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神奇動物2》驚現中國神獸「騶吾」,德普的皮褲都沒它搶鏡

《神奇動物2》驚現中國神獸「騶吾」,德普的皮褲都沒它搶鏡

人見人愛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這幾年也是紅遍了整個地球。

有網友還說過——躲過了卷福躲過了抖森就是沒躲過小雀斑。

他憑藉一張非典型美男雀斑臉和濃郁的英倫紳士氣質收割了無數迷妹。

圖:Gifer

但因為拍戲,他竟然還心懷怨念?!不信你看——

小雀斑:想借著拍戲環遊世界...

2012 年開始和漢娜·巴格肖(Hannah Bagshawe)交往時,他的檔期排得滿滿當當,恨不得要跟著劇組環遊世界,至少合同看上去是這樣

「我跟她(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Hannah Bagshawe)說,『你知道,跟我在一起,咱們會到處奔波,也許會四海為家』——不過她沒什麼意見,」

沒想到的是——

你眼裡的2012年 《悲慘世界》

他出場時間不算長,卻給人印象極為深刻。

據說當時的小雀斑為了拍一小段唱段,整整拍了23遍才算完。

他眼裡的《悲慘世界》:起義的巴黎廣場(Paris Square)不是在法國么?我怎麼在倫敦格林威治區(Greenwich)拍攝?

你眼裡的2016年 《丹麥女孩》:

小雀斑飾演歷史上第一個變性人埃納爾·韋格:壓抑痛苦、怯懦自卑。他把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靈魂之一演繹得絲絲入扣。

他眼裡的《丹麥女孩》:我不應該去哥本哈根么?我怎麼還在倫敦?

沒想到小雀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啊...

2014年,小雀斑和Hannah Bagshawe結婚了。那一年,在劍橋取景的《萬

物理論》正式上映,雷德梅尼憑藉影片中的精彩表演摘得奧斯卡金像獎。

圖:Gifer

小雀斑也在本周五重返大屏幕,他主演的電影《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就在周五上映,和小夥伴們見面了。

圖:NowandNext

熟悉的小夥伴都知道,《神奇動物》系列電影被視為《哈利·波特》前傳,由作家 J.K. 羅琳操刀劇本,《哈利·波特》幕後原班人馬打造。

小雀斑在電影中飾演紐特·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一位脾氣古怪的英國神奇動物學家。

圖:digitalspy.com

閱讀劇本時,他發現很多情節發生在巴黎的上世紀20年代。漢娜激動極了,小雀斑卻有所懷疑。等攝影棚搭起來他果然又失望了——「沒錯,又是在倫敦沃特福德。」

圖:giphy

儘管失望,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的敬業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拍戲時有人問他:「同一場戲,你怎麼會想演幾百次呢?」

他是這樣回答的

「拍電影最沮喪的就是,你為了拍好一個鏡頭,你會有很多想法而重複拍戲。在回家的路上,你又有了更好的想法,可已經拍好沒法再修改了。能回歸這個角色,並將這些想法帶入新一部(電影)。這簡直太奢侈了」

圖:Tumblr

防劇透,我們的劇名是《伏爾泰》

去年 11 月,微弱的秋日陽光下,沃特福德的「巴黎」看起來並不太糟。華納兄弟的利維斯登攝影棚(Warner Bros. Studios,Leavesden)里,搭建了法國首都林蔭大道的場景

路邊配有商店(甚至設計了收款台)、噴泉和鵝卵石。這座位於赫特福德郡腹地的拍攝中心,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遊客看來,這裡極其酷炫。而對利維斯登攝影棚而言,創造新世界是它的意義所在。

它有32公頃外景場地,近5萬平方米的舞台場地、歐洲最大的加熱水箱之一(注滿水需要10天)、提供用於外景拍攝的180度全景......是搭建戰場或建造歐洲歷史古城的理想之選。

圖:維基百科

《哈利·波特》系列的八部電影都拍攝於此,停車場的另一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名「哈迷」,前來參觀「哈利·波特製作工廠」。在那裡,哈迷可以沉溺

在懷舊情緒中,參觀原版布景,擺弄真實的道具。

圖:Warner Bros Studio Tour

在《神奇動物2:格林德沃之罪》拍攝中,為了避免影片細節被劇透,電影在拍攝期間一直使用的是假名《伏爾泰(Voltaire)》。

伏爾泰 圖:維基百科

導演後四部《哈利·波特》和《神奇動物》系列電影的大衛·葉茨(David Yates)表示:「如果非要拿第一第二部作比較,第一部的《神奇動物在哪裡》有很多奇思妙想和魅力,第二部更有神秘感,也包含著計謀。與其說是幻想冒險,不如說是情感驚悚片。」

2000件服裝+中國神獸

2016年上映的《神奇動物在哪裡》改編自羅琳2001年的同名小說,票房表現異常搶眼——最終內地收5.9億人民幣,全球票房8.125億美元(812.5 million USD)。

圖:Tumblr & 維基百科

即將上映的「神奇動物2」是小雀斑首次在兩部電影中飾演同一角色。

在《神奇動物在那裡》第一部的結尾,紐特·斯卡曼德(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協助美國魔法國會,將強大的黑巫師蓋勒特·格林德沃(約翰尼·德普 飾)抓捕歸案。

圖:Johnny Depp

但格林德沃不久便兌現狂言成功越獄,並開始糾集信徒,著手實現他們的邪惡目的:讓純血統的巫師成為統治階層,鎮壓一切非魔法生物

為挫敗格林德沃的陰謀,阿不思·鄧布利多(裘德·洛 Jude Law 飾)向昔日的學生紐特·斯卡曼德尋求幫助。沒錯,第二部的內容就這麼展開了。

圖:Fotogramas

這群人就又回到了巴黎——也就是倫敦的利維斯登。

J.K.羅琳已經與葉茨導演合作了五部電影,後者倒是很享受被她挑戰的感覺。「不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呈現羅琳的創作,那多沒意思啊。」

「這部電影里,有一場夜騏(會魔法的翼馬)馬車的追逐戲,我們花了幾個月籌備,又花了幾周拍攝,聚集了數百名藝術家和藝術人員的才華。越複雜,我們越來勁兒。」

電影中還出現了物種——瑪達戈貓(Matagot),看上去很像斯芬克斯貓,就是脾氣不大好……

導演說,這是中國神獸「騶吾(zōuwú)

這不就是咱們國寶大熊貓的原型(Ursus melanoleucus,後改為Giant Panda)么?

除此以外,還有吸血狼(Leucrotta),一隻嘴比頭還大的巨型駝鹿;卜鳥(Augurey),形似貓頭鷹,又稱「愛爾蘭鳳凰」;火龍獸(Firedrake),會飛的蜥蜴,尾巴能點燃任何東西......

幾乎所有神獸都是數字創建的。這意味著演員——主要是神獸飼養員紐特,已經習慣了與工作人員演對手戲,而工作人員則用感測器來控制道具。

「負責視覺效果的工作人員就像演員一樣,因為在很多場景中,和我拍對手戲的就是他們。這部電影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埃迪·雷德梅恩

電影中的部分場景、道具和服裝,可以沿用第一部《神奇動物》所用的材料,第一部中的紐約場景就被改成了巴黎場景。劇組也可以採用華納兄弟其他電影中的材料。

可儘管如此,大多數材料還是現做的。服裝設計師科琳·阿特伍德(Colleen Atwood)想「換換口味」,紐特就有了新的藍外套和黃背心

圖:POPSUGAR

據她估計,「人們為這部電影設計並製作了2000多件服裝」(超過32萬個工時)。

阿特伍德憑藉《神奇動物在哪裡》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桂冠,這也是羅琳的魔法電影首次摘得奧斯卡。

圖:Oscar

德普的服裝靈感來自奧地利皮褲

紐特的嫂子是他前女友...

在導演葉茨看來,德普扮演的格林德沃「集幻想家、政治家、搖滾明星和反社會者於一體」,他的服裝也反映出這一性格特點。

「很別緻,而且主要是黑色,」此前與德普合作過的阿特伍德表示,「靈感來自於皮褲,偏奧地利風格。他經常有好點子,我倆一點就通。」

奧地利皮褲風 圖:tribune

在第一部電影中,羅琳非常克制,沒有將《神奇動物》和《哈利·波特》聯繫在一起,而是讓前者發展為獨立的故事。

這次,羅琳設置了新角色,將兩部電影聯繫起來。電影中將出現紐特的哥哥忒修斯(Theseus,卡勒姆·特納 Callum Turner 飾)和他的未婚妻莉塔·萊斯特蘭奇(Leta Lestrange,佐伊·克拉維茲 Zo? Kravitz 飾)。

圖:hogwartsite

詭異的是,萊斯特蘭奇是紐特的前女友,兩人青梅竹馬。

熟悉羅琳作品的人會發現,「萊斯特蘭奇」可不是個普通姓氏:

既然她是萊斯特蘭奇家族的人,就一定與《哈利·波特》電影中伏地魔的追隨者貝拉特里克斯、小天狼星布萊克和唐克斯有關

圖:hogwartsite

飾演莉塔·萊斯特蘭奇的演員克拉維茲(Zo? Kravitz),在洛杉磯長大,她的父母蘭尼·克拉維茲(Lenny Kravitz)和莉莎·博內特(LisaBonet)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圖:hogwartsite

在片場度過一天後,克拉維茲(Zo? Kravitz)不好意思地癱在椅子上,裹緊了棉襖:

「我讀了第一部《哈利·波特》,之後就沒再讀了……《哈利·波特》太受歡迎了,一旦什麼東西這麼受歡迎,你就會覺得『那我不讀了』。不過,我覺得書里的世界很神奇,羅琳的大腦和想像力太強大了。」

埃茲拉·米勒:我是個宅男

所有新角色中,經常霸佔頭條的無疑是裘德·洛(Jude Law),他扮演年輕時代、鬍子拉碴、痛苦掙扎的鄧布利多。

導演葉茨很滿意這個人選:

「在裘德之前,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Harris)和邁克爾·甘本(Michael Gambon)都在《哈利·波特》中飾演過鄧布利多,但裘德的完成度也很高。他舉止高貴優雅,性格溫和沉穩,是扮演年輕時代鄧布利多的最佳人選。」

他坦承,重回霍格沃茨教室,起初感覺很彆扭

「因為丹尼爾(哈利·波特的飾演者)、魯伯特(羅恩的飾演者)和艾瑪(赫敏的飾演者)都不在現場了。

後來,裘德扮演的鄧布利多走進了教室,我突然感覺又回家了。」

如果新電影有任何與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不符的地方,粉絲們一定會讓葉茨和劇組知道。

幸運的是,克雷登斯的扮演者埃茲拉·米勒(Ezra Miller),曾被製作人稱為「常駐劇組的《哈利·波特》百科全書。」

圖:hogwartsite

「我確實很喜歡《哈利·波特》。」

「我讀了太多遍書,聽了太多遍有聲書,看了太多遍電影。我對世界各地的神秘主義和萬物有靈都很感興趣,我喜歡托爾金(《魔戒》的作者)和羅爾德·達爾(《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的作者),也喜歡動漫……我是個宅男。」

圖:slash film

米勒扮演的克雷登斯非常有趣。第一部電影結束時,克雷登斯是死是活並沒有確定。

米勒說:「我看過第一部首映式後,就去找大衛·葉茨的助手問,『我被炒了?我就這麼死了?』」

最終,羅琳給米勒吃下了定心丸。他進入了第二部的劇組~

圖:slash film

米勒的性格很活躍,不怎麼認生。

他參加聖迭戈動漫展的放映會時,穿著弔帶襪,還戴了一頂蘑菇帽,就像馬里奧賽車裡的奇諾比奧一樣。

圖:Tom + Lorenzo

他覺得6個月的拍攝讓他感到幸福,而內心卻受到折磨和幻滅。

「我感到幸福,是因為這是我自6歲以來最喜歡的題材,而且大家人都很好……我感到折磨,是因為克雷登斯是個很讓人心疼的孩子。我在心裡給他留了個位置,只屬於他的小房間。

這次拍攝讓人深感不安,尤其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拍攝的時候,發生了IS恐襲,我在倫敦,滿腦子都是脫歐和特朗普。

圖:youtube.com

我還覺得格林德沃是個很可怕的角色,他的想法非常危險,而這種想法正試圖將我們摧毀。」

「大多數時候,我也想成為一個快樂和淡定的人,但是克雷登斯並沒給我留下太多空間。第二部《神奇動物》開拍前,我一直在努力讓他留在小房間里,這有點痛苦。扮演他讓我和世界某一群體產生共鳴,我們都受到過欺凌,我能感受這種痛苦……」

相比之下,紐特的扮演者埃迪·雷德梅尼只感覺到幸福。

扮演紐特是一種永無止境的經歷,拍攝、有聲書、電子遊戲...帶來的高曝光度,他擁有了世界上最狂熱的粉絲,米勒就是其中之一。

拍攝第二部電影,讓他又從頭經歷了一次。羅琳還想再拍三部《神奇動物》電影,埃迪·雷德梅尼舉雙手贊成。

「拍第一部時,我花了一些時間去適應。你必須得有孩子的視角,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追求真實,我們永遠在追求真相和現實...

我拍戲其實就是玩。有一場戲是我騎著水妖,拍攝的時候,我在水箱里,身下是個很大的綠色玩偶。他們還讓我和自由潛水員學習,一口氣能憋 7 個小時那種,把我也訓練成一名潛水員。」

圖:Tumblr

他笑了。「我和這位出色潛水教練坐在水底,突然問自己: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那一瞬間他才反應過來,雖然拍戲總是呆在英國,但倫敦的沃特福德已經有他所需要的一切了

圖:We Heart It

(英倫圈綜編,原文刊載自《歐洲時報》英國版與《英國電訊報》聯合專版,作者:Guy Kelly,翻譯:劉望山,編輯:顆粒,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在英國找工作到底有多難?身在倫敦比你想像的還簡單……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恐怖故事:冰激凌有香菜味兒的了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