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捷克總理在巴黎拜訪了米蘭·昆德拉,提出要恢復他的國籍

捷克總理在巴黎拜訪了米蘭·昆德拉,提出要恢復他的國籍

捷克總理巴比什(Andrej Babi?)上周造訪了巴黎。此行的主要活動是參加一戰結束 100 周年的紀念儀式,但他也試圖藉此機會修復捷克的另一道歷史傷痕:恢復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國籍。

根據巴比什在社交媒體上的貼文,他先是拜訪了昆德拉夫婦在巴黎的公寓,接著一道前往夫婦倆最愛的餐廳,聊了三個小時。昆德拉夫人——一位「精神矍鑠的女士」——主導了三人的談話。席間,巴比什向他們拋出了恢復捷克國籍的橄欖枝。

89 歲高齡的昆德拉長期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他的作品往往帶有強烈的哲學氣質和對政治的冷嘲熱諷,代表作包括 1984 年出版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1990 年的《不朽》,以及探討文學理論的《小說的藝術》等等。

昆德拉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中產家庭。1948 年,不到 20 歲的他像很多知識分子一樣加入了捷克共產黨。1968 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發起了被稱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改革,昆德拉站在了改革者一邊。但蘇聯將捷共的行動視為對其領導權的挑戰,以蘇聯為首的華約成員國軍隊隨後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戛然而止,昆德拉的政治理想也逐漸耗盡。

這一事件被昆德拉寫進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女主特麗莎一度對捷共領導人杜布切克的改革充滿期待,之後又因為杜布切克在蘇聯威脅下作出的妥協感到幻滅。像小說中的角色一樣,昆德拉選擇了離開「祖國」。1975 年,他移居巴黎,並在 6 年後自然歸化為法國公民。

在《玩笑》(1967)、《笑忘錄》(1975)等小說中,昆德拉以犀利的文字還原了高壓政治下的個體處境。他也因此受到「特別對待」——《玩笑》出版後,他的小說就上了禁止出版的黑名單;1979 年,當局更剝奪了捷克斯洛伐克公民的身份。

部分因為這段痛苦經歷,部分也因為他所堅持的關於個體自由的哲學觀點,昆德拉持有一種特別的身份認同。他將自己的作品視為「法國文學」,也很少回到捷克——即便是在東歐劇變之後。他的上一次捷克之行還要追溯到 22 年之前。他在1998 年的一次採訪中承認,離開布拉格的確曾帶給他「失去故鄉」(losing home)的恐懼,但他後來驚訝地發現,自己並沒有產生預期中的失落和被剝奪感。

「對我來說,『故鄉』(home)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我在想,我們關於故鄉的觀念到頭來也許僅僅是一種幻覺,一種迷思;我在想,我們或許成了這種迷思的受害者,我們所惦記的『根』或許不過是被緊緊攥住的虛構之物。」昆德拉說。

這並不意味著昆德拉已經走向超脫。他所說的「受害」也指向自己在這些問題上的無盡掙扎。小說中的薩賓娜離開了祖國,卸下了禁錮她的那些東西,但對另一位主角特麗莎來說,「『故鄉』之外的一切都是空虛、死寂的。」

昆德拉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擁抱另一種「故鄉」,他把自己看作巴黎知識分子群體的一份子,通過和友人的交往獲得歸屬感。

「這是我的巨大榮譽。」巴比什在拜訪昆德拉夫婦後表示。他將昆德拉稱為「捷克、法國和世界文學的傳奇」。在接受捷克地方媒體採訪時,巴比什說:「他真的值得拿回他的公民身份。」

巴比什本人出生於 1954 年,在歐洲接受教育,曾經是一家國有貿易公司的駐外代表,目前排在捷克富豪榜第二位。今年 1 月,地方法庭認定巴比什曾經為捷克斯洛伐克安全部門工作,巴比什此前訴稱相關指控純屬誹謗。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旺旺與自然堂合作面膜,78% 美國廣告主協會成員自建廣告部門
一盞落地燈,輕輕一撥就能改變光源方向|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