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時候讓梨,長大後爭死,偉光正如孔融,也講過不忠不孝的名言!

小時候讓梨,長大後爭死,偉光正如孔融,也講過不忠不孝的名言!

古人云: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古代的有許多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傳奇故事,可惜很多人的巔峰就停留在小時候,比如說曹操的幼子曹沖,此人堪稱神童,留下的不少讓後人讚許的故事,而且從曹沖稱象這類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曹沖必定智商過人,可惜天妒英才,曹沖還沒正常人就夭折了。曹沖若是不夭折,曹魏的江山可能就不是曹丕的了。當然,也有小時了了,長大了也很厲害的。

最典型便是司馬光,司馬光砸缸這事婦孺皆知,情急之下能想出如此破釜沉舟之事,可見司馬光不僅膽識過人,其危機處理意識也是相當高的。司馬光少時成才,長大後也沒隕落,作為神宗朝的重臣,司馬光對北宋朝堂還是做過不少貢獻的,其才能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留下的傳世之作《資治通鑒》,讓他的名望能跟太史公司馬遷並駕齊驅。但是歷史上司馬光的形象堪稱偉光正,但這大多是後人塑造出來的,真實的司馬光也是也有不少讓人詬病之處,比如說他跟王安石的過結,讓他在王安石死後大肆清算王安石新政,這一點讓不少人對他的人品提出了質疑。

作為神童,司馬光並不是第一個收到質疑的人,質疑聲最大還算是北海太守孔融。孔融的背景被特殊,作為孔子的後代,孔融是孔氏的第十九代族長,當然孔融也是恪守儒家教義最好的孔氏門人,這不僅僅是出於他小時候讓梨的佳話。孔融作為當時的大儒,社會地位相當高,孔融一生重視名節,講忠孝知禮儀,即便是囂張如袁氏兄弟,也對孔融禮讓三分。當然,口說無憑,大夥可能都聽過孔融讓梨,但很少人知道孔融爭死的典故吧。

話說十常侍之亂中,中常侍侯覽跟名士張儉素有過節,侯覽得勢後找張儉尋仇,張儉見侯覽位高權重只好躲起來避禍。因為張儉跟孔褒是至交好友,張儉便躲到了孔褒家。孔褒和孔融是親兄弟,孔融也十分敬重張儉,但孔融卻不知道張儉被通緝。當官兵搜上門來時,孔褒又正好不在家,罪名就安到了孔融頭上。孔褒當然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向官府自首說是自己窩藏的張儉,可孔融也不能看著兄弟赴死啊,於是他就說是自己的責任,與孔褒無關,兄弟兩爭著頂罪,這可是死罪啊。

後來官府查明真相,孔融無罪孔褒死罪。孔融爭死這事可以說感動了天下,世人皆被孔融的忠義所感。這下孔融的形象又高大了許多,但孔融在當時真的如此偉光正嗎?也不盡然,孔融曾說過一句不忠不孝之話,被世人詬病: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莫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孔融說生父跟兒女有什麼親情可言呢,不過是生理上本能的需求而已,生母對於兒女亦是如此。這種觀念很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但在封建社會,實屬不忠不孝之言,也讓孔融飽受非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石達開的五萬里長征,竟因為一個女人,倒在了大渡河畔,全軍覆沒

TAG:人王話史 |