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難聽外號支配的童年,是我自卑的起點

被難聽外號支配的童年,是我自卑的起點

本期編輯 /陳香香

前兩天,廣東省教育廳印發了一份《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在林林總總的條款中,最受關注的是——

給人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欺凌,嚴重者可被勒令退學、開除學籍。

消息一出,便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叫好,畢竟小時候的我們幾乎人人都被起過外號。

如果是善意的也就罷了,可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一份針對北京中小學校園欺凌的調查顯示:40.7%的中小學生有被叫侮辱性綽號的經歷。

是啊,在童言無忌的年紀,太多太多外號美其名曰「親切」,卻都雜著嫉妒、貶低、惡意的意味,成為了言語上的隱形劊子手。愛給人起侮辱性綽號的霸凌者們永遠不會知道,年少時被惡意中傷的孩子是怎樣度過那些時光的。

於是,在這個侮辱性外號終於被劃為校園霸凌、引發重視的時刻,我們和讀者聊了聊那些年有關外號的故事,一起對隱形的霸凌說「不」——

你被起過最難聽的外號是什麼?

這些侮辱性綽號背後又有哪些心酸的故事,讓你受到過怎樣的困擾呢?

名字、容貌、家人。這三樣事物伴隨人們的一生,是無論你本人如何努力,也無從改變的。

可偏偏,這卻成了認知尚不成熟的孩子們排擠欺凌他人的開始。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男主角介紹自己的名字Piscine本是法語中游泳池的意思,是爸爸希望他擁有清澈的靈魂。

直到有一個調皮男生叫出一句:「嘿,小便」(Pissing與Piscine同音)。他的名字變從優雅的法國泳池,變成了骯髒的印度茅廁。

因為被起外號,多少姓「朱」、「牛」、「羊」的小夥伴兒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我能不能改個姓」啊,但怕爸爸媽媽難受從來沒說過。

@清酒與歌:我想幾乎所有姓史的小夥伴都被起過各種帶「屎」的外號吧

@艾涯涯:姓艾被叫做艾滋病,被氣到之後朋友說,跟你開玩笑的呀。

@廖某人:姓廖,小學時被叫過尿包。有些同學還會一邊叫一隻手捏著鼻子一隻手在鼻子前做扇風狀,就很。

同樣,一個人的名字簡單也好、有深蘊也罷,它一定承載著家人的期冀和祝福。任何人都沒有資格來借題發揮——

@Sophin Hwang:名字裡帶衫字,於是就有人叫我小三。

@Jemica·Pearl·Ren:我叫任佳,小學的時候有人叫我人渣。

@阿藍:名字首字母是避孕套的首字母,被叫了三年避孕套。

明明是廣闊無限的「昊」,卻被不懷好意地說成「日天」或「耗子」;明明「怡」字意味著女孩和悅美好,卻被同年齡的孩子直呼「阿姨」……

在起外號上,孩子們往往有著無窮又傷人的「創造力」。

就連家人的名字、職業、財務狀況,都能被霸凌者拿出來戲謔——

@九十九:由於家人工作的原因,小學同學叫我「垃圾婆的女兒」。

@赤團華: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一直是屠夫,殺豬的。他們就在我面前說他是「殺人匠」。

不一樣的外形,是另一個極易成為被霸凌對象的原因。據統計,每個年級都有5個「肥婆」,8個「四眼狗」,10個帶牙套的「鋼牙妹」。

@嘿撩撩螺!:「郭敬明」,因為長得矮。

@Giovanna:恐龍。簡簡單單兩個字,是多少長得不那麼好看的女孩子的噩夢。

這些惡意者,往往都是通過在社群中受予者以符號和固定性的看法,來對受予者污名化和邊緣化。自來卷的被人叫「速食麵」,頭髮少的被人加「三毛」,容貌不出眾便被反諷是「班花」——

@美好時光只在昨日:由於說話時經常吐沫橫飛,被人稱作「毒液」。自從出了《毒液?致命守護者》電影后,不再感覺難過。

女孩發育早,會成為遭到他人異樣眼神、被嘲笑的理由——

@方木~:波霸……導致一直不敢挺起胸來走路。

@曹韻軒:初中胸部比較豐滿,有些男生說我「奶媽」,好噁心。

可反過來,如果你沒有明顯的、被我們的教育廣泛認可的刻板性別標誌,短髮的姑娘就成了「X哥」變聲晚的男孩便會被稱為「X姐」

@D:高中時有男生叫guitou,叫娘娘腔,叫「姓+姑娘」。

@:初中軍訓的時候我頭髮剪得短又戴著帽子,被教官下意識當成男生(但他聽到我的聲音之後就懂了)。後來班上男生就管我叫「突變」,基因突變的意思,理由是「教官都沒認出來她是女生」。

前段時間被熱議的節目《你會怎麼做》里,叫一位不愛穿裙子的女孩「慧哥」。被問到為什麼侮辱別人的時候,霸凌者是這麼回答的:「大家都這麼叫」。

被霸凌者在這種言語上的欺凌中有錯嗎?顯然沒有。這一切,都始於你和他們「不一樣」——

@鄭小勒:因為小的時候皮膚白皙,發色天然淺黃色的!和身邊的孩子不一樣,然後被周圍的小盆友說我是外國人,那時很委屈又難過!

@董文傑:小時候因為奶奶家所有孩子中學習最好,犯一點點小錯誤就會被大娘叫書獃子,讓我對好好學習產生了懷疑,學習好就會被叫成書獃子。

又因為「別人都這麼說啊」而不斷肆虐、傳播開來。

@鹿又:大臉。對一個女孩子真的很不友好。然後全班唯一一個不叫我大臉的男孩子後來變成了我男朋友。

當然,外號也有善意和不善意之分。很多善意的外號是為了顯示親近,被起了很多可愛的小外號也是你在群體中受歡迎的體現。

@趙璞:本人女,姓趙,大學期間班裡54個人11個男生,他們全部管我叫「趙四」、「尼古拉斯趙四」、「大牙」、「舞王」,但是我沒有覺得有什麼,大家一起玩的比較好吧。

從上面這位讀者的經歷也能看出,外號是否屬於侮辱性,其實並不在於用詞的褒貶。

而是取決於起外號者的動機,有沒有讓你覺得被冒犯。

經歷過的小夥伴都知道,90%的侮辱性的外號,都是披著「開句玩笑怎麼了」的外衣。

@努力學習為Loki:屌屌,她們覺得很友好,我覺得很侮辱。

所謂「友善」的綽號在聽者心裡既不禮貌、也不好笑,可因為在群體生活里,我們一直被教育不能「不禁逗」,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勇氣站出來反抗。

@滾滾:被說不像個女孩,各種你聽過的外號我大概都有,後來我摁著起頭的男生在全班面前吼,你再說老娘不像個女生我就掀起你的頭蓋骨。天下太平

絕大多數當事人都不好意思反駁,或者怕發了脾氣更加被人孤立,只能打碎牙往肚裡咽,明明自己內心抗拒也要裝成不在意的樣子——

@妖溪:因為不是人見人愛的小瘦子,就被人起外號,叫肉山。我不高興了又說我矯情,吃點東西就開始嘲諷我,真的很不高興。

@Scarlett:胖了點,女生,被叫「壯漢」。內心是拒絕的,還要假笑裝作不在乎,外加泣血自嘲。

畢竟這些隱蔽性的排斥孤立往往都會被老師和家長忽視,甚至有些老師都在無意之間成了霸凌者。

@不想跟你說話:從初中開始就一直長痘痘,在初中連老師都會叫我痘戰勝佛。

@溫若晴筠:我學的第一句粗俗的話就是「男人婆」,是我一年級的班主任用來罵我的。

再加上小孩子間的暴戾行為和傾向,有時候比成年人更嚴重,因為他們更不懂得控制情緒,更不受約束,更無所顧忌。

結果就是霸凌者越來越不敢招惹原則明晰的人,卻在傳統觀念的助紂為虐下,對乖巧的孩子進行一次又一次語言羞辱——

@腿排:初中帶牙套,被叫齙牙。我比較沒心沒肺,心情不好罵回去。欺負不到我,他們去欺負別人,丟掉別人的課本,用打火機點女生的頭髮,給別人起難聽的外號,自以為有趣得意洋洋的舔著個臉到處嚷嚷。他們從不反省,也沒道歉。

然而就算說者無意,聽者的內心已經千瘡百孔。

長大後我們明白了,連別人的獨特都不知道珍惜,真是一種淺薄到可憐的行徑。可對於人生觀和自主意識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而言,每天被指著鼻子嘲笑「不一樣」,可是再讓人受傷不過的事情了。

@牧馬:麻姐,初一被人喊的,初中低頭走路了三年。

@匿名小天使:那外號太難受了,現在想起來心情都會不好。直到現在還是能想起當時他們那麼叫我時我滿眼淚水蹲下去忍住不哭的難受勁兒。

為了擺脫這種深深的屈辱感,有人在傷口一次次被撕開之後變得麻木。

@lili仔:粵語的娘炮,一度讓我很自卑,不斷懷疑自己。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學會做自己,不理會別人的評價。

有人不得不選擇改名、轉學——

@鵝黃:鐵公雞,真的是我最煩的外號,直到我換地方讀書了才擺脫了。

@幽篁:因為名字里有個佩字曾在小學的時候被人叫「呸」,後來我改名字了。

有人是通過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認識到了這種基於嘴皮之快的羞辱根本毫無意義。

@匿名小可愛:小學的時候「容嬤嬤」,初中的時候「閹狗」,所以我現在又擼鐵又文身。

@徐家家:他們覺得我長得丑,給我起了個很難聽的外號叫蟾蜍,導致我以前很自卑。長大之後,審美意識健全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其實很漂亮,也有很多男生追。

反倒是霸凌者自己嬉笑著、墜落著,在底層的泥潭裡抱著團越陷越深。

@村頭老憨趙喜娜:熊貓,因為我是班級里第一個戴眼鏡的。結果後來起外號那些人都戴上眼鏡了,一個不落香不香?

@龐·噠~:從小一個眼睛失明,從小學到初中一直被叫「獨眼龍」。後來明白了,既然沒有與我為伍那我就要超越他們。於是考上了211,找到了算是體面的工作。回頭看,原來罵我最狠的人還是待在我們那個小山村裡終日遊盪。

心酸的是,就算拼盡全力甩掉了霸凌者,內心的陰影卻很難被甩掉。

持久、深刻的自卑,還是會伴隨被起過侮辱外號者的一生——

@靈均:剪了個學生頭,叫小土妞。現在固執留長發,過腰的頭髮其實不合適,但是就是不願意剪。

@小白:我以前被小學同桌起外號叫白斬雞,傳播得很廣,20年過去了,我到現在都不想吃雞。

就算長大後,聽到自己曾被嘲笑了很多年的綽號,都會心生寒意。提起自己的名字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的,因為那種被嘲笑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了——

@包·泥喜:內蒙古出生,從小跟著爸媽到了廣東一個小城鎮生活。同學叫我蒙古婆,而且是幾個小朋友把我圍在中間指著喊。我現在恨「婆」這個字,結婚後也不准我老公喊我老婆。

@cy5y:直到今日我路過一堆男性群體當中,只要他們笑了,我明知道完全與我不相干。但我心裡就會覺得他們是在嘲笑我的外形,就像初中男生那樣的笑聲。

我們無法一一展示後台收到的留言,更無法用這一篇文章道盡大家年少時被這些侮辱性外號所帶來的傷害。

如此龐大的惡魔體量,卻從沒有收到過應該有的重視。想必這才是廣東公布「侮辱性外號也屬於霸凌」條例之後,眾人叫好的原因吧。

最後,祝所有孩子都能擁有一個被珍視、被保護、被尊重的童年。

【全文完 歡迎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老爸比老公強多了
13歲就坐擁千萬粉絲,是種什麼體驗?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