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財富》《時代》相繼被收購 誰在收割世界頂級媒體?

《財富》《時代》相繼被收購 誰在收割世界頂級媒體?

來源:經濟觀察報

11月9日,美國《財富》雜誌被以1.5億美元(約1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了泰國華裔商人謝展(ChatchavalJiaravanon)。

2個月前,《時代》周刊被以1.9億美元(約13億人民幣)賣給了美國科技大佬馬克·貝尼奧夫(MarcBe-nioff)。

《財富》雜誌、《時代》周刊是雜誌界的頂級品牌,謝展與貝尼奧夫的收購,都是以個人名義進行的投資。近年來,跨界收購受互聯網衝擊的知名傳統媒體,似乎在科技大佬、傳統富豪中流行起來。

昔日巨人的解體

《時代》周刊有96年歷史,《財富》雜誌也已創立88年。1929年股災後,《財富》開始發行,伴隨美國經歷多個經濟周期的起起伏伏。他們同屬於時代雜誌集團(TimeInc.),而這家曾經的傳媒巨頭,如今正在被拆分出售。

時代雜誌集團是傳媒領域的領導者,旗下有包括《時代周刊》、《財富》、《福布斯》、《人物》、《體育畫報》等130多種雜誌。2006年,時代雜誌集團凈利潤高達約10億美元。

但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境況越來越艱難。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崛起,以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正不斷爭奪者傳統媒體的資源。根據廣告公司Magna預計,2018年雜誌行業的廣告銷售額會再度下滑16%。

2014年6月,時代雜誌集團被從時代華納集團分拆,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上市公司掛牌交易。《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卡爾將這次拆分稱為「海葬」。這一年,時代集團凈利潤是3.7億美元。

2017年11月,規模小於時代集團,但投資多元化的雜誌集團梅雷迪思(Meredith)宣布,以18.5億美元現金收購時代雜誌集團,這筆交易使其成為了美國最大的雜誌出版商。

梅雷迪思對時代雜誌集團的收購於2018年1月完成。但僅2個月後,梅雷迪思便宣布將出售時代雜誌集團旗下的一些出版物,包括《時代》周刊、《體育畫報》、《財富》、《金錢》等著名雜誌。梅雷迪思同時宣布計劃裁員200人,並將在未來10個月內進一步裁員1000人。梅雷迪思認為,時代集團旗下出版物吸引的主要是男性讀者,不符合其專註於女性雜誌的戰略。

事實上,梅雷迪思經過三次嘗試才成功收購時代雜誌集團。

2013年,時代雜誌集團尚未剝離時代華納獨立上市時,梅雷迪思便開始了收購時代集團旗下雜誌的計劃,但最終談判破裂。2017年初,梅雷迪思再次嘗試收購時代集團,但因資金不足未能如願。最終,梅雷迪思獲得知名富豪科赫兄弟(DavidKoch,CharlesKoch)6.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終於在當年11月拿下了時代雜誌集團。

跨界入場

時代集團的遭遇其實是整個美國傳統媒體行業的縮影。

2017年9月,音樂雜誌《滾石》創始人宣布出售手中全部股權。10月,赫斯特集團收購Rodale集團旗下雜誌和書刊業務。迪士尼對21世紀福克斯的收購案不久前剛剛獲得歐盟委員會正式批准。電信巨頭AT&;T對時代華納的收購案也正在進行中。

近年來,科技界大佬收購傳媒公司更是屢見不鮮。

2013年,亞馬遜(Amazon)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Bezos)2.5億美元買下《華盛頓郵報》。2017年,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nJobs)的遺孀勞倫·喬布斯(LaureneJobs),通過旗下EmersonCollective基金會買下了《大西洋月刊》大部分股份。

這些傳統報刊雜誌,雖然近年來業績下滑嚴重,但仍具有相當大的品牌影響力。畢竟時至今日,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對任何人來說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買下《時代》周刊的貝尼奧夫,是雲計算公司Salesforce的聯合創始人兼CEO,身價66億美元。跨界收購《時代》周刊是貝尼奧夫的個人行為,與Salesforce無關。貝尼奧夫表示不會涉及日常運營和記者報道工作,同時維持當前組織架構。

「我們正在投資一家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公司,這也是個極其強大的業務。當我們作為家族進行投資時,這正是我們想要尋找的目標。」貝尼奧夫接受採訪時說。

然而,外界對貝尼奧夫收購《時代》周刊卻看法不一。

有觀點認為貝尼奧夫等人只是看上了媒體在政治界、文化界殘存的價值。但問題關鍵在於,當傳統印刷雜誌的商業模式已經支離破碎,他們所傾注的努力和資源能否讓老牌雜誌在掙扎中生存下去。America』sTestKitchen(美食類媒體)的CEODavidNussbaum更是直言,這些科技大佬的跨界收購是「虛榮心收購」。

同時也有看好貝尼奧夫的人。Bonnier廣 播 公 司 CEOEricZinczenko就認為,貝尼奧夫能夠理解新聞資產所建立的巨大品牌價值,隨著資本的注入,新聞資產將會遠離對傳統媒體形式的依賴,擴展到新的盈利領域中。

與其它所有雜誌一樣,《財富》的紙質出版業務在下滑。2018年,廣告頁面減少幅度超過25%,迫使其集中精力發展其它增長領域,尤其是數字廣告和會議業務。這些業務目前在其接近1億美元的年營收中佔比約為62%,《財富》雜誌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約為1000萬美元。

收購《財富》雜誌的泰國華裔商人謝展,是食品企業泰國正大集團(CharoenPokphand)的董事會成員,正大集團是泰國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謝展畢業於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同時也是一家泰國傳媒公司TrueCorpora-tion的董事會成員。雖然並非來自科技界,但是與其它投資雜誌的科技大佬一樣,謝展對《財富》的收購也是個人投資行為。

與貝尼奧夫等人一樣,謝展最看重的是《財富》雜誌的品牌。謝展之所以能夠在收購競爭中勝出,主要源於收購價格以及投資意願,但他並未披露具體投資金額。

被收購後,《財富》雜誌有可能增加員工,還考慮給網站設立收費牆。謝展在聲明中承諾,將繼續投資發展《財富》雜誌的科技和新聞。他計劃增加對《財富》雜誌的數字化投資,並進行區域擴張,招募更多編輯人才。

新事物的出現,舊事物的消亡,皆有其必然性。現金流充裕的科技大佬通過個人投資進入雜誌業,不管真實目的是什麼,這對於急待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傳統媒體來說都是機會。而被收購的傳統媒體,能否在新資方的幫助下轉型成功也只能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戴森如何成為中產收割機
廣發宏觀張靜靜:從美股調整看新興市場的或有風險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