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潮旅行 | 紐西蘭霍克斯灣 山海邊的理想國

潮旅行 | 紐西蘭霍克斯灣 山海邊的理想國




紐西蘭霍克斯灣 


山海邊的理想國






霍克斯灣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岸,是一個延伸100公里的半環形大海灣,由於日照時間長和地中海氣候,霍克斯灣也成為紐西蘭最溫暖、最乾燥的地區。霍克斯灣的難忘,是一種遇見理想國般的興奮與感動。一群可愛的人和獨特的生活方式,在這裡落地生根。毛利人、藝術家、葡農、果農,都在理想的生活中盡情綻放著生命……









老爺車巡遊 穿越時光隧道




霍克斯灣因裝飾藝術建築遠近聞名,擁有充沛的陽光和肥沃的沿海土地,盛產上乘葡萄酒和美食佳肴。內皮爾(Napier)是霍克斯灣地區唯一的城市,以休閑城鎮和旅遊勝地著稱,市中心更有時間膠囊的感覺,人們華麗麗地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畫風中。內皮爾市與霍克斯灣地區擁有濃厚的裝飾藝術文化,古董店、古著店遍布街道,店內隨處可見蓋茨比風的服飾,當地人為之趨之若鶩。每年二月都會舉辦的「裝飾藝術節」(Art Deco Weekend),也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裝飾藝術節。屆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老爺車隊和精心打扮的人群,會歡樂地相聚在這個沿海小城。在復古的建築中,集體穿越。




1985年,裝飾藝術信託基金在內皮爾成立,其目的是為了推廣和保護目前公認的世界級裝飾藝術建築群。在信託基金舉辦的活動中,每年的亮點就是崔曼斯裝飾藝術周。自從1989年開始,裝飾藝術周已慢慢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節日,每年吸引著4萬多遊客來到這裡。其實一直很喜歡上世紀20-40年代,在那個紐約的爵士時代,在那個人人對自我要求頗高的流金歲月,紳士和淑女們一絲不苟地裝扮著生活和自我。而今天的內皮爾,正是由一群價值觀和審美高度統一的精英組成,他們像是永遠停在了那個摩登年代,用共同的審美和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上演著不太現實的戲碼,卻又和諧地走出了一條情人敬佩的路。他們的日常,是行者眼中的遠方,也是最想抵達的遠方。




以「南半球裝飾藝術之都」而聞名的內皮爾被公認為是除邁阿密以外,裝飾藝術派建築最為集中的城市。這座城是在1931年大地震後全部重建的,整個城市都帶著濃郁的Art Deco風格。主要表現是建築上的回紋曲線線條、金字塔造型,希臘古典柱式等元素,表達了當時權貴階層所追求的高貴感。霍克斯灣還居住著許多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其作品陳列於遍布當地的眾多美術館與家庭工作室內。乘古董車遊覽市中心是不錯的選擇,戴上誇張的髮帶或帽子,可以迅速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欣賞獨特的20世紀30年代建築。或是去參觀50家不同的美術館與家庭工作室,親自拜見藝術家並參觀他們的創作環境,同時欣賞不同類型的紐西蘭藝術。穿著精緻的老紳士,會細細講述本地人的生活,在城市和海岸,探索內皮爾的歷史……




可以自由地過理想中的生活,並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類,這是多麼幸福又幸運的事兒。而在紐西蘭,我見到了這種可能性。敬佩的同時,也夾雜著,感動…… 








走,去破風,去喝酒!




霍克斯灣的陽光真好啊,自駕來的路上就看到很多騎行的隊伍,這項在當地極為風行的運動,既健康,又能較為完善地欣賞到霍克斯灣不同的地貌。騎行,實在是體驗一個新目的地的好主意。霍克斯灣的美景從森林茂密的魯瓦希尼山脈一直延伸到卡威卡山脈。這裡的地勢多種多樣,從山區、陸地延伸至海岸,再到希利唐加平原,形成了豐富的地貌。一條條寬闊的河流從這裡奔騰著,匯入藍色的太平洋。這裡的風是甜的,人們的笑容也是甜的,植物都因為日照充足,個頭特別大,動物對人類充滿安全感。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騎行,是件再愜意不過的事。在霍克斯灣的第一站,在車輪上,完全領略了什麼叫真正的田園牧歌。




霍克斯灣的騎行服務很成熟,什麼類型的單車都有。作為紐西蘭18條超級自行車道之一的霍克斯灣自行車道 (Hawke"s Bay Trails),沿途遍布著充滿田園氣息的葡萄種植園和風格迥異的酒窖,以及令人心曠神怡的湖光山色。從紐西蘭國家自行車道到小型的非公路郊野騎行道,在紐西蘭,眾多一流的騎行線路,絕對是騎行愛好者的天堂。從阿胡里里(Ahuriri)出發,前往北哈夫洛克(Havelock North)。沿著Marine Parade一路前行,來到位於克萊夫(Clive)濕地的圖克圖克河,這裡有很多野生的黑天鵝。然後沿著圖克圖克河,前往繁華的北哈夫洛克(Havelock North)小鎮。周邊聚集了很多酒庄,道路兩邊接連不斷出現的金色葡萄園,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令人迷醉的光。




霍克斯灣是紐西蘭最古老的葡萄酒產區,以口感濃烈的霞多麗著稱。品嘗葡萄酒是霍克斯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裡有紐西蘭頂級的葡萄酒庄。傳教區酒庄(Mission Estate)是紐西蘭最古老的酒庄,自1851年建立以來,始終由同一所有者經營,其高品質的葡萄酒一直以來享譽盛名。酒庄擁有170多年悠久的葡萄酒釀造歷史,而第一代創建者,來自法國。1838年,一批法國傳教士遠道而來,在紐西蘭北部建立了馬利亞修道會(Marist Mission)。1897 年,傳教士們收購了佔地800英畝的明聖酒庄。1909年,創始人史密斯(Smythe)先生決定將原先的社區和大宅搬遷。在之後的近百年間,酒庄持續發展,在1998年通過了ISO14001認證,直至2007年的生產線擴建,已實現了每年壓榨葡萄2000噸的產量。每年有超過十三萬的遊客,見證著紐西蘭葡萄酒產業的榮光。而古典優雅的酒庄建築,也在穿越百年的時光里,依舊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告別了紐西蘭最古老的葡萄酒庄,騎行公司的麵包車已經拉著拖車等在了酒庄門口,原來我們並不需要酒駕騎行回城。開車的是騎行公司女嚮導的先生,副駕上坐著他們的狗狗。和所有愛坐在副駕上的狗狗一樣,它乖巧地望著前路,卻也有見到生人的興奮,不停搖著尾巴。望著窗外匆匆而過的金色葡萄園,感嘆著霍克斯灣童話般的初印象。








理想中的山居生活




在霍克斯灣的三晚,入住位於Havelock North的黑穀倉葡萄酒庄山澗莊園度假屋(Black Barn Retreats),我想絕對是大多數人典型的Dream House。我們入住的這套別墅有三個卧室,當季房價每晚只需990紐幣。超高的性價比,特別值得大家庭入住。




在紐西蘭,葡萄酒庄的功能性非常多元化,很多酒庄會在自家莊園中建造大型別墅,向外出租。還有騎行、婚宴、騎馬、採摘葡萄、踩葡萄等一系列充滿互動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在滿是葡萄園和橄欖樹簇擁的山澗,絕世獨立的大屋安靜佇立。告別前些天陶波的艷陽,入住別墅的幾天,霍克斯灣在陰雨中呈現出了另一番姿態。在濛濛細雨中,安靜體會Dream House對於我等在水泥森林中成長的繁忙都市人之意義。




黑穀倉酒庄別墅的所在地,是紐西蘭重要的葡萄酒產區,霍克斯灣北部的哈維諾(Havelock)村莊。在山巒和海邊錯落而坐的16座別墅內,日夜都被無限拉長。時光靜好,在碩大的房間內,我們還是喜歡擠在大大客廳的一角,圍桌而坐。夜晚的風雨拍打著落地門窗,女生間相互給予的溫暖,點亮了夜空,蔓延了整個大宅。大多數時候,人的需要其實很簡單。只是在紐西蘭這樣的純凈之地,尤為明顯。




天亮了。山谷腳下,小小的咖啡店剛剛開門。和上次來紐西蘭時所見的基督城集裝箱商圈一樣。山腳下的咖啡店,讓冰冷的集裝箱變得清新美好,充滿活力。這家小店,承載了居住在這片山上的農戶和居民的日常所需。不一會兒,穿著雨靴的local們,陸續把皮卡車停滿了咖啡店前的草坪。他們的車上掛著泥土,牛仔褲上也掛著泥土。抱著小寶寶的媽媽頭髮蓬鬆,只是簡單地抓了個馬尾。牧羊犬從后座上跳下來,搖著尾巴歡快地跑著,神采奕奕。今天的天氣應該不錯,一個嶄新的太陽在雨後的霍克斯灣,漸漸露出了頭。




穿著雨靴的當地人在咖啡店汲取了滿滿的元氣,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Te Mata Figs無花果園的Uncle Murry帶著孩子般的狗狗回到果園,這個由他們夫妻精心呵護的果園,不但是兩人的驕傲,也是霍克斯灣的驕傲。霍克斯灣以本地優質原生有機食材為榮耀,每個種植者都精心呵護著自己出產的優良品種。在溫暖的地中海式氣候的霍克灣,Te Mata Figs培育出了23個品種之多的無花果,且每種都皮滑肉甜、粒大飽滿。每年的1月到4月是紐西蘭無花果的收穫季節。新鮮的無花果是夏日最甜美的水果之一,掰開外皮,裡面是果凍狀的果肉,散發著誘人的甜香。無花果的果肉味美多汁,還伴著絲絲縷縷堅果的清香。這裡出產的無花果品種多樣,顏色不同的果子,有著不同色彩和口感的果肉。心形無花果不但是店裡的logo,也是女生的心頭好。




Te Mata Figs的Uncle Murry熱情好客,跟著他在果園裡品嘗了各種新鮮無花果,來到前店,一眾無花果醬、無花果香腸、無花果糖漿等,也讓人挑花了眼,尤其是無花果冰淇淋,讓幾個女生嘖嘖稱讚。在霍克斯灣的山谷里,第一次知道無花果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品種,也是第一次吃到如此甜美多汁的鮮無花果。一個質樸的老人和一條忠誠的狗狗,營造著理想中的生活。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做喜歡的工作,便是紐西蘭人唯一的,也是最高的價值觀,更是讓生命變得無比珍貴的美好信念……










生生不息 走進原生毛利家庭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主人,在這片純凈且熱情的土地,會時刻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生活。霍克斯灣有一群原生毛利人,在他們的部落里,依舊保持著本民族的傳統生活。他們在霍克斯灣純凈的大自然中繁衍生息,熱情好客的他們,對來自中國的我們尤其友善,因為他們自認祖先出自台灣地區。和海對岸的我們,本身同根生。




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最為我們所熟悉,紐西蘭的毛利人對客人的歡迎儀式也很特別,簡單卻很有儀式感。這種「家庭式」的歡迎儀式,通常由女主人開場宣告客人來訪,接著男主人會用宏亮的嗓音介紹毛利民族的歷史和家族史,接著會齊聲向客人唱起毛利人的傳統歌謠waita。最後,便是向客人行最重要的「碰鼻禮」,鼻尖對鼻尖,互碰三次,為遠方的客人,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去霍克斯灣的毛利人家裡做客,能了解悠遠的毛利文化。多數考古學和歷史學者認為,毛利民族是從庫克群島和波利尼西亞地區而來。也有學者認為毛利族及所有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最北可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灣,這在語言及傳統建築上有明確的證據。在18世紀末英國移民大舉到來前,毛利人主要從事農業、漁業、狩獵、採集。毛利文化是紐西蘭的民族文化,反映在紋身、戰舞、民間藝術上,他們擅長雕刻、編織,其中雕刻包括木雕、石雕,為毛利藝術之精髓。




在內皮爾的毛利淺灘,毛利族的Hinewai Cameron夫婦已經一早等在這裡。天然的優良海域,不但世代哺育著毛利人,還給霍克斯灣吐納著最完美的生態環境。淺灘上的海藻類植物各個是寶,每一樣都登得上毛利人的餐桌上。在經過了歡迎禮後,我們換上雨靴,和Cameron進到海灘,開始一場純正的毛利人捕魚活動。淺灘上的魚趁著黑夜已經鑽進了漁網,Cameron毫不費力地在漁網中撿出了魚,並熟練地在海水中殺魚、清理魚,引得漫天的海鷗霎時間聚集在海岸。物競天擇,多年的捕魚經驗讓Cameron知道魚的習性,而生活在這裡的海鷗,也懂得什麼時候可以前來分一杯羹。




從淺灘上帶著魚獲滿載而歸,Hinewai已經將餐桌布置得漂漂亮亮。用原木做的砧板和鮑魚殼取代了餐盤,前一夜採集的kawakawa原料取代了鮮花,伴在kawakawa茶的旁邊,百分百純天然的對稱。Cameron迅速切換到了大廚的角色,開始在烤爐前像模像樣地忙碌起來。Cameron把新鮮捕撈的魚做成了兩吃,還配上了從淺灘採摘的海藻。新鮮的海藻不但營養價值高,還給世代毛利人汲取充足的鹽分。剛烤好的魚鮮嫩彈牙,配著清香的海藻,每口都是原汁原味的霍克斯灣味道。




新鮮的鮑魚兩吃,有原味和燒烤兩種,毛利朋友的餐桌上是全部取自自然的好味道。有幸在霍克斯灣見到這麼大的黑鮑魚,還第一次見到從捕撈到製作的全過程。和中國人習慣將鮑魚配合其他食材燉煮的做法不同,天生天養的毛利人,連鮑魚這名貴的食材,也要吃原味。鮑魚刺身口感緊實,嚼勁十足,邊角處也有咬不動便囫圇吞下的情況。但鮮香的口感,刺身和煎制都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各種出自這片海域的海鮮,女主人還用紅薯和當地野菜製作了點心。這一餐的每道菜都出自眼前的淺灘和海域,絕對是讓我最難忘的紐西蘭味道。其中從採摘到壓汁、熬制、過濾等工序,共花費了五個小時的kawakawa茶,始終讓我念念不忘。在這樣純天然的環境中,和著陽光和微風,一頓紐西蘭毛利家宴,每道菜都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席間,我向夫婦發問,什麼是毛利人的信仰、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的神是誰,他們信不信因果和輪迴,他們活在世間是為了什麼,他們的族人死後都去了哪裡。Cameron說,他本身不是毛利族,在認識太太之前,是典型的基督教,信天堂地獄一說。但認識太太后,也隨了毛利文化。在毛利族中,人只活一世,人生在世,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死後,也會變成能量,保佑這片土地和族人。




其實,兩夫婦不但這樣說,也身體力行地做著毛利族的榜樣。在近三年的時間裡,夫妻兩自費徒手種植了7500棵樹,身體力行地帶著三歲的兒子做環保,還在社交網路上呼籲別人多種樹。為了傳播毛利文化,兩人還一手一腳創辦了霍克斯灣「毛利文化體驗之旅」,讓更多來自全球的遊客,直觀地了解毛利民族。「人,生來就帶著生命力,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死後也會變成充滿美好祝福的能量,護佑自己的家園和土地。」在霍克斯灣的所見,更解構了這片土地之所以純凈的原因。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教會了紐西蘭人生活的本質,也賦予了他們博大的胸懷,和對萬事萬物的心存善念及感激之心。




如果有一天,我也到了需要擇一城而居的光景。我想,我也會像身邊的朋友一樣,選擇這片純凈的土地。因為經歷了這次,我似乎更懂這裡,也更懂了這裡的人。






文字/圖片:Coco胡波

















看往期精彩文章請戳 ▼

   


封面人物 | 董又霖:叛逆著可愛



封面人物 | 朱丹:從此安定


封面故事 | 王陽明:脫掉「帥氣」標籤


封面人物 | 王曉晨:懷揣藝術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ewStar潮星 的精彩文章:

潮時尚 | 超大外套、八O年代寬肩……帶你看懂秋冬秀
潮時尚 | 歐陽娜娜私服,行走的少女穿搭指南

TAG:NewStar潮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