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羅馬尼亞的國產「巨艦」,如今在北約海軍體系中淪為「雞肋」

羅馬尼亞的國產「巨艦」,如今在北約海軍體系中淪為「雞肋」

原標題:羅馬尼亞的國產「巨艦」,如今在北約海軍體系中淪為「雞肋」



提到冷戰,首先想到的就是美蘇爭霸。

雖然,美蘇兩國在諸多方面能夠針鋒相對,但是在海軍方面,不僅在蘇聯紅海軍處處受到美國的壓制。而美國的「北約」盟友,在海軍方面同樣領先於「華約」各國。且不說,英國、法國、西班牙這樣的傳統海洋強國,即便是義大利、德國這樣,在二戰時與盟國為敵,一度海軍被肢解的國家,在海軍實力方面對於任何一個華約國家而言,都能形成「碾壓」式的優勢。畢竟,華約國家更多的是執行「近海防禦戰略」,所建造的軍用艦艇也以小型護衛艦和導彈艇為主。



當然,在華約國家諸多的小型艦艇中,羅馬尼亞似乎獨樹一幟,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過一艘排水量達到5790噸的驅逐艦。這樣的排水量,別說在上世紀80年代,可以算作大型戰艦,即便到了今天這樣的排水量也不會讓人小覷。要知道,直到今天中國的052驅逐艦,排水量都不滿5000噸;法國的「地平線」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也不過6600噸左右。所以,這艘名叫「馬拉塞斯蒂」號的驅逐艦,絕對是羅馬尼亞海軍歷史上「里程碑」上的存在,因為改艦至今都是羅馬尼亞建造的最大戰艦。


羅馬尼亞之所以能夠建造這樣一艘戰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追求的「國防自主」。所以,在海軍方面羅馬尼亞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接收大量蘇聯「饋贈」的艦艇,而是自行研製了火力強大的內河炮艦,以及1500噸級的「泰爾塔」級巡邏艦。到了1982年羅馬尼亞開始建造「馬拉塞斯蒂」號驅逐艦,這次建造不僅僅是為羅馬尼亞帶來一艘中型艦艇,更是體現羅馬尼亞造艦能力的嘗試。



這艘驅逐艦,與當時世界各國建造的戰艦相比,是一艘極為有特點的戰艦。首先,在於外形方面,該艦採用了平整的貫通式主甲板由艦首延伸至艦尾,開放式後甲板位置較低。其次,該艦採用的是全柴動力艦。不過「馬拉塞斯蒂」的動力系統雖然是柴油機,卻不妨礙其最高航速能達到27節,而以15節速度航行時巡航能力達到4400公里。或許,源於「馬拉塞斯蒂」號的排水量和續航能力,所以原本在北約海軍中卻沒有地位的羅馬尼亞海軍也能多次參與北約的聯合巡邏任務。



其實,這已經是羅馬尼亞海軍能夠參與北約的最大的「海上軍事行動」了。畢竟,建造於上1982年的「馬拉塞斯蒂」號驅逐艦,所採用的武器和電子系統,都是來自蘇聯的。4座雙聯裝「冥河」SS-N-2C反艦導彈,其中兩座安裝在後上層建築兩旁,另外兩座則裝在機庫的兩側;兩座雙聯裝AK-726式76毫米艦炮,裝配在艦橋之前;另外還有1座四聯裝SA-N-5「聖杯」攜帶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部RBU6000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所搭載的直升機,則是羅馬尼亞根據法國「雲雀」直升機自行研製的輕型多功能直升機。不過,由於該艦能夠攜帶三架直升機,所以也曾被稱為「直升機輕巡洋艦」。

不過,由於羅馬尼亞在造船業方面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所以1982年就開工,1985年就下水的「馬拉塞斯蒂」號,到了1992年才加入現役。而此時,羅馬尼亞已經從對抗北約的華約國家,搖身一變成為積極追求加入北約的新型國家。而這艘「馬拉塞斯蒂」號驅逐艦,也淪為北約海軍的體系中的「雞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潞州節度 的精彩文章:

逃出俄羅斯「魔爪」?4架從克里米亞逃回烏克蘭的米-14直升機
美國防空導彈擊沉法國建造的快艇!4枚標準-1將200噸快艇送入大海

TAG:潞州節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