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好學生王思聰: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不被嘲笑的

三好學生王思聰: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不被嘲笑的

—立即領取—

一代不如一代,是最大的謊言!

前幾天,遊戲戰隊IG拿到冠軍的時候,朋友圈刷了屏;

現場傳來的照片看來,幾個年輕人很開心,他們背後的老闆,萬達公子王思聰也很開心,興奮得當場鯨吞熱狗。

有人說,IG奪冠最大的意義在於,讓有些人知道,「打遊戲「,也可以是一個事業,也有資格擁有未來。

這對於王公子也是一樣的,以網紅形象出道的萬達公子,最初的標籤的「紈絝子弟」,「敗家子」,「不務正業」和「網紅收割機」,連建立戰隊的第一筆錢,都是老爹給的。

王公子與他身邊的幾個年輕人,堅持一個別人眼中「不務正業「的夢想整整七年,迎過無數的冷眼,不屑與不解,終於迎來的衛冕的這天,證明了自己。

他們為所有曾經被誤解和看不起的年輕人證明,青春縱使不被理解,終有一日也會綻放。

01

/「 90後都是腦殘 」/

大學年年代,我曾經有一位同學,生於1989,非常喜歡在我面前罵一句話,「90後都是腦殘」。

比如室友不小心把內褲放到洗衣機了——「90後是腦殘」。

比如女友對他發脾氣了——「90後是腦殘」。

再比如和新生幹部交流出了差錯——「90後是腦殘」。

反正都是90後的錯。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傢伙,離成為90後只差幾個月,儘管我數次提醒過他,他依舊不以為然。

「雖然只差幾個月,但我是89,他是90,他就是腦殘!」

02

/ 一代不如一代?/

每次在年輕群體發生一些負面事件,例如小學生喝農藥,中學生不堪學習壓力跳樓,大學生為情燒炭自殺,就會有一種聲音蹦出來——「現在的年輕人,抗壓能力越來越差了。」

抗壓力越來越差,代表越來越不能吃苦,越來越不能度過難關,最後得出的結論,即是「一代不如一代」。

現在的年輕人,抗壓力是不是越來越差,是不是越來越難吃苦,我們先不討論,但「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本質上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中國以外,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已經被喊了近一百年,遠的有二戰後美國的」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 ,近的有日本1989年後出生的「平成廢物」。

然而美國至今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從未動搖,日本經歷20年經濟衰退,依然是資本主義第二大經濟強國。

世上根本沒有什麼垮掉的一代,只有築起的高牆,讓一代看不懂一代。

03

/ 一代不如一代是最大的謊言/

「垮掉一代」的發源地,是二戰後的美國。

二戰結束後,美國本土因沒有被戰火波及而毫髮無損,反而因戰爭而大發橫財,戰爭對生產力的驅動加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極致發展,導致當時的美國社會物質極度豐盛。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這一代美國人,不必為生存而恐慌,不知飢餓與貧困為何物,自然也沒有了前代人的開拓與奮鬥精神。

人類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後,就自然開始追求精神面的滿足;戰後一代的美國人,開始追求起個性解放和精神升華,套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嬉皮士文化應運而生,而這群奇裝異服,天天好像瞎晃蕩並沒有幹什麼實事的年輕人,看在老派的美國人眼裡,就成了不務正業的「垮掉一代」。

時代周刊曾經引用過一位中年作家的話:

「經驗豐富的領導們長輩們都曾表示,在他們的一生中,從未遇到過像眼前這一代的年輕人一樣,自私無禮和只會享樂。」這句話,被刊登在1911年大西洋月刊的一封信上。

然而,107年過去了,美利堅,還是世界最強的美利堅, 「垮掉一代」,到底是誰垮了呢?

無獨有偶,在日本,「平成廢物」(特指1989年後出生的日本人)、「寬鬆時代」,一直都是老派日本人批判的對象。

在日劇《寬鬆時代又如何》裡面,就出現過公司上司對「寬鬆世代」的不屑與批判。

「平成廢物」就更不必說了,已經把火力覆蓋到現在30歲以下的所有年輕人,指責他們懶惰,不上進,宅,知識匱乏;就連中國國內網路,都對這代日本人踩上一腳,稱「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豬)」;

「在日本,當下平成年代的年輕人只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三米內的事情,沒有爭取成功的慾望、學習能力低下也不知進取,遇到困難立馬退縮,一需要思考就馬上放棄,人云亦云,只追隨別人的腳步。」——大正研一 《低慾望社會》

然而這是這代日本人的錯嗎?不是。

任何一代人的生態都是有其時代背景的,平成年代的日本人,自出生就面臨泡沫經濟後的大規模社會衰退,接觸最多的詞語「不景氣」;

工資不漲,升遷無望,在好像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處境的情況下,這代日本人就選擇了「眼不見為凈」的生存方式,只關心自己半徑三米內的事情。

把時代和統治者責任,推給某一代人,公平嗎?

04

/佛系青年並不代表垮掉/

說起來,前段時間刷屏的」佛系」青年,和美日的「垮掉一代」有異曲同工之處。

只不過「佛系」是自稱,看在一些老派的眼裡,就是」你們這代不行「。

「佛系」青年們的出生時間類似美國」垮掉一代「,都出生在物質極度豐盛的時代,且多為獨生子,受盡家庭的萬千寵愛;

同時又像日本的「寬鬆世代」,正在遭遇社會發展的減速和階級的固化,工資不張職位不升,房子更是想都別想,這讓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失去了奮鬥的慾望,也難以相信「明天會更好」。

腳踏無數地雷,如果還能像他們的前代那樣,為口號獻身,為致富奮鬥,才是奇蹟。

就像前代人總愛說"你們沒有吃過我那時候的苦」,這代人也可以說「你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代」。

我們是佛系青年,但並不代表垮掉啊。

05

/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必吃苦/

我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最喜歡用來罵班上的話,就是「你們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

具體理由就是「吃不了學習的苦」,只貪圖吃喝玩樂早戀打遊戲,並且揚言「社會會教訓你們」。

從初中起,換過的每一個班主任,就聽一次這句話。

由於聽的次數太多,這毫無意義的廢話,而且我相信當畢業後,下一屆人依然會從他口中聽到這句話。

就像在6、70後批判80後之後,80後現在批判90後,90後之後說不定會繼續批判00後。

而我至今都無法明白,為什麼在上一輩人眼中「吃不了苦」是一個這麼負面的詞語;

苦難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之後也不會成為好東西;苦難只是某些人成長中無可奈何,不得不遭遇的事物而已。

舊時代的人,因物質匱乏不得不面對艱難的抉擇,過著步步為營的人生;

而新時代的人,不再為溫飽而苦惱,轉移思考和追求更多高層次的事物,卻有人責怪他們不能吃苦;

這就像一個野蠻人指責現代人不再能茹毛飲血,不再能捕獵野獸,不再能居住在沒有空調沒有網路的洞穴里一樣沒有意義。

現代人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失去了吃苦的必要;如果時代發展了幾十年,下一代人還像上一代人那樣,每日與苦難和匱乏做鬥爭,那麼請問上代人奮鬥的意義在哪裡?

美國第二任總統 約翰·亞當斯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這代人必須學習政治和軍事,我們的後代才有機會學習數學和哲學。

試想如果我們的後代,過的是不如自己的生活,那我們這代人,該是多麼的失敗?

06

/「大人「的傲慢與偏見 /

魯迅的小說《風波》里,有一個叫」九斤老太「的角色。

九斤老太雖然高壽,耳朵卻還不很聾,但從來難以聽到孩子說話,總愛自言自語,最鐘意的台詞是:「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生下的嬰兒比以前的嬰兒輕了——「一代不如一代!」;

人們留下的頭髮比以前的長辮子短了——「一代不如一代!」;

反正和自己不同的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這句話,本質上只是一個標籤,把事物貼上標籤,用簡單的方法進行分類理解,是九斤老太們常見的做法。

他們不去思考事物背後的原因,不去進行辯證,靠標籤把事物歸類,把「我」歸於好的分類,把「異己「歸於壞的分類,藉此獲得某種意義上的優越感,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論的本質。

然而人與社會本身就是複雜的,不可能被簡單歸類;用年齡和年代將一群人標籤化,是無聊至極的事情,是迂腐守舊和懶惰的典型表現。

事實上,幾乎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代人的非議中成長起來的;當年被九斤老太諷刺的人後來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革命先鋒;被罵為「腦殘」的90後,現在也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

哪怕這群年輕人與有點「佛」,有點「喪」,不那麼拚命,不再那麼能吃苦,世界將無可避免地由他們接管,並按照他們的方式進行改變。

這就是我為什麼寫王思聰的原因,他也曾被人稱之為紈絝子弟,IG團隊里每個年輕人,都曾被人指責。

但他們用成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意義。

07

/綠葉/

《火影忍者》里,老邁的第三代火影在離世之際說過這樣一句話:

「只要有樹葉飛舞的地方,火就會燃燒,火的影子照耀著村子,新的樹葉就會發芽。」

完成了時代的使命,我們就應該鞠躬退場,把舞台留給下一代人;

夕陽不要總是去嘲笑朝陽,落葉不要總是去嘲笑新芽,因為前者的落幕,就是為了指引後者的降臨;

就像樹葉落下,必將融入大地,成為滋養新葉成長的養份;

到那個時候,希望已經準備退場的人們,能由心感慨:「這樹,長得真好!」

最後,送給年輕人們一句話:時代永遠是向前進步的,我們如今生活,比古代好,比原始社會,更好,儘管很多人幻想曾經單純的美好,但那時意淫。

你們要習慣被攻擊,被質疑,被否定。

被攻擊,被質疑,被否定的時候,你們不要反抗與爭辯,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實力會打敗一切質疑。

因為,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不被嘲笑的,但,那又如何?

END

國學文化天地

作詩詞寫書法 參悟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天地 的精彩文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宋詞相思十境界,你在哪一層?
人生需要六面鏡子

TAG:國學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