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秋葵這種黏糊糊的傢伙,怎麼會用來煮咖啡啊?

秋葵這種黏糊糊的傢伙,怎麼會用來煮咖啡啊?

時間倒流到北京奧運會前後,當時的秋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種網紅蔬菜,地位和之前的非洲冰草差不多。奇特的外形和怪異的口感,讓秋葵成為只有高檔餐廳才有的菜色,並迅速博得了食客的青睞。

不過現在,秋葵已經成為菜市場上再尋常不過的一種蔬菜。褪下網紅「光環」的秋葵,或許還有其他你不知道的呢。

秋葵尖尖朝天上。圖片:Delince J / wikimedia

植物學必考點

秋葵學名是Abelmoschus esculentus,英語叫okra,中文名又叫黃秋葵或羊角豆。雖然名字有「葵」有「豆」,但秋葵屬於錦葵科秋葵屬,和菊科的向日葵以及豆科植物都沒有什麼親緣關係。

秋葵可以長到一人多高。圖片:Joi Ito / flickr

錦葵科特有的單體雄蕊,幾乎是植物學必考的重點(戳中了有木有)。這種奇特的雄蕊表現,在秋葵的花上就能直觀看到:花藥分離,花絲聯合成束狀包圍在雌蕊外面,植物學上稱之為「雄蕊柱」。

秋葵的花。圖片:Ks.mini / wikimedia

剪不斷、理還亂的身世之謎

目前,秋葵作為一種主流蔬菜,已經在世界各地種植。但實際上,我們栽培的秋葵是一種親緣關係不確定的異源多倍體,推測的親本包括黃蜀葵(A. ficulneus)、A. tuberculatus和野生的二倍體秋葵,所以要找到秋葵的地理起源,並不容易。

部分學者認為秋葵起源於南亞的印度,因為這裡有秋葵的擬親本原產分布,而且印度人利用秋葵製作咖喱的歷史也有好幾百年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印度秋葵產量居全世界第一位

Jhatpat Bhindi,一道印式秋葵。圖片:wikihow

另一種聲音支持秋葵發源於西非的衣索比亞。他們認為是非洲人馴化了這種食材,這裡是秋葵多樣性的熱點地區,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存在。

最早對這種蔬菜進行記錄並描述的是一位西班牙摩爾人。13世紀初期,他遊歷埃及,吃到了這種鮮嫩黏滑的果實。不久後,秋葵便隨著阿拉伯商人的行跡,傳到了地中海沿岸。17世紀中葉,秋葵隨著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船抵達南美大陸,18世紀早期傳入北美,到19世紀初期,秋葵已經成為美國南部的一種常見蔬菜了。

一盆新鮮的秋葵。圖片:Neha Deshmukh / unsplash.com

黏液來自哪裡?

秋葵味道其實並不出眾,它不甜不酸也不辣,倒是黏滑的口感及略微違和的青草味道,給食客留下很深的味覺印象——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懼怕這種感覺,像是在吃鼻涕一樣可怕。這黏滑的口感來自秋葵自身的黏液,尤其是鮮嫩的秋葵,一掰開就能看到透明的黏液流出。

這些黏液主要由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構成,包括果膠、纖維素、半纖維素和多糖等等。由於人體缺少相關的酶進行水解,所以膳食纖維沒辦法被人體分解吸收,不會產生熱量,只能在腸道走一遭,隨後排出體外。因此,膳食纖維能讓人產生飽腹感,刺激腸道蠕動,也被認為有一定的減肥作用。

秋葵好吃,但並沒有多麼神奇。圖片:Andrew Z. Colvin / wikimedia

但要明確的是,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這種功能,並非秋葵獨有。所以,完全依賴秋葵減肥,甚至是把秋葵當成網紅保健品來對待,實在是有點過了。

秋葵怎麼吃?

秋葵入口黏滑的程度,取決於烹調方式和時間,煮的越久,黏滑程度就越低,清爽脆韌的口感也就大打折扣。

有黏液的蔬菜本就不多,山藥太常見,木耳菜風味稍遜,因此這幾年秋葵憑藉著出眾的口感、獨特的外形以及豐富的營養,登上了尋常人家的餐桌,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成了沙拉、冷盤、咖喱、燉湯、烤串、醬菜中的常客。

秋葵與番茄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圖片:Maja Petrovska / wikimedia

日式居酒屋一般都有一道叫「冰鎮芥末秋葵」的前菜,黏滑濕潤的溫柔偽裝下,藏著鋒芒畢露的嗆人鼻息和刺激快感,還能嘗出秋葵本真的鮮味,當下酒菜再適合不過。

新鮮的秋葵,搭配芥末、生抽、香醋、麻油調和的醬汁,這種誘惑無人可擋。圖片:蘇州落落 / 豆果美食

許多廚師還會利用秋葵的特性將其加入菜肴,以求勾芡一樣的效果,讓湯羹更加濃稠。最出名的當屬美國南部傳統菜式——秋葵濃湯(Gumbo):以秋葵、奶油炒麵糊和北美檫[chá]樹葉磨成的粉末來增稠和調味,加入蔬菜、海鮮、肉類熬燉,味道辛辣,口感黏膩,被譽為是「來自新奧爾良的問候」。

蝦仁秋葵濃湯(Shrimp gumbo)配米飯,盤子都給你舔乾淨。圖片:jons2 / pdphoto.org

「紅」秋葵究竟是什麼?

近年來,市面上能見到一種紅色的秋葵,玫瑰紅的外觀讓它們頗受青睞,賣得自然也比普通秋葵來得走俏。其實,只要用大火煮熟之後,紅色的秋葵也會變成綠色,這是因為其紅色來自花青素,易溶於水,掉色並不稀奇。如果你實在想保持這種好看的顏色,可以稍微焯下水便撈出,或者乾脆生吃,這樣就能最大限度保持紅色秋葵的本色了。

紅色的秋葵。圖片:Sitesh Biswas / wmflabs.org

但是要注意,這裡說的紅色秋葵,是秋葵(A. esculentus)的一個栽培品種,並非錦葵科木槿屬的紅秋葵(Hibiscus coccineus),後者又叫槭葵,是一種外來引進的園林觀賞植物,不可食用

不可食用的紅秋葵(Hibiscus coccineus)。圖片:Michael Wolf / wikimedia

可別把曼陀羅當秋葵

此前有報道說,有人因為吃「秋葵」被送進了ICU,後來調查發現,他們吃的根本就不是秋葵,而是曼陀羅(Datura stramonium)或毛曼陀羅(D. innoxia)的花。

曼陀羅與毛曼陀羅皆為茄科曼陀羅屬的多年生灌木,在國內各省幾乎都有分布。無論是哪種曼陀羅,植株皆有毒性,毒素成分主要是某些生物鹼(如東莨菪鹼等),誤食會出現心跳呼吸加快、頭暈目眩,甚至幻聽、妄想等癥狀;如果食用過量,嚴重時還可導致死亡

毛曼陀羅的花,注意它的長長綠色花萼筒,稍不注意可能會被認作是秋葵。圖片:Bernard DUPONT

之所以出現誤食,很可能是把曼陀羅長長的花萼筒當成了秋葵可以食用的筒狀蒴果。

其實曼陀羅和秋葵的一些特徵,可以幫助大家方便地區分兩者。一看葉片,曼陀羅葉片邊緣有不規則的淺裂,秋葵則有掌狀葉裂。二看花,曼陀羅的花一般倒掛生長,花萼長筒狀,白色的花冠合生呈喇叭狀,花冠幾乎和花萼等長;秋葵的花直立生長,萼片小,奶黃色的花瓣離生,中心還有紫色斑塊。

秋葵(左)與曼陀羅(右)的花、葉對比。圖片:Delince.J & Taka / wikimedia

秋葵還能用來煮咖啡?

真的可以。其實,秋葵的正式中文名叫做咖啡黃葵。嗯?似乎明白了什麼?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於北方盟軍進行物資封鎖,南方的咖啡豆供應緊缺,人們便嘗試找尋其他作物當替代飲品,其中包括菊苣、柿子和秋葵。

來不及採摘的鮮嫩秋葵果,過段時間就會變得又老又柴,乾癟開裂。如果搖晃果子能聽到「咕嚕嚕」的聲音,基本就說明種子成熟,可以收穫了。

切開秋葵就能看到它一顆顆「小珍珠」般的種子。圖片:H. Alexander Talbot / flickr

成熟的秋葵籽經過低溫烘焙後,研磨沖調成的飲料被稱為「秋葵咖啡」,不僅具有類似咖啡的醇香,而且還嘗不出咖啡那種天然的酸澀味

最重要的是,「秋葵咖啡」不含咖啡因。這對於喜愛咖啡香氣,卻又容易對咖啡因過度敏感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是的,我們可能不用再為喝多咖啡失眠而擔心了。

秋葵咖啡,咖啡因不耐受者的福音。圖片:topsimages.com

略顯遺憾的是秋葵咖啡在大陸不常見,台灣有,去旅行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322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進擊的多肉。

喜歡他還可以關注

進擊的多肉

id: love123dr

有意思的多肉知識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日曆娘今日頭像

錦葵科 木芙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這麼多年才知道,豬八戒原來戒了蔥
每件「鶴頂紅」的背後,都是一樁滅門慘案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