這兩句話自相矛盾,但卻又是事實。劉備入蜀前,益州相對富饒,但劉備死後,諸葛亮先後數次北伐,帶走了蜀漢的青壯年勞動力,益州沃野無人耕種,導致國庫空虛,國家實力衰弱,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敗亡。當然這也怪不了孔明,形勢所迫,北伐勢在必行,而戰爭和休養存在天然的矛盾,諸葛亮只能盡量調和,以致於蜀漢不要亡的太快,只能說蜀漢存在先天缺陷,敗亡是早晚的事,諸葛亮只能續命,不能救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他足底有黑痣,將軍笑道:我的比你大,必然比你長壽!將軍卻先死
秦瓊尉遲恭,誰是隋唐第一武將?隨著這塊碑的出土,終於有結果了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