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中國和美國治療(管理)糖尿病的差異,竟如此之大!
糖醫生說
如果說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之後「吃土」只是暫時的,那麼有一件花錢更多的事可能正在靠近你並從此終生不離不棄……
現在,至少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患有糖尿病,
當前全國患病人數已經超過了1億。
可是,在這龐大的1億多糖尿病人群里,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並且接受糖尿病治療、把糖尿病控制住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壓根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不對糖尿病進行治療,病情控制很差,於是自然而然就出現了糖尿病併發症高發的問題,大約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併發症問題。
圖片來源:淘圖網
併發症治療
有了併發症,使得糖尿病變得更複雜,影響到糖友的生活質量,這個不用細說,大家也都知道。同時,併發症也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在治療糖尿病的總醫療費用中,超過50%甚至將近80%的費用都是用來治療併發症的。
如果出現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如眼病、腎病),或大血管病變(如心臟病、腦中風等),醫療花費就會增加3-4倍,如果同時具有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醫療花費就會增加10倍之多!
關鍵問題是,等糖尿病到了嚴重併發症的階段,即使花了大錢進行治療,最後結果也常常是不盡如人意的。
所以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與其在後期出現了大問題不得不被動地「亡羊補牢」,還不如在疾病最初階段就開始學習糖尿病知識、重視糖尿病、用知識管理糖尿病,積極主動地預防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發展,這才是最明智的面對疾病,也是為了將來省錢。
中美兩種醫療模式的對比
看美國糖尿病患者如何「省錢」又安心
國內糖尿病患者看病——獨自迷茫
「7號,請到1號診室就診!」聽到叫號器廣播後,一名四十來歲的男性獨自走進了診室。
醫生看了化驗單,說:「你這是糖尿病」,要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還要吃點葯,你這葯飯後吃,每次1片,一天兩次,回家記得要測血糖,記得要來複診!」
「醫生,我怎麼就得了糖尿病呢?我吃點什麼好呢?我要怎樣吃才好呢?藥物傷肝腎嗎?我能不吃藥嗎?糖尿病能治好嗎?我得了糖尿病會怎樣?……」
「你看,吃方面,你要這樣做……」8號、9號病人這時在門外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大夫你能快點嘛!」「這位男士你哪來的那麼多為什麼?回家買本書自己好好學學不就知道了嘛!你這個十萬個為什麼,大家不要看病了!」
圖片來源:網路
這就是目前醫生和患者的模式,一位醫生服務一位患者,醫生分身無術、迫於無奈,患者兩眼摸黑、孤單無助,這位初診糖尿病患者的就診也就草草結束了,這大概就是中國糖尿病門診常見的景象了。之後患者很有可能吃幾天葯就不吃了,血糖控制情況不詳,等到哪一天有了新情況才會再來找醫生……
美國糖尿病患者看病——團隊模式
「您好!請問您是×××嗎?What』s the matter(發生了什麼事了)?噢,您的血糖增高了,請隨我一起進來吧!」
患者常常都是由家人陪伴,在確診後接下來的時間裡,教育護士、營養師、社會工作者會和患者在一起,解惑患者的「十萬個為什麼」,告訴「怎麼吃、怎麼動、怎麼測血糖、怎麼管理糖尿病」。
患者初次就診後的信息會被錄入慢病管理系統,醫護團隊在後期會持續跟蹤疾病控制的情況。在醫療團隊的指導下,患者通過自我血糖監測並與醫護人員定期的溝通,患者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這樣既方便患者,又提高療效,減少患者來醫院就診的麻煩。
圖片來源:網路
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有家人陪伴,「一幫人」、
一個團隊服務於一名患者,
這種團隊模式,就是美國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患者有依靠,不會感到孤單,糖尿病的管理不再是一個人的事情,團隊的管理使得糖尿病一切盡在掌控中。
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管理
中美的兩種模式,顯而易見後者是被推崇的,我國在糖尿病的管理模式上也正在不斷向美國靠攏。以患者為中心的「院內+院外的綜合管理模式」是管控糖尿病、大大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有力手段。
此外,我們從中美糖尿病患者就診時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家庭對待糖尿病方面的態度,中美兩國也有很大差異。
在中國,糖尿病患者就診常常是單身前往醫院,其實糖尿病不該是一個人在「戰鬥」,應該有一個強大的後援團,也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家庭成員也應該參與其中。
為什麼呢?
因為糖尿病在發病環節里,環境因素很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講,糖尿病會在家庭里「傳染」,家中有糖尿病,說明家庭環境可能並不是很「健康」,比如飲食、生活習慣等可能就十分有利於糖尿病的「滋生」,這些很有可能會導致家庭其他成員陸續「感染」糖尿病,因此糖尿病需要引起所有家庭成員的重視,把「招引」糖尿病來家裡的不良環境統統掃地出門,阻斷糖尿病的「感染源」。
圖片來源:ixabay
其次,一年365天,把去醫院看病、拿葯、住院的時間總共加起來,也沒有多少天,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和治療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裡,
一個人總是會有懈怠,但如果有家人的監督、鼓勵和支持,那就不一樣,常常能把疾病管理得會更好。
所以,
今明兩年的11月14日——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定為「家庭與糖尿病」,旨在號召全家總動員,一起和糖尿病「作戰」。
圖片來源:網路
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團隊合作在疾病的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營養師、教育護士、營養師、社會工作者(或志願者)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從患者當前關注的問題和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以及接受能力,讓患者理解管理好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疾病管理。
另一方面,開展一些同伴支持活動,讓社工或志願者通過自身的感受和經歷,來教育糖尿病同伴,增加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管理的依從和長期不懈,通過團隊的力量達到預防併發症的目的。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讓慢性病的管理「如虎添翼」。慢病管理系統大大增加了疾病管理的效率,患者如果出現問題,疾病的管理患者可以看得見並及時改善調整。如果病情控制理想,則繼續保持。
我們在努力
當前,互聯網醫療突飛猛進,國內健康管理類公司推出了不少糖尿病管理服務,可以從一定
程度上彌補我國院內血糖管理模式的不足,比如當前網路血糖儀的應用,結合糖尿病管理APP,內分泌醫生或醫生助手在線上指導患者監測血糖及相應管理指標,幫助患者調整用藥或胰島素,以達到血糖及其他指標的穩定達標,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我們在糖尿病管理方面,也正在向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管理模式靠攏,相信在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糖尿病的管理達標率會大大提升,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會大大降低。
本文作者:田建卿,醫學博士,廈門弘愛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排版設計:瑞芝
圖片來源:部分源於網路,侵刪
版權聲稱:糖醫生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全部或部分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解決掉這5個升糖壞習慣,血糖問題能好一大半!
陷入這4個治療誤區,糖尿病併發症會來得更快
吃胍群眾,你的寶貝胍吃對了嗎?
點贊學習新知識
??
??


TAG:糖醫生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