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國傳統的生死觀為什麼不樂意談論死亡?

中國傳統的生死觀為什麼不樂意談論死亡?

活著很累,死了是不是會去極樂世界享福?

活著很迷茫,是不是有鬼神可以幫我?

網上很多文章提倡大家了解死亡,為死做準備,這對嗎?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回答這三個問題,華夏文化給的答案非常簡單,既「未知生,焉知死?」這是孔子說的,也是儒道雜三家共同的答案。

如《呂氏春秋》中說:「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作為聖人要明白生死,孔子也不例外,在我們很多人眼中孔子就是「子不語亂離怪神。」其實孔子在《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請大家注意這裡談了鬼神,還說五行陰陽,你非說孔子不談,這是不可能的。儒者早期是類似於民間道士,要幫人治喪的。

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人天地最貴,這是孔子的一直以來的思想,在《論語·鄉黨》篇中馬廄失火,孔子第一反應是問人有沒有出事!

所以才有了我們熟知的「未知生,焉知死。」其全文是:「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為什麼孔子不談亂離怪神,原因很簡單,這些於事人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季路得到不問的回答,這就像《呂氏春秋》中說聖人之極才是死,季路這個階段最應該考慮是人。

以人為貴,以生為要;先生後死,先人後鬼神,這便是華夏傳統的鬼神生死觀念。

因此我們認為「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禮記》)你想侍奉鬼神,那好你得養好活人,贍養好老人,這樣才能侍奉鬼神!用今天部分人來說,就是有些人指望長輩死了葬吉穴,風光大葬給取悅鬼神給自己帶來好處,不如在長輩活著的時候好好供養更能取悅鬼神。

所以在華夏觀念中,上文中三個問題的答案是:

活著很累,指望死了去極樂世界享福是捨本逐末,因為活都沒活明白,就別指望自己能死明白。

活著很迷茫,是不是有鬼神來幫你!是的,會有,但在於你會不會幫自己,不然鬼神不悅幹嘛幫你?

人活著永遠是先緊活著,華夏傳統的鬼神觀念很簡單,生死是相隨的概念而非對立,你活明白了自然能死明白。

生也好,死也好,麻煩你做好一個人!如要遠人那麼就別指望作為一個非人的人能死明白!故華夏傳統文化不樂意談論死亡,熱衷於研究怎麼活的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十一出門旅遊拜神如知此禮能感應神靈得大福報!
人為什麼要愛國?儒釋道三教是這樣說的!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