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018年11月18日電影《六祖傳燈》將在北京召開籌備成立新聞發布會

2018年11月18日電影《六祖傳燈》將在北京召開籌備成立新聞發布會

看了就要關注「佛教慧日」同發菩提心

六祖惠能大師

禪師俗姓盧氏,

年若干。事黃梅

忍大師。竭力於

井臼,獲悟於稊

稗。得五祖密授

祖師袈裟,雜居

獵人十五載。印

宗嘆為化身菩薩

,親自削髮。六

祖以無為之運,

無礙之慈,宏濟

四生,大庇三有

。著六祖壇經

,濟世無盡。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直播時間

農曆十月十一

*陽曆11月18日

11:18

早上

點禪宗心燈,

照亮娑婆世界。

中國佛教文化的特質在禪,東方文化的底蘊在禪。禪,直指人性人心。

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上,禪宗文化以其圓成的高尚人格與菩提智慧,蘊含著蓄勢待發的力量。怎樣將這股力量轉化為正能量,傳遞給更多人?於是,電影《六祖傳燈》來了!

2018年11月18日,經過三年的精密準備,電影《六祖傳燈》籌備組將於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

以總覽宇宙人生的氣度,般若正觀的視角,《六祖傳燈》以一個個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實演化禪宗六祖大師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的史實,講述大師聞經開悟、辭親求法、黃梅投師、舂米苦行、作偈呈心,又在密受正法後,領受師訓南下隱遁,命似懸絲,辛苦受盡,終開演大乘,弘化度眾的傳奇人生。

三年里,劇本反覆推敲,細節精密確定,製作團隊足跡遍布全國各大寺院。《六祖傳燈》的製作,幾經坎坷,只為直面對生命終極問題的追問,將出世的思想與入世的情懷,用可視的畫面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點亮心燈,續文化慧命;傳智慧慈悲精神,喚醒人心。

一千多年前,六祖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芸芸眾生,雖還沒有如六祖般曠遠的境界、瞭然的心性,也須自凈其意,感受祖師洞達的智慧。

為何他不識字,

卻又聽懂《金剛經》?

唐朝是中華文化最為鼎盛的時期,然而生於大唐盛世的六祖大師,從小接受的卻是這樣的教育——遠離功名利祿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做個實實在在的人。在那個大家都追求功名利祿的時代,他家祖訓要求子孫不當官、不讀書、不經商,安心做個打柴人。

所以六祖大師雖然示現為一個不識字的打柴人,但對他而言打柴就是在修行,他很早就在修行了,因此他一聽《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能體悟大道,一聞百悟、一聞千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其心,把心中的垃圾全部都倒掉。

智慧和文字沒有關係

在大唐盛世,這位一字不識的人體悟了這種大智慧,因為識字不等於有文化,有文化不等於有智慧。

六祖大師說:智慧跟文字沒有關係,沒有智慧,讀經千遍萬遍是被經轉;若有智慧則能轉經;若能轉經即同如來。六祖大師撥亂反正,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讓我們了悟佛法的大智慧。佛法大智慧雖樸素,卻具有真理的普遍性,無處不現,所以說「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金剛經》里所講的金剛,但是我們的這個金剛被垃圾埋沒很久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還有太多的虛妄虛榮,這些假的負累埋葬了我們的金剛性。

見境心動,

便落入生滅的境界

六祖大師隱跡獵人隊伍十五年之後,來到廣東法性寺(即現在的光孝寺),正逢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法會還沒開始,一陣風過,幡隨風飄動,幡下的銅墜相互碰擊發出叮鐺之聲。聞者有人說是風動,有人說是幡動,一時爭論不止。這時六祖大師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見境心動,你就人隨境轉,從而落入生滅的境界。所以,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如不動方寸不亂,擁有自己,才能擁有全世界。

摘自2015年3月17日傳喜法師

廣州光孝寺六祖大師剃度出家瘞發塔下的開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金庸先生走了,除了武俠,他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五台清涼月——2018年古文殊寺中秋梵唄音樂會圓滿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