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親自立了這些規矩,皇帝們繼承時故意忽略此條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親自立了這些規矩,皇帝們繼承時故意忽略此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首先廢棄了周朝延續下來的分封制,轉而推行自上而下的郡縣制,形成了以皇帝為核心的大一統局面;同時,他又在疆域範圍內頒布「書同文,車同軌」及「使用秦半兩」的詔令,使得全國範圍內的人第一次有了統一的溝通交流載體。自此以後的幾千年里,朝代興衰更替不斷,但秦始皇帶來的「統一」卻從未變過。

由於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天下的皇帝,他自以為功勞遠比三皇五帝大,為了突出自己的尊貴和與眾不同,他改了許多規矩,比如只有自己才能稱之為皇帝,但春秋戰國以來,上至周天子下至諸侯國,大多自稱「寡人」,即用「寡德之人」表示謙遜;還有「朕」字只能始皇帝一個人用,其他人要麼以「臣」自指,或者稱「吾」「我」等……秦始皇立下的這些規矩,大部分都被後代的皇帝們繼承了,但唯獨秦始皇立下的這條規矩,完全沒人繼承。

從西周中期開始,天子、臣僚等達官貴人去世之後,幫其料理後事的人,為了表示緬懷和尊重都會給死者一個相當於蓋棺定論的謚號。剛開始,謚號大多都是表功而不記過,到了春秋戰國時,禮樂崩壞,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為了重塑周禮、重整綱紀,便加強了謚號的社會功用,以死者生前的品德、行為作為謚號的主要依據,比如早孤短折曰哀、安民立政曰成、克定禍亂曰武等等。

如此以來,便形成了「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古人一向重視身後之名,誰也不願意死後還背負著罵名。作為一統天下的秦始皇,自然也不想在百年之後,有人在青史之上給他差評,更重要的是秦始皇認為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其他人都該臣服於他,根本沒有評頭論足的資格。與此同時,秦始皇也規定了一套完整的皇帝繼承方案,那就是自己當始皇帝,後代為二世、三世直至萬世,思路清晰,規則簡單,比繁雜的謚號方便多了。

有了這些想法後,秦始皇毫不猶豫地廢掉了謚號這種制度,明確規定不準給自己上謚號,也不準其他人要謚號。當然,否定孔孟看好的謚號方案,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自商鞅變法後,秦始皇和他的父輩一直都把剛正不阿、強調規則和重刑法的法家作為統治思想,所以不重視儒家的所作所為也是十分正常。

不過,秦始皇可以強勢地禁止後人評論自己,但其他人並不這樣認為,到了漢朝,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謚號制度不但沒有因為秦始皇的禁止而消失,而且還成了達官貴人、王侯將相的標配,有些人死後,得不到官方的謚號,親朋好友私底下也要給個謚號,以蓋棺定論。到了明清朝時,賜予謚號已經成了皇帝的權力之一,比如康有為死後,他的弟子家人想方設法求廢帝溥儀賞賜謚號,被溥儀拒絕後,一直都覺得顏面無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溥儀晚年回顧張勳復辟真相,張勳安排的很周全,只疏忽了一點!
因為這三點原因,專家一口咬定雍正沒有篡改傳位詔書

TAG:咖啡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