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言》:張愛玲,不管什麼樣的主義,還是要敗給兒女情長的

《流言》:張愛玲,不管什麼樣的主義,還是要敗給兒女情長的

《流言》:張愛玲,不管什麼樣的主義,還是要敗給兒女情長的

以前讀張愛玲的小說,儘管內心覺得是好,但不太願意放聲說出來。因為在她華美的文字下面,隱隱地透出一股幽冷怪戾之氣,令我頗感不適。覺得讀多了人也會變得凄惻起來。後來知道了人類本性的偉大:再怎樣營造出的真切的情境,如果與自身生活判然兩樣,總歸還是要忘卻的。小說,畢竟還是別人的生活,作者帶著遊覽一圈,你還是會順順噹噹地回歸自己。

儘管寫這些文章時只有二十四五歲,但是張愛玲還是毫無意外地展示了她過人的天分。純熟而肆意揮灑的文筆,與對於世事老辣到和年紀不相稱的眼光交相輝映。在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一文中,她就對中國人的性格做了一番精準的評析,讀來令人拍案:「擁擠是中國戲劇與中國生活里的要素之一。中國人是在一大群人之間呱呱墮地的,也在一大群人之間死去。」

「就因為缺少私生活,中國人的個性里有一點粗俗。「事無不可對人言」,說不得的便是為非作歹。中國人老是詫異,外國人喜歡守那麼些不必要的秘密。」「不守秘密的結果,最幽微親切的感覺也得向那群不可少的旁觀者自衛地解釋一下。這養成了找尋借口的習慣。自己對自己也愛用借口來搪塞,因此中國人是不大明了他自己的為人的。

群居生活影響到中國人的心理。中國人之間很少有真正怪僻的。脫略的高人嗜竹嗜酒,愛發酒瘋,或是有潔癬,或是不洗澡,講究們虱而談,然而這都是循規蹈矩的怪僻,不乏前例的。他們從人堆里跳出來,又加入了另一個人堆。」

在文章里,張愛玲也談到了自己寫作的動機,藉此回應外界對她只談風月的質疑。「我發現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視人生安穩的一面。其實,後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強調人生飛揚的一面,多少有點超人的氣質。超人是生在一個時代里的。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著永恆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恆的。它存在於一切時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說是婦人性。」

過去我們講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似乎家庭愛情之類的都是累贅,是要毅然拋棄才能向前走的。可我越發覺得,不管什麼樣的主義,最終還是要敗給兒女情長的。想想歷史上有過多少次的思潮, 「為大家,舍小家」,抱著各種主義的光壞去投身到看似正義的事業中去,可結果呢,主義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今天你是真理,明天可能就成了流毒。只有兒女情長,還是靜立在那裡,伸出了溫柔的雙臂,擁抱著永恆悲劇里疲憊的人們。

"以美好的身體取悅於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也是極普遍的婦女職業,為了謀生而結婚的女人全可以歸在這一項下。這也無庸諱言,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

張愛玲完成這些文章是在上海的日據孤島時期。那時候他正經歷著和胡蘭成相遇相識的愛戀。這位看透人間冷暖的女作家最終也沒能擺脫悲劇的收場。不過,這也給她的一生增添了俗世傳奇的色彩。或許也正如她自己所說: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獨自邁向生命的盡頭》:他,集中營死裡逃生,三十年後選擇自殺
《浮生六記》:沈復,慫恿陳芸女扮男裝去看戲,見人就說是我表弟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