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後人首次造訪北京備受歡迎和關注,這背後卻是如此讓人感傷

蔣介石後人首次造訪北京備受歡迎和關注,這背後卻是如此讓人感傷

1949年,經過多場戰役之後,國民黨大受損傷,即將被殲滅,為保留有生力量,蔣介石拖家帶口逃往台灣。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到台灣不久就把和章亞若生的雙胞胎兒子章孝嚴和章孝慈接到了台灣新竹。

兩兄弟是蔣經國婚外的私生子,母親章亞若在生下他們不久突然死了,死因一直無法查明,他們的舅舅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就把他們的姓改為章姓,在江西生活長大,1949年遷移到台灣,兩兄弟在上高中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靠年邁的外婆撫養長大,別人的童年都無憂無慮,唯有他們整天擔心吃飯的問題,很多時候都只能吃花生充饑。這些作為父親的蔣經國都知道,卻一直沒有出手幫助,更別說撫養了,據說是為了他的夫人蔣方良才一直沒有相認。一直到蔣經國逝世的第二天,章孝慈兩兄弟才被帶到太平間相認,不過此時已經陰陽相隔,再無意義,兩人對著躺在床上的蔣經國,喊了一生「爸」,人生第一次,卻也成為了最後一次。

兄弟兩人在蔣經國還在世的時候沒有得到任何名分,去世了也差不多,情況並沒有因此改變。不過這無疑對於他們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他們,他們知道人情是暖,變得更加自強,朝著自己的夢想進發,在各自的領域裡成為璀璨的明星,也毫無疑問的成為了蔣家第三代最奪人眼目的人才。

兩人在台灣定居以後就在沒回過故鄉,心裡一直想著念著,卻始終沒有機會。終於,1993年,為了紀念母親,兩人終於回到母親的家鄉為其修建墓碑,祭拜的那天,天空飄著毛毛細雨,50多歲的章孝慈含淚跪在雨中深情誦讀紀念母親的言辭,那40年的委屈與思念似乎都融入到了那篇文章里。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在1994年11月13日,章孝慈作為台灣東吳大學的校長被邀請到北京大學做講座,以進行兩岸的學術交流。當晚,北京大學的現任校長吳樹青等校領導設宴款待章孝慈校長,章校長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喝酒,只能以飲料代酒,但也沒有掃興,席間相談甚歡。不想悲劇竟來得那麼突然,章校長回去之後竟然腦中風,再也沒有起來而遠在美國做訪問的哥哥章孝嚴在得到允許後匆匆趕往北京見滴滴最後一面,那是章孝嚴時隔45年之後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國土,只不過這註定是一場悲傷的經歷。章孝嚴剛一下飛機就被媒體界中簇擁,章孝嚴悲傷過度,還沒開口眼淚就涌了出來,稍作冷靜後對在場的記者表達協議,隨即趕往醫院。

此前兩人曾經約定清明時節到桂林給母親掃墓,只是沒想到被突入起來的悲劇阻斷,兩人再見面時已經要面臨陰陽相隔的問題,章孝嚴到醫院把弟弟帶回台灣不久,章孝慈就逝世了,時年54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媒給上世紀傑出將領做個排名,榜首是個中國人,著實讓人意外
戰後這納粹士兵其拒不投降打了七年游擊,蘇聯人民竟為其立碑致敬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