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姓氏在古代不是一回事,孔子不姓孔,屈原不姓屈

姓氏在古代不是一回事,孔子不姓孔,屈原不姓屈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國自然是家喻戶曉,在國外也是被世界各地許多人所熟知。我們從小的就學習過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而孔子的名字作為必考題之一,也被大家牢記於心。我們都知道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不過,今天夜讀史書卻要告訴大家一個毀三觀的事情:孔子不姓孔!

姓氏對大家來說都非常熟悉,無論是趙錢孫李,還是周吳鄭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姓氏。不過,姓氏在古代卻不是一回事。

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時期,子女隨母姓,所以早期的姓以及「姓」字本身都是女字偏旁。中國上古時期八大姓有: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最早時候,姓的作用是區分不同部落群體。不過隨著社會發展,人口增多,原本同個祖先的部落往往會分成若干個更小的部落分散到各地,為了彼此間保持識別,於是就在姓的後面加上了「氏」作為同個祖先繁衍下來的不同分支。所以,早期人的姓名應該是「姓+氏+名」。以孔子為例,大家都以為孔子姓孔,其實孔子姓「子」,氏「孔」,名「丘」。所以他的姓名組合是「子孔丘」。值得一提的是,「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所以孔子應該是商湯之後。

屈原也是每個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名字,不過跟孔子的情況一樣,屈原也不姓屈。屈原姓「羋」,氏「屈」,名「原」,全名組合是「羋屈原」。羋姓是楚國貴族的姓,楚國國君一脈是羋姓,熊氏。屈原的祖先是楚武王熊通,楚武王的兒子熊瑕被冊封到了屈邑,因此他這一脈以封地為氏,遂稱屈氏。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但在當時不會有人這麼稱呼秦始皇。這倒不是說叫皇帝的名字犯了忌諱,而是嬴政的稱呼不符合規範。秦始皇姓「嬴」,氏「趙」,名「政」。在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所以秦始皇的名字正式叫法應該是趙政,冠以尊稱的叫法是公子政(當秦王前)、秦王政(當秦王后)。同理,秦武王(就是舉鼎不小心把自己砸死的那位)名字正式稱呼是趙盪,而不是贏盪。雖然趙盪也並不怎麼好聽,但總比贏盪強。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姓「姜」,氏「呂」,名「小白」。當時的人不會稱齊桓公為姜小白,而是呂小白。在他成為齊桓公之前,周圍的人都會尊稱他公子小白。不過,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無論是姜小白還是呂小白,這個名字都是喜感十足。

到了秦漢時期,姓氏逐漸合二為一。事實上我們今天所說的姓名,其實就是先秦時期「氏+名」的模式。而早期的上古八大姓,除了姜、姚還比較常見外,其他幾個姓都已經極為罕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溥儀被關押到蘇聯後生活怎麼樣?為什麼不願意回國?
此國欲侵佔中國領土,清朝卻助其在中國作戰,原因令人嘆息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